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4个不同地理群体刺参杂交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长岛(C)、大连(D)、威海(W)、胶南(J)4个中国不同地理种群刺参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16个杂交和自交群体组,测定不同日龄(30日龄,60日龄,80日龄,105日龄)的杂交及自交后代生长情况,分析后代生长杂种优势和各组合配合力。结果发现,不同组幼参的生长速度不同,30至80日龄杂交组与自交组差异不显著,105日龄时杂交组D(♀)×J(♂)(DJ)组、WD组、JD组、JC组显著高于自交组(CC组、WW组、JJ组);不同杂交组的杂交优势率在同一生长阶段各不相同,而同一组在不同生长阶段也存在差别,CD组、JC组和JD组始终为正值,CW组始终为负值,随着各组刺参的生长杂种优势率为正值的组增多,其中105日龄JC组最高,为9.69%;D(♀)、J(♀)和D(♂)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0至60日龄JD组特殊配合力较高,80至105日龄WD、JC、CW和DJ组特殊配合力较高。综合分析认为C(♀)×D(♂)、D(♀)×J(♂)、J(♀)×C(♂)和J(♀)×D(♂)杂交组合具有良好的生长和较高特殊配合力。

关键词: 刺参 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早期发育阶段内壳形态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早期发育阶段内壳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学特征,本研究采集其红珠与黑珠期、心跳期、出膜期、初孵化幼体、5日龄、10日龄6个时期的金乌贼,分别测量其胴腹长(DML)、胴宽(MB)、体重(BW)、壳长(CL)、壳宽(CB),壳重(CW)、生长纹数(LN)7项指标,进行内壳形态学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红珠与黑珠期、出膜期和10日龄时期各生长指标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心跳期、初孵化幼体期和5日龄时期部分生长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红珠与黑珠期、心跳期的第1主成分为质量因子(体重和壳重),出膜期、初孵化幼体、5日龄、10日龄等4个时期的第1主成分为长度因子(胴腹长和壳长),这表明金乌贼不同时期内壳形态学各性状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出膜前(红珠与黑珠期和心跳期)质量因子的增长优于长度因子的增长,而出膜后(出膜期至10日龄时期)长度因子的增长优于质量因子的增长。

关键词: 金乌贼 生长性状 内壳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酸氢钠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及其主要毒力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碳酸氢钠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以未添加碳酸氢钠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对照组,添加0.024、0.048、0.072、0.096和0.120 mol/L碳酸氢钠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实验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3个主要毒力基因——溶血素基因(AHH-1)、气溶素基因(Aer A)和弹性蛋白酶基因(ahyB)进行相对表达分析。结果表明,5个实验组嗜水气单胞菌的AHH-1、AerA和ahyB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基因表达呈逐渐下调趋势。人工感染结果表明,添加碳酸氢钠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斑马鱼的半致死量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嗜水气单胞菌对斑马鱼的半致死量呈现逐渐加大的趋势,表明毒力逐渐减小。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碳酸氢钠 致病性 FQ-PCR 毒力因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陵水才女虫与威氏才女虫的比较和地理分布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陵水才女虫(Polydora lingshuiensis)和威氏才女虫(P.websteri)进行了比较与鉴定研究,并调查了它们的地理分布。在形态上,陵水才女虫的脑后脊上具中触角、粗足刺刚毛近末端具凹陷;而威氏才女虫无中触角、粗足刺刚毛具侧凸缘。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核糖体18S基因、线粒体COⅠ基因、线粒体Cyt b基因的陵水才女虫和威氏才女虫的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其种内遗传距离。基于COⅠ、Cyt b的才女虫的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比率远大于基于18S的遗传距离比率。才女虫的COⅠ与Cyt b基因的条形码间隔比18S的更宽,分辨率更高,更适用于形态相似种的辅助鉴定。在中国海域,陵水才女虫和威氏才女虫均属于宿主特异性低、地理分布性广的才女虫种类,其传播途径可能与其宿主的养殖方式以及商业运输密切相关。

