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樱桃汁及不同酿酒酵母所酿樱桃酒的活性成分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As2399、grape Z2、Wine Z3三种酿酒酵母对樱桃果汁进行发酵酿造的樱桃酒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樱桃酒和樱桃果汁的酚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各酚酸、黄酮、有机酸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91.93%~106.82%。4种样品分析表明,筛选的较优酿酒酵母是As2399。樱桃酒中总酚酸与总黄酮的含量均比樱桃果汁中减少。4种样品总酚含量依次为果汁>As2399>Wine Z3>grape Z2;总黄酮含量依次为果汁>As2399>Wine Z3>grape Z2。樱桃酒中的绿原酸、咖啡酸、香草酸、p-香豆素和阿魏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樱桃果汁,As2399樱桃酒中p-香豆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另2种樱桃酒。樱桃酒与樱桃果汁中的芦丁、白藜芦醇、槲皮素、山奈酚含量无显著差异,在As2399樱桃酒检测到了黄芩素。3种樱桃酒中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含量均比樱桃果汁中增加,草酸含量均比樱桃果汁减少;草酸、柠檬酸、富马酸在3种樱桃酒中无显著差异,As2399樱桃酒中酒石酸、柠檬酸与琥珀酸含量较另2种樱桃酒高。


‘凯特’杏成熟期果面遇雨积水是裂果的主要诱因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凯特’杏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水分运输情况,阐明引发成熟期裂果的主要原因。【方法】跟踪杏发育进程,分别于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硬核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成熟期进行采样。品红示踪试验中,将带有杏果和叶片的枝条浸入品红溶液中,每隔30 min观察1次;每次选留3~5颗完好的果实,将果实果柄完整取下并在果实中部切取1 cm3小块,投入预冷的FAA固定液中,4℃冷藏1周后,对切块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处理;采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不同发育时期果皮细胞活性进行检测;每次采样后切取新鲜的果实表皮,对其进行曲利苯蓝染色,观察果皮细胞死亡程度。【结果】‘凯特’杏发育前期,品红溶液均能较顺畅地运输至果实,进入成熟期后品红溶液运输十分困难。杏果发育过程中,果柄导管均保持较畅通状态。杏果实发育后期,果皮细胞出现较多由表皮毛退化形成的"缺口",有的"缺口"直接与皮下层细胞相连。随果实发育进行,‘凯特’杏果皮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和死亡现象,且果锈及其周边部位细胞死亡较为严重。【结论】‘凯特’杏发育后期,虽然果柄导管未发生明显的异化,且水分运输功能正常,但内果皮(果核)木质化加剧且与果柄"对接",使根系吸水难以大量进入果实。同时,果实表皮毛退化、表皮细胞出现"缺口",且果皮细胞凋亡、局部死亡,为果实表面水分大量进入果实打开了通道。


雾滴密度、药液量和器械对苹果全爪螨防效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3%阿维菌素微乳剂施药的雾滴密度、药液量及器械对苹果全爪螨防效的影响,为解决目前果园淋洗式的施药方式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效确定施药雾滴密度和药液沉积量;根据2种器械施药后药液在树体分布均匀性、叶片上的沉积量和防效,获得适合苹果园防治苹果全爪螨的施药器械。【结果】3%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高密度、有效成分沉积量为0.207μg·cm-2,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效可超过92.01%;弥雾喷雾机在果园中施药均匀,流失量小,3%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每株施药量2~3 L,7 d防效超过95.07%;柱塞泵喷雾机施药不均匀、流失量高,每株施药量4~5 L,7 d防效超过92.08%,每株3 L施药量7 d防效小于90%。【结论】目前生产上使用3%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苹果园苹果全爪螨时,施药量高、效果差,造成浪费和污染严重,防治时应优先选择弥雾喷雾机,进行低药量施药。
关键词: 苹果 果园 雾滴密度 施药量 施药器械 苹果全爪螨 防效


棉花铃叶比与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关系
《植物病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棉花库源比(铃叶比)变化对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影响,揭示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本研究开展了多项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棉株的病害严重度与其铃叶比呈高度正相关。早熟品种开花期早,铃叶比高,病害发生重;盛蕾期以前的气温对棉花生长和红叶茎枯病发生的作用大于土壤水分的作用。与常温处理相比,提高棉花3叶期至盛蕾期的气温,可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减小库源比,其发病盛期延后约45 d,病情指数平均减少72.9%,棉花生物学产量平均提高123.8%;去蕾和推迟打顶均可降低棉花铃叶比,减轻病情,以去全蕾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叶面喷施甲哌鎓可提高棉花铃叶比,利于病害发生。因此,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主要病因;开花期以前棉花代谢源(叶)的生长量决定着病害发生的时间和严重度。


两个谷子CIPK基因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I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该蛋白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谷子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CIPK基因,命名为Si CIPK6和Si CIPK16。序列分析表明Si CIPK6基因组序列长1994 bp,编码451个氨基酸;Si CIPK16基因组序列长1885 bp,编码473个氨基酸,2个基因均无内含子和可变剪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2个基因在蛋白质序列和结构上与其他物种CIPK基因一样非常保守。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Si CIPK6和Si CIPK16在ABA、低温、高温、干旱、高盐诱导下表达量均有所上调,Si CIPK6基因在ABA、干旱和盐处理时表达量上调幅度较大,而Si CIPK16基因在低温、干旱和高温处理时表达量上调幅度较大。半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Si CIPK6和Si CIPK16两个基因在拔节、孕穗、灌浆期时均有表达,在相应生育时期受到干旱胁迫时它们表达量均有所提高。推测Si CIPK6和Si CIPK16基因在谷子的干旱或其他逆境胁迫中起一定作用。


