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宏基因组克隆——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途径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95%以上未能培养,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筛选的途径寻找新的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受到局限;宏基因组是特定小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直接抽提环境样品中的总DNA,利用适宜的载体克隆到替代宿主细胞中构建宏基因组文库,通过外源基因赋予宿主细胞的新性状或基于某些已知DNA序列筛选,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因,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环境总DNA 功能驱动筛选 序列驱动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岭中段华山松群落动态初步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秦岭华山松群落的更新及群落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在土壤湿度较小时,华山松群落的更新状况较好。(2)群落中华山松、锐齿栎和漆树的年龄结构都是左偏正态分布,说明华山松、锐齿栎、漆树在群落中处于进展演替的过程中,油松则在群落中比较稳定。(3)荩草+美丽胡枝子+华山松群丛的演替方向是松栎混交林;毛叶轴脉蕨+美丽胡枝子+华山松群丛和光蹄盖蕨+陕西绣线菊+华山松群丛将会形成针阔混交林;蛇梅+华山松群丛将会形成铁杉、红桦、华山松的混交林;崖棕+蔷薇+华山松群丛和深绿蒿+短梗胡枝子+华山松群丛目前暂时处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 华山松 群落 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arinococcus sp·PS-1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得到一株产碱性几丁质酶较强菌株,经鉴定为海球菌属(Marinococcus),编号PS-1。该菌产酶最适碳源体积分数为20%胶体几丁质,氮源为0·3%大豆粉,胶体几丁质对产酶有诱导作用。5L发酵罐实验表明,溶解氧是影响该菌株产酶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通气量和改变搅拌速度,该菌株可在发酵72h内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力最高达到0·56U/mL。

关键词: 海球菌 几丁质酶 发酵 酶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研7-33-97幼龄开割树对低频刺激割制的适应性研究初报

热带作物学报 2005 CSCD

摘要:研究了速生高产优良无性系热研7-33-97在幼龄开割期对低频刺激割制的适应性。3a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幼龄开割期使用低频乙烯利刺激割胶表现出胶乳再生能力强、用于生长的干物质分配率高、排胶速度快等生理特性。采用低频、短线、少药等技术措施,有利于胶树的产胶与生长。

关键词: 橡胶树 热研7-33-97 幼龄开割树 乙烯利 产量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品种对砖红壤中钾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盆载试验研究不同氮肥品种对砖红壤中钾素淋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品种处理的渗漏液中,K+浓度大小顺序为复混肥b>碳铵≈尿素>复混肥a;对各处理渗漏液中K+淋溶量Yt随时间t的变化用7种方程进行拟合,其中对照、碳铵和复混肥b处理中,K+淋溶量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方程1/Y=a+b/t来描述,尿素和复混肥a处理,以抛物线方程Yt1/2=a+bt拟合效果较好;从渗漏液中K+累计淋溶量来看,复混肥b>碳铵≈尿素>复混肥a,且各处理中种植玉米均能显著减少K+累计淋溶量;最后对土壤剖面中速效钾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种植玉米处理中在25 cm处有累积效应,且稍高于对应的休闲处理。

关键词: 氮肥品种 钾素 砖红壤 淋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价抗病基因导入籽瓜的遗传转化研究

生物技术 2005 CSCD

摘要:以籽瓜主栽品种新籽瓜2号、五原籽瓜等为研究材料,用苗龄1-3d的子叶切块作外植体,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 mg/L+IBA 0.1 mg/L,芽伸长培养基为MS+KT 0.2 mg/L,诱导生根的培养基是MS+IAA 0.5 mg/L。籽瓜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感染时间以10min,共培养时间以2d为合适。共获得抗卡那霉素100mg/L的试管苗41个,PCR检测呈阳性的有15株,转化率为34.9%。该研究初步建立了籽瓜的遗传转化体系和转化体的检测体系。

关键词: 籽瓜 植株再生 遗传转化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大蕉品种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05 CSCD

摘要:在室内平均温度28.1℃,平均相对湿度83.9%的条件下研究了贡蕉、粉蕉、红香蕉、巴西蕉、泰蕉、8818等6个香大蕉品种对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初孵幼虫喜食粉蕉,而不喜食泰蕉和巴西蕉;卵-蛹的发育历期以泰蕉最长(38.8d),粉蕉最短(26.8d);世代存活率以泰蕉最低(21.7%),粉蕉最高(71.4%);产卵量以红香蕉最低(324.5粒),贡蕉最高(1319.2粒);其种群增长趋势(I)仍以泰蕉最慢,粉蕉最快,粉蕉约是泰蕉的14.5倍。以rm作为抗虫性指标,6个香大蕉品种对斜纹夜蛾抗性的强弱顺序为:泰蕉>红香蕉>巴西蕉>8818>贡蕉>粉蕉。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能在6个香大蕉品种上完成生活史,泰蕉和红香蕉对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香大蕉品种 斜纹夜蛾 生长发育 种群增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DSC-TAB和高盐沉淀法提取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DNA的比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蕉枯萎病菌菌株为试验材料 ,采用SDS- CTAB法和高盐沉淀法提纯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DNA。结果表明 :高盐沉淀法是适合于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该方法提取的DNAOD2 60 2 80值显示产物纯度较高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一条带型较宽且清晰的DNA谱带 ,DNA浓度较高 ,基本无DNA碎带 ;不用RNase处理 ,已无RNA的干扰 ,无需任何纯化处理即可用于PCR扩增和RAPD分析。同时对DNA提取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SDS-CTAB 高盐沉淀法 香蕉枯萎病菌 基因组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古菌多样性非培养技术分析

微生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非分离培养分析方法 ,即 16S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RDRA)和测序方法对南海湛江海域海绵Pachychalinasp .体内的古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海绵体内直接提取古菌总DNA。以样品总DNA为模板 ,用古菌 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 16SrDNA ,回收、纯化 16SrDNA产物并克隆到T Vector。进行第二次PCR扩增反应 ,且对扩增产物进行ARDRA。在古菌 16SrDNA的ARDRA图谱中 ,大多数克隆的酶切带谱上存在差异 ;随机挑选 8个克隆子进行测序 ,获得古菌 16SrDNA的部分序列 ,并对 16SrDNA序列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 ,结果发现海绵体内的古菌主要属于Methanogeniumorganophilum、Methanoplanuspetrolearius等古菌类。但它们与目前数据库中收录的古细菌间的相似性均不超过 90 % ,它们极有可能是一些新的古菌

关键词: 海绵Pachychalina sp. 16SrDNA ARDRA 古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杀菌素生产菌株的选育

热带作物学报 2005 CSCD

摘要:对多杀菌素产生菌n-23-107的孢子采用逐步诱变的方式,先进行超声波处理,再用紫外线、氮离子注入、60Co-γ射线等进行物理诱变,分别以不同诱变处理的正变菌株作出发菌株,获得了高产菌株C121,其发酵效价达到460μg/mL,是出发菌株效价的171%。

关键词: 多杀菌素 刺糖菌素多孢菌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