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侵染落葵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CP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ID-ELISA)检测到染病落葵病样中存在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从病叶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657bp的CMV CP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并进行测序。用DNA MAN将得到的CP基因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黄瓜花叶病毒两亚组部分株系或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CP基因与CMV亚组Ⅰ、亚组Ⅱ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17%~95.43%和75.30%~75.76%,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41%~97.71%和81.28%~81.74%,表明CMV-Ba与亚组Ⅰ同源关系密切。


海南万宁普通野生稻居群开花习性和生殖特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对目前海南最大的普通野生稻居群——万宁普通野生稻居群的花期、花时、结实率和花粉育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普通野生稻居群内东部和西部群体花期相差15 d;东部群体单穗平均结实率为8.67%,西部群体单穗平均结实率达62.1%,呈极显著差异;而东部和西部群体的花时基本相同,花粉育性与栽培稻均无显著差异。该居群东部群体与毗邻再生栽培稻的花期相遇,花时一致,满足基因漂移发生的部分必须条件。虽然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普通野生稻与其毗邻的栽培稻有基因漂移发生,但出于野生稻保护的需要,转基因水稻种植应设置安全距离,避开该野生稻分布区域。
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生长环境变量的优化
《生态学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真菌,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对2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A4与MAlm1的菌丝生长及次代产孢具有影响的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装液比、光照及微量元素等环境因素进行了测定。经过优化得到2菌株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MA4菌株在28℃、pH7、装液比为75ml/250ml、加入微量元素Mn全光照培养时生长最好、次代产孢量最高;MAlm1菌株在28℃、pH9、装液比为75ml/250ml、加入微量元素Cu、黑暗培养时生长最好、次代产孢量最高。


AcNPV polyhedrin与cry3Aa基因的重组与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菌中的表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cry3Aa基因与斜纹夜蛾多角体蛋白(AcNPV Polyhedrin)基因重组,构建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首先以PHT305a载体质粒DNA为模板,PCR扩增cry3Aa基因。再以PET30a-ph-1a载体质粒DNA为模板,PCR扩增多角体蛋白基因。将两基因片段分别连入PMD18-T克隆载体,测序鉴定。表达载体的构建分为两步,先将SacI和XhoI双酶切下来的cry3Aa基因连入表达载体pET30a,再将PMD18T-Ph经BglⅡ和SacI双酶切,所获得的ph基因片段与具有BglⅡ/SacI末端的pET30a-cry3Aa相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30a-cry3Aa-ph,表达载体转化进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纯化,SDS-PAGE分析结果。结果:cry3Aa和AcNPV Polyhedrin基因序列与报道完全一致。1mmol/LIPTG诱导4h表达的外源蛋白,经SDS-PAGE分析显示在大约103kDa处有表达产物特异条带。结论:获得cry3Aa与polyhedrine基因的重组蛋白工程菌株,为此基因应用于杀虫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BT cry3Aa AcNPV polyhedrin 重组 表达


氮磷钾肥配施对腰果植株抗寒力的影响
《生态环境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3月1日调查海南省昌江县受严重寒害的4龄腰果无性系FL30L9(34)氮磷钾肥配施试验果园,观察受寒害植株的主干树皮和各级分枝树皮保持青绿色或变褐色状。根据植株受寒害程度,分析氮磷钾肥配施对植株抗寒力的影响。测定受寒害植株的株高、冠幅,分析植株受寒害程度与植株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腰果植株抗寒力的影响顺序是磷肥>钾肥>氮肥;高氮(N650g·a-1·株-1)、中磷(P2O5200g·a-1·株-1)、中钾(K2O250g·a-1·株-1)的施肥水平,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寒力,植株受寒害程度低;植株受寒害程度分别与植株的株高、冠幅呈直线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尘螨变应原Der fl全序列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四川动物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构建尘螨变应原Der fl原核表达体系,并了解其分子特征.方法 提取粉尘螨总RNA,用RT―PCR合成Der fl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杆菌并刚IPTG诱导表达.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预测其空间结构.结果从粉尘螨总RNA中扩增获得Der fl cDNA片段,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ET-28a(+)-Der fl,Western blotting显示原核表达获得成功.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臀陆号为EU095368,该基因长966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9%,推测其编码氩基酸321个,属疏水蛋白,位于细胞外,信号肽位于1~18氨基酸处.同源性分析提示Der fl和Eur ml相似率为88%,而Der fl和Derpl的相似率为77%,分子进化树中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聚成一簇.Derfl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109aa,33.96%)、延伸链(55aa,17.13%)、β-转角(18aa,5.61%)和随机卷曲(139aa,43.30%)组成:结论 尘螨变麻原Der fl原核表达获得成功,为进一步生产重组变麻原奠定了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而与屋尘螨关系稍远,此与现行的形态学分类系统并不符合.


不同地点的三种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分离及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在不同地点的差异。[方法]从海南文昌、广东深圳与湛江3个红树林区采集红树木榄、桐花与白骨壤3个品种的根与叶作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白色念珠菌及B16细胞毒活性的测定。[结果]从18份红树样品中共分离出211株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不同采样地点的微生物组成、不同地点所分离到的菌株的生物活性差异极显著3、个品种的红树以及红树的根在3个不同地点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差异均极显著,而红树叶在3个不同地点分离到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获得了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为通过微生物方法获得具有药物作用的化合物提供了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