科研产出
生物复合肥培育动植物饵料的方法
《科学养鱼 》 2017
摘要:一、轮虫培育轮虫生命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不易污染水质,是鱼虾蟹幼体培育阶段最佳的基础生物饵料。轮虫培育的数量是否满足生长需求,将直接影响苗种培育工作。1.池塘条件培育池塘以1~2亩为宜,池形为长方形,土质为泥质,池塘深度0.8~1.2米,池塘为锅底式,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厘米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中气象指数保险应用探讨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7
摘要:水产养殖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气象条件是造成养殖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养殖保险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分散气象灾害造成的风险,可有力地保障渔区社会稳定,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但传统的渔业保险难于查勘定损,并且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气象指数保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险种,根据单一或多个气象条件对水产养殖生物造成的损失程度以指数的形式量化,当气象站实况数据超过保险要约承诺气象指数阈值时,保险公司直接赔付养殖户。这种保险方式公开透明,理赔周期短,市场运行高效,对促进水产养殖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水体中氨氮对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海洋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氨氮性状的遗传参数和为循环水养殖大菱鲆提供科学指导,作者研究了养殖海水中氨氮对4月龄和8月龄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氨氮对白化和正常个体、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差别。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4月龄大菱鲆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2.19、1.94、1.80、1.72 mg/L,对8月龄大菱鲆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3.64、3.02、2.93、2.86 mg/L,非离子氨对4月龄和8月龄大菱鲆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7和0.29 mg/L;氨氮对白化和正常大菱鲆以及雌性和雄性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选育大菱鲆的耐氨氮品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苗种 氨氮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白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水产品低温保鲜冰配方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保鲜介质温度波动大以及保冷时间短对水产品鲜度的影响,本文以聚丙烯酸钠、氯化钠、丙二醇为主要成分,对水产品低温保鲜冰的配方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依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进行分析,以优化最佳的低温保鲜冰配方。结果表明:低温保鲜冰的最佳配方为聚丙烯酸钠1.0%、氯化钠0.6%、丙二醇2.1%,此低温保鲜冰可在水产品微冻温度带(-3~-1.5℃)维持130 min,与传统盐水介质相比延长约60 min。该低温保鲜冰维持低温时间更长、温度更加稳定,能更有利于水产品的贮藏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鲳(Pampus argenteus)染色体标本制备及其核型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银鲳(Pampus argenteus)种质资源、为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银鲳鳃组织细胞处于高活性状态下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采用热滴定法制备银鲳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初步探讨了银鲳的进化程度。实验银鲳为70–80日龄,体长为7–9 cm,设置3个重复组,每组3尾银鲳。将银鲳暂养于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中4 h,剪取鳃组织制备染色体标本。该实验方法避免了对银鲳离水操作造成的物理伤害,确保银鲳在活力正常的前提下获得实验样本。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银鲳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8,核型为2n=2SM+10ST+36T,其染色体臂数(NF)为50。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其核型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的核型特征。由于研究对象为未性成熟银鲳幼鱼,无法分辨雌雄,因此,尚不能确定银鲳是否存在异形性染色体,有待性成熟之后进一步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伯利亚鲟Sox17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海洋渔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获得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Sox17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西伯利亚鲟Sox17基因cDNA全长2 671 bp,包括588 bp的5'端非翻译区,901 bp的3'端非翻译区和编码393个氨基酸残基的1 183 bp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具较高的保守性,与塞内加尔多鳍鱼(Polypterus senegalus)的相似度最高为7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西伯利亚鲟与塞内加尔多鳍鱼聚为一支,且支持率为95%。以延伸因子efla(elongation factor 1-alpha)作为内参基因,对Sox17基因在西伯利亚鲟各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Sox17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在脑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肾、血液、眼、肠和胸鳍5个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同时,Sox17基因在西伯利亚鲟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异性。在宽神经板期的表达量高,相当于表达量最低点11日龄仔鱼的167倍。本研究为量化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提供了参照工具,同时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Sox17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湿地模型中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和滤料组合的小型湿地模型在处理养殖池塘水体过程中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并分析植物对根系微生物富集的影响,本研究对两种植物(茭白和慈菇)和两种滤料(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组合构建了6种不同的湿地模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湿地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模型根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所有收集的微生物总体上属于52个门,118个纲,455科,905个属和1 426个种;根据Shannon指数,茭白(平均为5.77)比慈菇(平均为5.29)在微生物富集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但是,慈菇和茭白根系微生物中变形菌门的比例分别平均为61.97%和51.78%,说明慈菇能够更好地富集变形菌.β-变形菌纲为实验期间不同植物根际富集的主要细菌类群.本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植物优化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湿地组合最佳构建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湿地模型 根际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群落 水质分析 β-变形菌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云计算的深水网箱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信息技术 》 2017
摘要:结合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云计算等技术,提出一套基于云计算的深水网箱养殖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即时环境水温、盐度、溶解氧和水流流速等网箱养殖环境信息数据,经云端服务器的分析计算,用户即可在个人移动终端上及时监控系统环境信息数据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