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银合欢种子的萌发检验
《草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用4个不同恒温、1个变温及用80℃热水、98%的浓硫酸不同时间分别浸种对新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水平和不同处理组合对新银合欢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水平下,新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最佳温度分别为18℃16 h/28℃8 h变温和20℃恒温,发芽率、发芽势的最佳热、酸蚀处理分别为酸蚀20和45 min;在不同处理组合下,新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最佳处理组合均是18℃16 h/28℃8 h变温与98%浓硫酸浸种45 min的组合。


接种后柱花草防御酶活性变化及PAL基因表达分析
《草地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抗病Mineriao和感病CIAT2312柱花草(Stylosanthesspp.)叶片接种炭疽病病原菌后,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接种后两种柱花草种质3种酶活性均先升后降,其中抗病株高于感病株,酶活性与柱花草对炭疽病的抗性密切相关;从Mineirao柱花草中克隆出PAL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其表达量高于CIAT2312柱花草,初步推测柱花草PAL基因对柱花草具有抗炭疽病作用。
关键词: 柱花草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PAL基因


不同树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年内动态
《生态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a)、初产期(9a)和旺产期(16a)3个树龄橡胶树细根(<2 mm)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9、16a橡胶林0~60cm土层内细根总生物量分别为2056.18、1557.42、1174.90 kg.hm-2。细根的生物量与橡胶树不同生长或生产期有密切的关系,但幼龄橡胶树细根生物量还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橡胶树细根总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0~40cm土层,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回归模型分析以指数方程y=a.ebx(a、b均为常数)拟合效果较好。通过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比较,发现橡胶树细根生物量年动态变化呈"双峰型",5a、9a橡胶树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份和8月份;16a橡胶树则出现在6月份和10月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同树龄橡胶树表层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不一致,其它土层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也呈"双峰型",土层越深,变化越趋于缓慢。


不同砧穗组合对AP番荔枝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年生的3种不同砧穗组合的AP番荔枝嫁接树为试材,研究了3种砧穗组合的AP番荔枝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并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处理对AP番荔枝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影响明显。从总体上看,普通番荔枝组合的净光合速率水平最高,秘鲁番荔枝/圆滑番荔枝组合的水平最低。不同砧穗组合砧木对AP番荔枝叶片光合色素也有明显的影响,但不显著改变叶绿素a/b值。从总体上看,光合色素含量以普通番荔枝组合最高,秘鲁番荔枝/圆滑番荔枝组合居中,牛心番荔枝/山刺番荔枝组合最低。


原生态椰子油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原生态椰子油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参数,分析了加工过程中各产物的化学组分及工业化生产VCO的物料衡算,并对我国工业化生产VCO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采用3次连续离心,转速分别为10000、10000、12000r/min,在此条件下VCO的提取率最高,按原料椰奶脂肪含量计为75.6%~80.0%。在55~60℃,真空度0.07~0.08MPa的条件下将所得的VCO真空干燥0.5~1h,可将VCO的水分含量从0.2%以下降低到0.1%以下。


橡胶健康树与5级死皮树5种内源激素的特征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橡胶健康树与5级死皮树5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R)、细胞分裂素(iPAs)的特征。[方法]选择不同地方[海南省儋州市五队(无性系)与十一队(有性系)],对相对橡胶健康树与5级死皮树内源激素IAA、ABA、GA3i、PAs、ZR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健康树与死皮树胶乳内同一激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存在一种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是,在有性系样树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幅度是ZR>IAA>GA3>ABA>iPAs;在无性系样树中,激素含量变化幅度是ZR>GA3>ABA>iPAs>IAA。有性系橡胶植株胶乳内某些植物激素已经随死皮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但无性系植株则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该研究对如何解决橡胶树死皮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