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渔船稳性衡准分析与算法研究

船舶工程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整理现行渔业船舶稳性衡准要求,分析稳性衡准数的数理实质,进而应用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总体设计软件NAPA进行渔业船舶稳性衡准数核算方法研究开发。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渔业船舶稳性的认知水平和校核能力,亦可为具备类似衡准要求的其他船型设计研发及稳性校核工具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渔业船舶 稳性衡准数 数理分析 NAPA 宏语言 二次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气泡理论分析表面活性剂对微孔曝气增氧性能的影响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污水处理厂、湖泊、水库、河口和养殖池塘等需要曝气增氧的水体中,通过增氧机来维持水体溶解氧的动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而生活污水、城市废水等水体中常常会存在有表面活性剂,当这些废水进入以上需要曝气增氧的水体时,势必影响微孔曝气系统的增氧性能和传质效果。因此,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对微孔曝气系统增氧性能的影响,在长2 m、宽0.8 m、高0.8 m的试验水池中,以固定于水池中央的微孔曝气盘为增氧机,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标准增氧试验方法,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影响因子,在5种曝气流量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基于氧体积传质理论和气泡理论,计算分析了水体氧体积传质系数、气泡的Sauter平均直径和波形因子等参数,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曝气流量下,1 mg/L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提高了水体的氧体积传质系数,促进了氧传质;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5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氧体积传质系数降低;而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气泡的Sauter平均直径降低,降低率达到22.76%;在水体无表面活性剂的试验中,气泡的波形因子变化幅度较大,气泡的形状趋于扁平,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阻碍了气泡发生变形,使气泡的波形因子变化幅度降低,气泡保持在近乎球体状态。

关键词: 微孔曝气系统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氧体积传质系数 Sauter平均直径 波形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LrrG-Sip融合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无乳链球菌LrrG(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from GBS)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串联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将原核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分别以0.5μg·g~(-1)(R1组)、1.0μg·g~(-1)(R2组)和1.5μg·g-1(R3组)每尾200μL腹腔注射免疫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时以Sip蛋白(S组)、LrrG蛋白(L组)以及PBS(P组)作为对照。2周后对所有免疫鱼体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人工攻毒,攻毒剂量为其半致死浓度(LD_(50):4.0×108CFU·mL~(-1))。结果显示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R1组对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达89.14%;且免疫后第14和第28天,该组鱼体血清抗体OD_(450nm)值分别达0.63和0.64,均显著高于单一蛋白对照组(S和L组)和PBS组(P<0.05);R1组鱼体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上述2个时间点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溶菌酶(LZM)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与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表明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原性明显优于单个蛋白,且能有效减少免疫剂量。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 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中部海域生物体内多氯联苯污染状况与风险评价

海洋环境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和2014年,对渤海中部14个站位进行海洋生物采集,采集的样品共119个,主要品种是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监测器(GC-ECD)测定样品体内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含量,对其残留水平及污染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采集的鱼类、甲壳类、头足类体内7种指示性PCBs检出率分别为58.80%、55.56%、33.33%,含量范围分别为ND~10.60×10~(-9)、ND~9.75×10~(-9)、ND~3.32×10~(-9);2014年采集的鱼类、甲壳类、头足类体内7种指示性PCBs含量检出率分别为44.90%、23.08%、50.00%,含量范围分别为ND~3.80×10~(-9)、ND~3.12×10~(-9)、ND~1.32×10~(-9)。按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研究海域生物体进行污染状况评价,2013年生物样品PCBs的污染指数范围在0~0.106之间,2014年在0~0.038之间。综上所述,本研究共检测的样品体内7种PCBs总含量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污染评价标准值,该海域生物PCB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渤海中部 多氯联苯 海洋生物 气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船舶单位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

