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化床水处理性能及硝化动力学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综合评价流化床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性能,选用玻璃珠和石英砂为生物填料,将两滤器应用于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探讨了其对养殖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两滤器经过4周的流水挂膜后,生物膜稳定成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填料表面,发现挂膜前后载体表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优化工况下,以玻璃珠为填料的滤器对TAN的平均去除负荷达到了(346.8±150.5)g/(m3·d),显著高于以石英砂为填料的滤器,但两滤器对COD、BOD5和PO3-4-P的去除率无显著差别,去除率稳定于20%~21.4%、50.1%~58.4%和7.9%~31.9%之间,显示出较好的水处理性能,出水水质符合罗非鱼生长要求。最后,基于Monod方程,拟合了实际工况下以玻璃珠为填料流化床生物滤器的硝化动力学方程,为该滤器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高效运行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流化床 水处理性能 硝化动力学 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杂交鳢和大口黑鲈高产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杂交鳢和大口黑鲈两种池塘不同水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在使用增氧机条件下,每种池塘的上、中、底3水层间水体微生物活性(AW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种池塘间的AWCD为杂交鳢池塘强于大口黑鲈池塘;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率规律相似,碳源的代谢利用率由强到弱为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酚类。水体微生物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两种池塘间的样方分布在不同区域,但池塘间样点间离散程度较大,表明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性。决定两种池塘间代谢差异的碳源有:D-半乳糖酸内脂(D-Galactonic Acid Lactone)>D-纤维二糖(D-Cellobiose)>肝糖(Glycogen)>D-木糖(D-Xylose)>L-丝氨酸(L-Serine)。Biolog-ECO技术可用于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差异,以及造成代谢差异的决定因素,同时可有效识别容易被养殖水体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类型。
关键词: Biolog-ECO 碳源利用 池塘养殖 微生物群落代谢 杂交鳢 大口黑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龙江口南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2年4月(春)和8月(夏)对九龙江口南临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群落结构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底栖群落的群落特征、稳定性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门75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的均值分别为4.81g/m2和51.61ind/m2.其大致分为4个群落,其中距离河口最近的群落Ⅰ为主体群落.相同群落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总体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相同季节4个群落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则特征呈现出远岸海域高于沿岸海域的特点.ABC曲线分析显示,调查海域中群落Ⅰ春季明显处于干扰状态中,稳定性较差;而群落Ⅱ、Ⅲ、Ⅳ种类组成较为复杂,稳定性较好.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溶解氧、水深、总磷和Cu离子浓度等5个环境因子与群落Ⅰ相关性显著.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ABC曲线 九龙江口南临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提式砂滤器在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压力式砂滤罐长时间工作后截留大量固体颗粒物而导致的难以反冲洗的问题,该研究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研制出了1种可以边工作边反冲洗的气提式砂滤器;气提式砂滤器集过滤、分离、气浮、自动清洗等功能于一体,可以替代传统用于养殖车间的砂滤罐、无阀滤池、微滤机、机械式气浮等物理过滤装置;试验用1~2 mm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过滤水以向上流方向从气提式砂滤器底部慢慢上升,污物被石英砂截留,同时,从底部流入定流量气体,使得污物和砂粒同时被提起,最终在顶端的洗砂装置中石英砂被清洗干净并由于重力作用而落回系统,污物和废水从排污口流出;试验表明,气提式砂滤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不需停机反冲洗,系统运行连续平稳,能耗小并且易于日常维护和检修;数据表明,这种气提式砂滤器对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颗粒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1.31%±7.72%)、34.04%,同时也降低了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滤后养殖水颗粒悬浮物质量浓度≤67.33 mg/L。气提式砂滤器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物理过滤,是1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满足了养殖车间的水处理要求。
关键词: 过滤器 水质 水产养殖 净化 悬浮物 气提式砂滤器 海水循环养殖 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张网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月相变化
《海洋学报(中文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用张网作业对长江口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2个月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1周年共记录56种鱼类,以鲈形目(27种)和鲱形目(10种)种类数目最多。鱼类区系为典型的亚热带动物区系,只出现暖水种(25种)及暖温种(31种)2种适温类型。鱼类种类数目以底栖鱼类(26种)和中上层鱼类占多数(21种),底层鱼类数目较少(9种)。丰度或生物量均由少数几种鱼类占优势。根据鱼类生态类群,海洋洄游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占据种类数目的主要地位,而生物量或丰度均由海洋洄游性鱼类占据主导。每网平均种类数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18.3种)和1月(7.2种),每网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11月(2 272尾/网)和1月(71尾/网),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9月(11 892g/网),最小值出现在1月(351g/网),而主要种类丰度的时间分布差异也较大;基于丰度计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集中指数在时间上也有较大差异,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根据相似性鱼类群落在时间上可分为4组,相邻月一般相似性较近,但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相似性较小。