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三沙湾海域水质周年变化分析与评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福建三沙湾海域进行了周年的布点采样,共设20个站位,8个航次,调查内容涵盖海域的营养盐及常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从季节变化上来看,三沙湾海域春季水质最好,各站位水质指标基本符合海水二类水质,营养级别为贫营养;夏季各站位水体无机氮含量较低,但水中活性磷酸盐浓度普遍高于0.045 mg/L,为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秋季各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和无机氮浓度普遍高于夏季,大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在0.06 mg/L以上,部分区域的无机氮含量甚至超过0.6 mg/L,为氮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冬季绝大多数站位的水质均满足海水三类水标准,水体营养级别为中度营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三都岛以西区域,网箱养殖大黄鱼等居多,水质较差,三都岛以东区域,海带养殖较多,水质较好。湾口区至湾顶部溶解氧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三沙湾 养殖区 富营养化 水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选育群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水环境急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选育群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急性低氧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平行。结果显示,急性低氧胁迫后选育群体的血清离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钠、氯、钙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铁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蛋白、尿酸、肌酐、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差异较大,其中尿酸、肌酐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蛋白、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肌酸激酶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γ-谷氨酰转肽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急性低氧胁迫造成卵形鲳鲹鳃、肾、心脏和肝脏损伤,免疫力下降。

关键词: 卵形鲳鲹 选育群体 急性低氧胁迫 血液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生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482尾大泷六线鱼,对其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发现,大泷六线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有10个类群,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多毛类、虾类、海藻类、蟹类和口足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还摄食蟹类和多毛类,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冬季摄食多毛类的比例最高;体长<80 mm的大泷六线鱼喜食虾类和端足类,体长80~119 mm个体喜食多毛类、口虾蛄幼体和虾类等,而体长>119 mm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蟹类。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80 mm个体摄食强度最高,随体长增加摄食强度逐渐下降,体长>180 mm以上的个体又随体长、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通过DNA条形码对大泷六线鱼的6个饵料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其中,4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种,1个样品鉴定到属,1个样品鉴定到科。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摄食生态 胃含物分析 DNA条形码 荣成俚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源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病的克氏原螯虾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L2M-A,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证实菌株L2M-A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GenBank登录号:KF446251),其16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气单胞菌属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而且与豚鼠气单胞菌JXZ-3株(GenBank登录号:JF496552)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菌株L2M-A在pH5—9内均能够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转速为200 r/min,但浓度≥6.25μg/mL的双氟沙星对其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防治用药的依据。

关键词: 豚鼠气单胞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克氏原螯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的胁迫及鱼体的免疫应答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分别用2500、5000、7500和10000幼虫/鱼的刺激隐核虫感染褐菖鲉,并分别检测感染后24h、48h、72h和96h各时间点血清中皮质醇(COR)、血糖(GLU)、总蛋白(TP)含量;肝脏中丙二醛(MDA)和维生素C(V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鳃和皮肤中溶菌酶(LZM)活力。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浓度的增加,血液中COR和GLU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2500、5000和7500幼虫/鱼组COR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感染后第3天;而TP含量总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尤其当感染浓度达到5000幼虫/鱼后,TP含量的下降程度明显增加;肝脏中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4h、48h和72h各点MDA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0000幼虫/鱼组,最小值则集中出现于在2500和5000幼虫/鱼组;而VC含量则与MDA含量的趋势相反;SOD和CAT活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鳃和皮肤LZM活力总体呈先上升后回落的变化趋势。综上可知,刺激隐核虫感染会对鱼体造成氧化胁迫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其严重程度与感染的虫细胞浓度相关。低浓度感染组的鱼所受胁迫较轻,在滋养体脱落后仍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高浓度感染组鱼免疫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即便在虫体脱落后,其体质也很难恢复。