山西南部季节性干旱特征及综合防御技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计算了山西省运城市49年(1958—2007年)各月干旱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西南部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研究表明,干旱强度与干旱频率在不同年代际表现特征不同。与运城地区49年同期均值相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春旱发生频率、干旱强度分别提高了29.0%、5.1%;夏旱发生频率提高41.9%,干旱强度下降了7.4%;秋旱发生频率下降了23.8%,干旱强度提高了7.7%;冬旱发生频率下降了26.6%,干旱强度下降了37.5%。干旱的季节性特征为春旱和夏旱有加重趋势,秋旱和冬旱有减弱趋势。春旱(3—5月)和伏旱(7—8月)作为可预见性干旱,可采用土壤墒情监测、干旱预警、制定系统性抗旱措施等综合防御技术。对于不可预见类型干旱,可采用建立抗旱水源、储备抗旱机械等策略。
玉米光敏色素A1与A2在各种光处理下的转录表达特性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它们在植物体内有非活性形式的红光吸收型(Pr)和活性形式远红光吸收型(Pfr)2种状态,通常其活性形式负责调控植物的种子萌发、株高、开花时间和避荫性等生长发育过程。在禾本科中,光敏色素只有PHYA、PHYB和PHYC三个基因亚家族,古四倍体化造成的玉米光敏色素基因有6个成员,即PHYA1、PHYA2、PHYB1、PHYB2、PHYC1和PHYC2。光敏色素A参与抑制下胚轴的伸长、促进张开子叶和花青素的积累、阻断持续远红光条件下的变绿。为了评价Zm PHYA1和Zm PHYA2对光的响应能力及其功能差异,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玉米自交系B73和Mo17中Zm PHYA1和Zm PHYA2对不同光照处理响应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玉米光敏色素A主要在叶片和花丝中表达,并且Zm PHYA1转录丰度是Zm PHYA2的2~8倍;玉米自交系B73和Mo17中胚轴在黑暗、远红光和蓝光条件下较红光和白光下更长。Zm PHYA1和Zm PHYA2的转录水平在持续远红光和蓝光条件下均较高;并且均较迅速响应黑暗到远红光和蓝光光质转换,但是前者的丰度显著高于后者,Zm PHYA1在远红光下更重要,而Zm PHYA2在蓝光下更重要。Zm PHYA1和Zm PHYA2同样响应于黑暗到红光和白光的转换,并且Zm PHYA1和Zm PHYA2表达模式基本一致。Zm PHYA1和Zm PHYA2的表达均能响应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但是Zm PHYA1转录丰度高于Zm PHYA2的2~5倍。以上结果表明,Zm PHYA1和Zm PHYA2的转录能有效地响应各种光处理,可能Zm PHYA1在作物改良上比Zm PHYA2更有效。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Zm PHYA1和Zm PHYA2基因功能以及评价二者的光反应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山药种苗3种快繁技术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解决生产中山药品种退化、种苗繁殖慢的问题,以‘晋山药1号’为试验材料,对山药组织培养快繁、山药段快繁、山药扦插3种快繁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对培养程序、种苗成活率、繁殖特点、繁殖系数等各项指标的考察分析。结果得出:采用组织培养时,以茎尖作为外植体优于有节茎段和无节茎段,不仅污染率低、繁殖系数高,同时还可对种苗进行脱毒,但生产程序复杂,对生产场地要求高;而采用扦插繁殖生产程序简单、周期短,但只适合种植周期为1~2年的品种;山药段快繁出苗晚,且需要消耗山药成品部分,在3种快繁方法中处于最劣势。由此得出结论,在生产中进行山药种苗快繁时,针对多年种植品种,应采用茎尖作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快繁,而种植周期短的品种,可采用扦插繁殖。


‘玉露香梨’僵芽发生与矿质营养的关系
《林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玉露香梨’花芽分化期短枝花芽及其相邻叶片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研究矿质元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探索僵芽发生的生理机制,为预防梨僵芽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谷和河北魏县正常发育的‘玉露香梨’短枝花芽及相邻叶片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观察并分析河北魏县僵芽发生梨园中僵芽发生时期和花芽形态分化期间内矿质元素(K,Ca,Mg,Fe,Mn和Zn)在短枝花芽及其相邻叶片中的含量变化与僵芽发生的关系。【结果】1)魏县僵芽梨园的停长时间晚于正常梨园,且年新梢生长量(长度)和新梢直径均极显著大于魏县、太谷正常梨园,说明枝条延迟停止生长以及过旺生长影响了花芽发育;2)‘玉露香梨’于6月初至6月中旬进入花芽形态分化期,7月中旬经过花蕾分化期后出现褐化死亡现象,由此推断僵芽发生时间为7月中旬花萼分化期;3)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魏县僵芽梨园、魏县和太谷正常梨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在6月15日之后,魏县僵芽梨园花芽中K,Ca,Mg,Mn,Zn含量低于正常梨园,Fe含量高于正常梨园;短枝花芽附近叶片中Ca,Mg含量高于正常梨园,Mn,Zn含量低于正常梨园,K,Fe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易发生僵芽现象的梨园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配合采用控水、控肥、拉枝、环割、喷施生长延缓剂等栽培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梨树营养生长,矿质营养代谢趋于正常,明显降低了僵芽的发生。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揭示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的败育时期,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及其保持系8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保持系8B造孢组织时期小孢子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差异;洋葱不育系8A花药绒毡层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就与中层完全分离,并逐渐膨大挤压花粉母细胞,最后逐渐降解。其降解后的残余物侵入药室,与小孢子混合粘连在一起,占据药室的一部分空间,并且不能供给小孢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小孢子降解,花药败育。试验明确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的小孢子败育时期为花粉母细胞时期。因此,在洋葱雄性不育系8A的不育机理研究中,应重点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