此外,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径流量、盐度及水温3个环境因素中,引起张网鱼类群落丰度时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温。鉴于当前长江口张网捕捞努力量有增加趋势,为保护长江口鱼类群落,需要控制过高的捕捞努力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北部日本鲭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86年和2010年在黄海北部取样测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产卵群体基础生物学数据以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鲭产卵群体基础生物学特征方面,1986年的叉长、体质量、纯体质量和性腺重这4项基本生物学指标的范围和平均值均明显大于2010年,年龄结构从1986年由1+~7+龄组成,2+龄和3+龄为优势组,改变为2010年由1+~3+龄组成,2+龄为优势组。在性腺成熟度组成和性腺指数(GSI)方面,2次采样均发现日本鲭雌鱼性腺成熟度以Ⅳ期和Ⅴ期为主;开始排卵前,GSI随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叉长组而言,2010年平均GSI较1986年呈现增加趋势。相同叉长组的繁殖力分析表明,相对于1986年,2010年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升高了11.93%,而绝对繁殖力则下降了18.45%。这些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日本鲭群体年龄结构简单化、个体小型化、生长速度加快等原因造成的。为了今后更好地保护并可持续利用日本鲭资源,在现有的围网休渔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在东黄海日本鲭各主要产卵场及其产卵期制定其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限制其他捕捞网具对该物种产卵群体的过度捕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度胁迫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鳃丝、肌肉、肠Na~+-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体长(3.37±0.19)cm,体质量(0.36±0.02)g〕分别放在盐度为20(CK)、15、10、5和0的水体中饲养20 d,检测不同盐度和不同时间(试验0、5、10、15和20 d)鲻鱼幼鱼鳃丝、肌肉和肠3种组织中Na+-K+-ATP(NKA)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环境盐度(CK)下鲻鱼幼鱼鳃丝、肠NKA酶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肌肉。在受到低盐度胁迫时不同组织的响应程度不同,鳃丝和肠NKA酶活性变化幅度高于肌肉,而MDA含量的变化则恰好相反。0~10 d时,处理组鲻鱼幼鱼鳃丝、肠道和肌肉NKA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一定范围的低盐度(0~15)环境能激活和提高鲻鱼幼鱼NKA酶活性,增强其对低盐度环境的适应能力。0~5 d时,处理组3种组织内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DA含量总体随盐度降低而升高。随试验时间延长,试验组NKA酶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降低并趋于稳定,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减小,表现出较强的盐度适应能力,但NKA酶活性和MDA含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所需时间与组织有关,具有组织器官的特异性和时序性。
关键词: 鲻鱼幼鱼 低盐度胁迫 Na+-K+-ATP酶 M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肉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功能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酶解合浦珠母贝肉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粗提产物,以合浦珠母贝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能力变化为指标,测定其抗氧化稳定性和功能特性。化学稳定性包括受温度、贮藏浓度、pH、不同干燥方式的影响,生物稳定性为胃肠道消化耐受度,以及功能特性包括乳化性、吸水保湿能力和吸油能力。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酶解产物具有较弱的耐热性,低温条件下最佳贮藏浓度为10~50mg/mL,在碱性环境中8h会丧失活性,而冷冻干燥较有利于保持其抗氧化活性,产物还含有较强的乳化性和吸油吸水保湿能力,但在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活性保持较差,这些性质均有利于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而不适用于口服抗氧化功能食物药物,将为其后续相应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67 合浦珠母贝肉酶解产物 抗氧化稳定性 功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许氏平鲉的食物组成及其食物选择性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8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对增殖放流种类之一的许氏平鲉(Sebates schlegeli)进行了胃含物分析和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共摄食7类20余种饵料,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属虾/鱼食性鱼类。8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日本鼓虾和虾虎鱼类,10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疣背宽额虾和小黄鱼。与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许氏平鲉的摄食发生了显著的年间变化,摄食的虾类饵料增多,鱼类饵料减少;主要饵料种类发生改变,鳀不再是其主要的饵料种类。食物选择性指数的计算表明许氏平鲉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与喜食的饵料种类有一定差别;许氏平鲉的食物选择性并不完全是由环境中的饵料丰度决定的,说明其对食物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结论认为,许氏平鲉的摄食和食物选择性的季节变化不仅受环境中饵料丰度的影响,也受鱼类自身营养需求和主动选择性摄食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侧孢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胁迫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SK-1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胁迫的影响,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两者共适培养基质进行了选择和优化,探究了处于不同生长期和不同初始生物量的上述两者在共基质中的数量消长规律,以及共基质体系中无机氮营养盐(NO-3-N、NO-2-N、NH+4-N)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将取自富营养化池塘的养殖水,添加适量葡萄糖和氨氮使得C∶N∶P的近似比为250∶10∶1的培养基质作为共适培养基质。在此基质中,不同生长时期的侧孢芽孢杆菌与铜绿微囊藻共存时的生长胁迫效应不同,处于生长稳定期的菌体对生长初期的微囊藻抑制效果最好,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菌体细胞密度越大,其抑藻效果越明显。研究表明,侧孢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是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与分泌胞外抑藻物质这两种方式实现的,且在藻体和菌体的不同生长阶段,这两种作用方式所占的比重不同。故在生态控藻时,须在藻类爆发生长前进行细菌种群的培育,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果。
关键词: 侧孢芽孢杆菌 铜绿微囊藻 共适培养基 胁迫 无机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