关键词: 刺激隐核虫 褐菖鲉 皮质醇 抗氧化酶 溶菌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消毒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的急性毒性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戊二醛、苯扎溴铵、蛋氨酸碘及二溴海因等4种消毒剂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苯扎溴铵>二溴海因>蛋氨酸碘>戊二醛,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5.00、39.95、60.13、91.88 mg/L;48 h LC50分别为7.59、14.73、32.02、48.55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8、0.60、2.73、4.07 mg/L。分析认为,在方斑东风螺的养殖过程中,推荐使用蛋氨酸碘,其在安全浓度以下可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戊二醛和二溴海因不推荐使用,苯扎溴铵应谨慎使用。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稚螺 急性毒性 消毒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鳜鱼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水质生态学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和监测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为更好的建设保护区和保护区内的水生生物资源,于2013年6月在保护区内均匀设置20个采样点,对该保护区水域水质和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水域水质处于轻度污染,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水质综合营养状态为贫营养,定性评价为优,为Ⅰ、Ⅱ类水。(2)在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检出浮游动物4门22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为9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40.91%;轮虫种类数次之,为5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22.73%;桡足类和枝角类均为4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18.18%。优势种主要集中在桡足类的湖泊美丽猛水蚤(Nitocralacustris)和英勇剑水蚤(Cyclops strenuus)以及原生动物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discoides)、半球法帽虫(Phryganellahemisphaerica)和树状聚缩虫(Zoothamniumarbuscula)。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为6.00~16.00 ind./L,平均密度为10.65 ind./L,生物量0.35~1.98 mg/L,平均含量为0.87 mg/L。保护区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为Ⅳ较丰富,生物多样性阀值水域水质大致处于轻污染。保护区浮游动物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2.5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93,丰富度平均值为2.58。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采样点水质总体较好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浮游动物物种的群落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的较稳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水质 浮游动物 生态学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糖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免疫原性检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糖蛋白不同区域对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DNAStar 6.0软件分析糖蛋白跨膜区、疏水性及抗原性后,对其进行截短表达;纯化后的糖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检测兔抗血清的效价,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纯化后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截短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40 000,纯化后的糖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达到90%。利用纯化后的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兔抗血清与糖蛋白的反应效价为1∶80 000,与IHNV-Sn株细胞培养物的反应效价为1∶20 000;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兔抗血清与IHNV-Sn分离株及参考毒株均能发生特异性的反应。结论实验所表达的糖蛋白与天然的病毒表面糖蛋白具有几乎相同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蛋白表达 糖蛋白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浴暴露下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体内蓄积和消除规律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2μg·L-1三次连续水体药浴和6μg·L-1一次性水体药浴条件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蓄积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两种药浴暴露方式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呈一级指数衰退消除,消除半衰期(t1/2)均为63 h,240 h时浓度下降到0.5μg·L-1以下。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血浆和肌肉中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血浆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肌肉中的含量。2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和6μg·L-1一次药浴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4.97、66.62μg·L-1,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9 871.2μg·L-1·h和18 119.6μg·L-1·h;两组药浴肌肉中达峰浓度分别4.42μg·kg-1和15.80μg·kg-1,其AUC0-t分别为641.9μg·kg-1·h和4 271.0μg·kg-1·h。与2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相比,6μg·L-1一次药浴组阿维菌素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蓄积作用更加显著。以10μg·kg-1作为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选择95%的置信区间计算异育银鲫肌肉组织中休药期,本研究中2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肌肉的休药期为295.4 h,6μg·L-1一次药浴组肌肉的休药期为454.5 h。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异育银鲫 蓄积 消除规律 药浴 休药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三角河网水域栅藻的时空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珠三角河网水域是珠江之水流入南海的必经之地,对2012年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中的栅藻种类丰富度和生物量的时空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系统阐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栅藻2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具刺和无刺种类分别为11种和13种。出现率高且生物量贡献率大的物种仅3种,包括被甲栅藻原变种(Scenedesmus armatus var.armatus)、被甲栅藻博格变种双尾变型(S.armatus var.boglariensis f.bicaudatus)和二形栅藻(S.dimorphus),分析认为这3个物种在栅藻种群中的生态优势很可能与其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栅藻种类丰富度的季节分布呈现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特征,空间分布呈现河网中部站位低于外侧站位的特征。此外,种类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季节差异,丰水季节呈现河网中部站位明显低于外侧站位的特征,而枯水季节西江沿线站位种类丰富度明显偏低。分析认为,水温和径流是影响栅藻种类丰富度季节变动的关键因素;同时,径流也是影响总种类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而水温和营养盐是影响不同季节种类丰富度的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栅藻种群生物量的季节分布呈现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特征,空间分布表现为珠江桥站位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其它站位。分析认为,径流和水温是决定种群生物量季节变动的关键因素,而营养盐、水体稳定性和盐度是决定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栅藻生物量与种类丰富度的关系基本符合单峰模型,且偏重于单峰模型的上升区,丰富了全球多样性模式的分级特征和区域特征。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河网 栅藻 时空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