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
《上海农业学报 》 1998
摘要: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关键词: 甘蓝 下胚轴 再生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B.t.基因 转基因植株


杂交粳稻“8优161”高产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 1998
摘要:“8优161”是用“8204”不育系和“R161”恢复系杂交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粳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1~1993年参加上海区试,三年平均亩产比对照“寒优1027”增产8.56%,一般亩产600kg左右,高产田块可达700kg以上。1996~1997年在本市南汇、金山、奉贤等地种植.亩产600~650kg;1996年江苏吴县种植1500多亩,平均亩产671.85kg,其中渭南示范方150多亩高产田块中,最高田块亩产达766.49kg,1997年本市南汇县种植4250亩,亩产


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和为害初步研究
《上海蔬菜 》 1998
摘要:上海市郊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已有2000多么顷,而且连栋大棚、现代温室等还在增加,使蔬菜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为丰富城市菜篮子作出新贡献;由于保护地蔬菜多样化和周年生产以及连茬作业,有利于病虫的滋生蔓延,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为此,开展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和为害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调查方法 (一)基地选择:在中远郊新的蔬菜生产示范区青浦县梅桥园艺场设立主要调查基地,并在南汇县下沙、宣桥和东海农场、五四农场;闵行区华漕、新泾和鲁汇;青浦县赵巷;嘉定区黄渡、徐行等;以及宝山区罗店、闵行区马桥和南汇县新场等引进温室,设立10多个面上的调查基地。 (二)蔬菜种类:主要以果菜类(番茄、茄子、青椒、黄瓜、甜瓜和草莓等)为主,还有部分叶菜类(芹菜、生菜、橄榄菜和草头等),豆类(食荚豌豆、豇豆和刀豆等)、以及长白萝卜、花菜等。


粳稻幼胚转化系统的建立及除草剂抗性植株的获得
《上海农业学报 》 1998
摘要:比较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培育出的花培15、秋丰、香粳834三个品种幼胚在光照和黑暗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发现在同一培养条件下,不同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差异显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同一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差异不明显。但光照可显著提高幼胚的愈伤组织质量。将来自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8~20d诱导的花培15幼胚愈伤组织置于添加不同激素的分化培养基上,发现光照条件下诱导的幼胚愈伤组织,更易分化,其分化频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添加6-BA2mg/L、NAA0.5mg/L、KT0.5mg/L的MS培养基最适合花培15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再生。经多次继代的花培15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显著低于初培养8~20d的愈伤组织。用基因枪法将含Act15’端调控的bar基因导入花培15、94-J-21、94-J-09、94-J-18、94-J-24等5个品种(系)预培养3d的幼胚。转化的幼胚在含PPT(Glufosinateammonium)4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经2~3次继代后,转移至添加PPT4mg/L分化培养基M3上分化再生。在转化的5个品种中,仅获得花培15的抗性再生植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