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配施猪粪对麦季CH_4和N_2O排放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遮光密闭箱和气相色谱法研究配施猪粪条件下麦季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并运用全球增温潜势(PGW)对麦田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秸秆还田、50%猪粪和100%猪粪替代化肥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10、10.26、5.32和2.35μg.m-2.h-1,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24.25、38.24、12.21和16.06μg.m-2.h-1。CH4排放通量在拔节后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2O排放主要发生在苗期灌溉或降水后。与常规施肥相比,100%猪粪和50%猪粪替代化肥处理麦季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总PGW分别降低34.3%和48.9%,单位产量的PGW分别降低26.0%和48.9%,秸秆还田措施的PGW及单位产量的PGW分别提高57.9%和52.0%。然而,与常规施肥与秸秆还田处理相比,100%猪粪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作物高产、稳产要求下,50%猪粪替代化肥措施的减排效果较好。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异源重组后的变异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宿主域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间的重组特性,揭示病毒进化规律以及发掘宿主域扩大病毒,本试验将2种病毒[不能经口感染甜菜夜蛾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日本福冈株(SlNPV)、不能经口感染斜纹夜蛾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美国株(SeNPV)]共同侵染宿主活体,通过饲料添毒法测定病毒异源重组前后的活性,并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多角体超微结构,利用限制性酶切比较病毒基因组遗传差异。结果发现,SlNPV和SeNPV在共同经口侵染甜菜夜蛾后,产生能成功侵染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宿主域扩大重组病毒(Sl-NPV-1)株系,其对斜纹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与SlNPV间无显著差异,同时SlNPV-1对甜菜夜蛾的侵染力显著低于SeNPV。SlNPV-1株系的超微结构与SlNPV无显著差异。另外,SlNPV-1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图谱与SlN-PV的图谱相同。表明,SlNPV和SeNPV混合侵染活体宿主后,能产生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都具有侵染活性的宿主域扩大重组病毒。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宿主域 多角体超微结构


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冷冻保存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冷PBS气管灌洗法分离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优化了PAM的纯化和冷冻保存方法,并进行了PAM纯度鉴定、细胞吞噬功能和存活率检测。结果表明:RPMI-1640培养液比DMEM培养液更适于PAM的培养和冷冻保存;巨噬细胞抗体MAC387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贴壁2h后更换培养液获得的PAM纯度最高(P<0.05);用70%RPMI-1640+20%新生牛血清+10%DMSO的体系冷冻保存细胞密度为1×107个/mL的PAM可获得高达98.09%的存活率,冻存前后PAM的墨汁吞噬率无显著差异(P>0.05)。


PCR技术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原,该病常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PCR技术对猪支原体肺炎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靶基因、临床样品采集方法与样品DNA处理方法、关键技术因素及普通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套式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芯片检测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优缺点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猪肺炎支原体 PCR检测 临床样品采集


转Gastrodianin基因提高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nin在体外可以抑制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为检验转Gastrodianin基因小麦对真菌病害的抗性,采用基因枪法将由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Gastrodianin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扬麦158和Alondra,获得14株纯合的转基因株系。外源基因的PCR检测、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外源Gastrodianin基因在转基因小麦T5代植株中已经纯合并有不同水平的表达;赤霉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Gastrodianin基因的表达能抑制病原菌在转基因植株中生长,从而减轻病原菌引起的病症发展,且2种病害的减轻程度与Gastrodianin基因的表达水平正相关。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 Gastrodianin 赤霉病 纹枯病
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7的选育及品质特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7是以徐薯18为母本,选择遗传背景差异大的20个品种(系)为父本,放任授粉集团杂交后代中筛选。该品种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对徐薯27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特征性状以淀粉糊化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薯27萌芽性好,地上部长势平稳,耐贮藏;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鲜薯和薯干产量对照徐薯18,最高增产分别达19.41%和19.21%,具有超高产潜力;徐薯27淀粉RVA谱为A型,不同肥料处理下RVA参数值差异明显,有机肥能明显降低其淀粉最高粘度值(PKV)、最低粘度值(HPV)和最终粘度值(CPV),糊化温度在较高的75~80℃范围。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及其剂型的研制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比较了5种新型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并选用高效单剂进行复配研究,明确最佳配比;根据药剂理化性质选用流点法、黏度曲线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将混剂加工成对环境友好的水悬浮剂。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有效中浓度,EC50)由高到低顺序为:嘧菌酯(0.005 19μg/ml)、已唑醇(0.025 20μg/ml)、戊唑醇(0.209 10μg/ml)、丙环唑(0.349 70μg/ml)、苯醚甲环唑(0.777 10μg/ml);毒力最高的嘧菌酯与己唑醇复配的最佳配比为1∶2(增效系数SR值为1.55);嘧菌酯.己唑醇悬浮剂的最优配方组成为:8.0%嘧菌酯、16.0%己唑醇、2.0%分散剂550s、2.0%农乳404#、0.125%黄原胶、1.5%硅酸镁铝。


滇池湖湾大水域种养水葫芦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大水域种养水葫芦对滇池湖湾水质的影响,于2010年8—10月对滇池白山湾约70 hm2水葫芦种养区域的水质特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水葫芦区水体中总磷、总氮及高锰酸钾指数从9月中旬后开始逐步上升。水葫芦区水体溶解氧、pH较近水葫芦区和远水葫芦区显著降低,但水葫芦区溶解氧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总磷、总氮及高锰酸钾指数较近水葫芦区和远水葫芦区显著升高;在水葫芦周围水体(近水葫芦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水体透明度显著高于水葫芦区及远水葫芦区,总磷、正磷酸盐、总氮及叶绿素a明显低于水葫芦区及远水葫芦区。


不同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防治小麦全蚀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对多种杀菌剂在不同浓度下的防效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硅噻菌胺和苯醚甲环唑在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小麦出苗、苗高没有显著影响;咯菌腈的防效与苯醚甲环唑相似,但对小麦出苗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其他几种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对小麦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防治效果、对小麦安全性以及抗药性治理方面综合考虑,将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等交替或混合使用是防治小麦全蚀病比较好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