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SRAP扩增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适宜木薯DNA的SRAP扩增体系,为木薯分子标记和基因图谱的构建打下基础。以木薯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对木薯DNA进行PCR扩增,逐级优化反应参数。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10Ll)为:DNA(50ng/μl)0.5μl、10×PCR buffer(Mg2+)1.0μl、dNTPs(20mM)0.2μl、primer(50ng)0.3μl、Taq polymerase(5U/μl)0.2μl。该程序和体系能很好地满足木薯基因组SRAP扩增的要求,SRAP标记能够很好应用于木薯遗传研究。


椰子花序汁液采集过程中保鲜方法的研究
《中国酿造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椰子花序汁液的采集耗时长,易腐败变质。文中研究了椰子花序汁液采集过程中的保鲜方法。采集前对采集环境进行清洁,使用食品蒸煮袋代替竹筒收集椰花汁可提高椰花汁的新鲜度,同时在收集前根据预计流量往采集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焦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使椰子花序汁液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80mg/kg,柠檬酸浓度约为0.08g/100mL。采集9h后椰子花序汁液的酸度为0.09g/100mL(以乳酸计),比空白对照组降低了0.13g/100mL,所得椰子花序汁液室温放置24h后酸度缓慢增加至0.23g/100mL,比对照组降低了0.60g/100mL,并在36h才发酵产气,比对照组延迟了27h。


棉花中两个新的F-box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棉花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棉花EST序列分析为基础,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2个新的F-box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GhFB1(GenBank核酸数据库登录号:EF419428)和GhFB2(GenBank登录号:EF503623)。GhFB1cDNA全长866bp,编码162个氨基酸;GhFB2cDNA全长657bp,编码161个氨基酸,而且两者均含有植物F-box蛋白家族特有的F-box结构域。序列比较分析表明,GhFB1和GhFB2蛋白与水稻OsGID2,拟南芥AtSLY1具有高同源性,是棉花中F-box蛋白家族的新成员。RT-PCR结果表明,GhFB1和GhFB2在根、下胚轴、叶、茎、花和纤维中都有表达,而且均在棉花纤维起始和伸长时期有优势表达,推测这2个基因在棉纤维早期发育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菠萝果实cDNA文库的构建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菠萝幼果为研究材料,采用Creator~(TM) SMART~(TM)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技术构建菠萝幼果cDNA文库,其文库的库容量为1.01×10~6,重组率为92%,PCR检测表明大多数插入片段均大于1 000 bp。


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中国油脂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澳洲坚果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油有10种脂肪酸,主要有棕榈油酸、油酸和11-二十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77.23%)以及月桂酸、肉豆蒄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22.39%),其中油酸相对含量达58.60%。


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的基质。[方法]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试材,以变质岩发育的砖红壤为基质栽培的香蕉组培苗为对照,采用椰糠、锯末、珍珠岩、河砂配制成14种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生长指标。[结果]生长105 d后,不同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均可达到5片以上。其中,菇渣∶珍珠岩∶河砂=1∶1∶1(D2)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最多,平均为6.1片。基质D2中组培苗的假茎最粗,是CK的135%。不同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假茎均高于CK。其中,D2基质中组培苗的假茎最高,为12.33 cm,较CK高3.31 cm。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最新展开叶的宽度均极显著高于CK。[结论]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的最佳配方为菇渣∶珍珠岩∶河砂按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