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剂量辐照对鸡肉脯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高剂量辐照灭菌处理对宠物食品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以鸡肉脯为材料,研究了4 kGy、6 kGy、8 kGy、10 kGy、15 kGy、20 kGy、50 kGy、100 kGy和200 kGy的60Coγ射线对其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肉脯经4~200 kGy辐照后,与对照相比,鸡肉脯中的脂肪含量差异比较明显,但与辐照剂量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且辐照后脂肪含量最高的(8 kGy)比对照中的含量高2.8%,最低的(20 kGy和100 kGy)比对照中的低5.6%;辐照后鸡肉脯中的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对照,当辐照剂量达到8 kGy时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中的含量;碳水化合物低于对照;粗纤维、17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钙、铁、锰、镁、钠)等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锌、钾、磷的含量仅15 kGy、6 kGy和20 kGy处理与对照中的含量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经50 kGy以下剂量辐照处理后,鸡肉脯的色泽、风味与滋味、口感无明显变化,可接受性程度好,当剂量达到100~200 kGy时颜色轻微变浅,呈棕色或棕褐色,但不影响品质,风味与滋味没有明显变化,可接受性程度良好。
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株的毒素产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赤霉病不仅造成小麦产量的严重损失,赤霉病菌所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本试验对采集和分离自中国4个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赤霉病菌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并采用HPLC方法检测了病麦粒中DON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DON化学型菌株群体的DON毒素产量显著高于NIV化学型菌株群体(P<0.05),3-AcDON化学型菌株群体的DON毒素产量显著高于15-AcDON化学型菌株群体(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所有小麦赤霉病菌株的DON毒素产量与病菌致病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二化螟蚁螟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存活率及寄主选择性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量呈上升趋势。本文研究表明二化螟蚁螟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3d的存活率不同。在两优培九上,3d的存活率最高,为60.8%。其次为南京11,其存活率为45.8%;在南粳44、武运粳7号、常优3号、武育粳3号和香糯8333上3d的存活率与南京11差异不显著,为40.0%~45.0%。在Ⅱ优084上蚁螟3d的存活率最低,只有25.8%。蚁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选择性也有差异。在8个水稻品种中,蚁螟对杂交籼稻两优培九的选择性最高,圆盘法测定其选择率为21.0%;Y型嗅觉仪法测定结果与圆盘法一致,在所有组合中蚁螟对两优培九的选择率均大于50.0%,明显高于常规籼稻和粳稻。蚁螟对南粳44(16.5%)和南京11(15.5%)的选择性仅次于两优培九,其后为常优3号(13.5%)。对香糯8333的选择性最低,圆盘法测定其选择率仅有5.6%。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回归分析蚁螟在不同水稻品种上3d的存活率和对该品种的选择性,发现二者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盐胁迫下棉属野生种旱地棉(Gossypium aridum)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AFLP分析(英文)
《棉花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个耐盐的二倍体野生种旱地棉和对盐敏感的陆地棉栽培种苏棉12号为材料,运用cDNA-AFLP技术,比较两个材料分别在盐胁迫前后的表达情况,获得了25个仅在旱地棉盐胁迫下特异表达的转录片段(TDF)。将这些片段进行电子克隆,延伸后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显示23个转录片段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蛋白同源,这些盐诱导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离子转运、活性氧清除、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裂、转录调节、膜保护、渗透调节等功能蛋白。从23个差异表达的转录片段中选择9个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盐胁迫后表达显著增强,而且多数在12~24 h达到高峰。这些cDNA克隆是开展棉花耐盐性分子基础研究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 棉属 盐胁迫 cDNA-AFLP 转录片段(TDFs) 实时定量PCR(qRT-PCR)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新品种苏粉12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苏粉12号是以TY-06-4为母本,以TY-06-1为父本育成的中早熟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长势旺盛,第8~9节着生第1花序;果实近圆形,果面光滑,硬度高,耐贮运,畸形果率低。幼果无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平均单果质量200g左右,大小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左右,酸甜适中,风味好,品质优;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高抗TYLCV,对叶霉病、ToMV、枯萎病的抗性均比对照苏粉8号和金棚1号强。每667m2产量达7000kg左右。适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暴发严重的地区栽培。


凤眼莲有性繁殖与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粪源金霉素暴露对土壤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含金霉素残留的鸡粪施用于农田对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毒性效应。选取蔬菜试验田,划分4个2m×2m试验小区,除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外,其他3块分别施用不含金霉素的鸡粪和含46.4mg/kg、97.6mg/kg金霉素的鸡粪。在试验期内,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土壤的呼吸强度、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及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两个质量比的粪源金霉素(46.4mg/kg和97.6mg/kg)暴露分别降低了土壤中细菌数量24.1%和27.2%,降低了放线菌12.1%和22.9%,减少了真菌数量1.92%和2.52%,并且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同时增加了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及其比率。同时发现,粪源金霉素的暴露随时间延长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影响有减缓趋势。这可能与随时间延长金霉素被降解或土壤微生物对金霉素产生了适应有关。
关键词: 畜牧、兽医科学其他学科 粪源金霉素 土壤微生物 生态毒性


豇豆新品种苏豇2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豇豆是江苏省重要的豆科蔬菜作物之一,也是高效设施农业中的主要作物。常年栽培面积为4.67万~6.00万hm2(70万~90万亩),其中有10%左右用于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每年可创造1亿元经济效益。虽然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豇豆栽培面积得到迅速增长,但适合于露地和大棚栽培的高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