关键词: 陵水才女虫 威氏才女虫 地理分布 线粒体COⅠ 线粒体Cyt 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池塘养殖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的建立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科学客观地评价渔业清洁生产水平,推进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对40家池塘养殖企业的调研,结合清洁生产要求和淡水养殖业的特点,建立了淡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评价体系。通过实例分析,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淡水池塘 养殖 清洁生产 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31.3、水温18.1~26.2℃、pH 8.1条件下,室内越冬脊尾白虾亲虾可成功培养至性腺成熟,并交尾抱卵,平均抱卵率达70%,平均孵化率为61.02%。幼体最佳培育密度20尾/L,仔虾适宜养殖密度0.13~0.53尾/L,培育至2cm时存活率可达80%,继续培育3个月后发育至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3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现已培育至第6代,各家系繁殖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未出现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为试验动物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人工繁育 近交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克氏原螯虾虾壳中乙酸钙的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利用虾壳资源,以克氏原螯虾虾壳为原料,采用乙酸提取法从虾壳中进行乙酸钙的提取,探讨了乙酸浓度、液料比、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对虾壳钙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虾壳中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钙提取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液料比>温度>乙酸的浓度>酸解时间。乙酸钙提取最优条件是乙酸浓度73.60 g/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5℃,液料比11.60∶1(m L/g),在此条件下,得到克氏原螯虾虾壳中钙的得率为20.45%。此工艺下钙的得率较高,成本较低。本研究为以虾壳为钙源进行乙酸钙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乙酸 响应面法 乙酸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粪和牛粪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水体中施用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容积为1.2 t的塑料桶(直径为1.3 m,高为1.0 m)中,装入1 t曝气20 d的自来水和从周边池塘水源水中用25#浮游生物网捞取的含有浮游生物的水体1000 m L,每个桶中放养体质量为(2.49±0.58)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50尾,投喂约为鱼体质量5%的配合饲料,分别施发酵的腐熟鸡粪、牛粪、鸡粪-牛粪(1∶1)混合肥,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组,养殖试验为期60 d,前20 d每10 d施肥1次,后40 d每20 d施肥1次,共施肥4次,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鸡粪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的藻类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25~6990)×104、(1472~4299)×104、(1355~8795)×104、(575~9104)×104cells/L,藻类总生物量均呈升高趋势;各组蓝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00~4095)×104、(702~3278)×104、(700~4080)×104、(328~3278)×104cells/L,对照组的蓝藻生物量高于同期有机肥组;蓝藻比例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绿藻比例总体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鸡粪、牛粪,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和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鸡粪 牛粪 浮游植物 结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养殖池塘系统模式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业与技术 2017

摘要:针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设施化程度低的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能够提高能效的养殖池塘系统,实现在一个池塘内养殖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鱼类,并避免不同种类、规格鱼类混养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满足不同品种鱼类的生长行为,集污排污、提高池塘养殖能效和生态效率及效益的目的。根据对比试验结果:试验系统养殖团头鲂商品鱼的单位产量可达到1773.5kg/667m~2,比对照养殖池塘(1374.5kg/667m~2、1376.5kg)平均提高了29%;养殖水体中总氮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9%,氨氮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42%,亚硝酸盐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50%。

关键词: 池塘养殖 高效 系统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菲律宾蛤仔对0~#柴油和南海流花原油的生物富集动力学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实验对象,基于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菲律宾蛤仔肌肉和内脏组织对0~#柴油和南海流花原油的生物富集特征。采用OgirinPro 8.5软件对富集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了2种油品的吸收速率常数(k_1)、释放速率常数(k_2)、生物富集系数(BCF)、理论平衡时石油烃质量分数(CAmax)和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对0~#柴油和南海流花原油的k_1分别为0.921~9.74和3.43~64.2,k_2分别为0.092 8~0.134和0.100~0.189,BCF分别为6.87~94.56和34.30~379.88,CAmax分别为17.18~67.62 mg·kg~(-1)和30.38~595.24 mg·kg~(-1),B_(1/2)分别为5.17~7.47 d和3.67~6.93 d。菲律宾蛤仔对0~#柴油和南海流花原油的k_1和BCF均随着水体中石油烃浓度的增大而减小,k_2和B1/2与水体中石油烃浓度无明显相关性,CAmax随着水体中石油烃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比较菲律宾蛤仔2种组织对2种油品的生物富集过程,发现菲律宾蛤仔对南海流花原油的生物富集能力强于对0~#柴油的富集能力,而内脏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能力高于肌肉。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0#柴油 南海流花原油 双箱动力学模型 生物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