摘要: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管理单位也就应运而生而且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相对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船舶管理单位出现的比较晚,所以目前仍然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而从国际形势来看,航运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船舶单位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同时有效地降低单位的成本,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本文先分析了我国船舶管理单位目前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对我国船舶管理单位的经营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船舶单位 管理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碱粗提配合超声破碎法制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虽然牡蛎黑色素已经提取鉴定成功,但因为大部分实验需要用到黑色素的水溶液,而天然黑色素不溶于水,致使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功效验证工作难以开展。本课题组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进行制取。首先选用酸碱法,从黑色长牡蛎中提取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将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超声细胞破碎仪进行处理,用盐酸中和至中性,离心取上清并干燥后得到一种黑色可溶性固体;再将该黑色固体分别用激光粒度测试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扫描仪进行检验后,发现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经过超声降解处理后,颗粒粒度大幅下降,其溶解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则显示出1630nm左右有明显的峰值,说明超声降解处理并未破坏真黑色素吲哚环等官能团;紫外吸光图谱的比较则显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破碎后,吸收峰仍然出现在210nm左右,但吸收值明显升高,说明超声降解法可以将难溶于水的天然长牡蛎黑色素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颗粒可溶性黑色素,从而提高了紫外吸收值。可溶性牡蛎黑色素的制备成功对推动牡蛎黑色素的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长牡蛎 黑色素 酸碱处理法 超声降解法 可溶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船捕捞设备标准质量分析与修订建议

中国标准化 2017

摘要:目前我国渔船捕捞设备的标准整体呈现老龄化的状态,标准在内容上与不断更新的产品存在脱节现象,标准数量也少,导致企业采标率低。为了促进捕捞设备标准的发展,本文从标准的滞后性、约束力与描述精准性对典型捕捞设备标准进行质量分析,同时根据我国面临的相关国际公约的履约压力与技术进步等情况对捕捞设备标准的新增与修订进行了需求分析,最后提出了修订建议。

关键词: 捕捞设备标准 质量分析 修订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加工副产物资源利用进展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

摘要:扇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分布区域广泛,产量巨大。扇贝加工在我国水产品加工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加工副产物资源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分析了扇贝加工副产物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重点综合评述了扇贝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功能、扇贝加工副产物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扇贝加工副产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今后扇贝加工副产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扇贝 副产物 生物活性物质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中华哲水蚤种群结构及丰度分布

海洋与湖沼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华哲水蚤是中国近海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关键种之一。它是莱州湾内唯一成体大于2mm的桡足类优势种,是仔鱼向幼鱼转换过程中重要的饵料来源。本研究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除12月和翌年1—2月为冰期外)逐月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了莱州湾中华哲水蚤种群中桡足幼体和成体的生态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月份中,中华哲水蚤桡足幼体CI—CV和成体都出现了。桡足期个体的总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5—6月。月均生物量为2.91mg C/m~3,丰度为7ind/m~3;日生产力和年生产力估算值分别为0.74mg C/(m~3·d)和266mg C/(m~3·a)。各调查月份中,CIV和CV对总丰度的贡献比例最高;4月和10月以早期桡足幼体CI—CIII居多,8—9月和11月以成体占绝对优势;其他月以后期桡足幼体(CIV和CV)丰度值相对较高。成体中,雌体较多;雌/雄性比值介于0.86—6.46,在11月最高,10月最低。各发育期的前体长月均值在8—9月最低,4月最高;其季节变化与水温呈负相关。丰度分布由莱州湾湾口东侧向湾内逐渐减少;丰度高值区(>100ind/m~3)集中出现于5—6月的表层水温介于15—25°C、盐度高于31—32的站位。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丰度分布 前体长-频数分布 发育期组成 莱州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乌贼繁殖行为与交配策略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6月于室内大型水槽使用摄像系统对金乌贼繁殖过程进行连续观察与记录,通过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解析其繁殖过程中游泳、捕食、求偶、争斗、交配及产卵等行为特征。结果显示:金乌贼游泳主要依靠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力,持续游泳能力较弱;繁殖期的金乌贼继续摄食,能发现周围20—38 cm范围内的凡纳滨对虾,攻击距离为7—24 cm,能在2.1—6.1 s内完成对对虾的捕获且成功率极高,外源营养为卵(精)巢不同步发育、分批产卵和复杂的繁殖行为继续提供能量支持;金乌贼具明显的求偶行为,规格差异是影响求偶的重要因素,其中雄性亲本更倾向选择与自身规格相当或略小的雌性,而雌性亲本则更倾向于选择大规格(较大规格争斗易获胜)的雄性;金乌贼一次交配持续125—398 s,雄性有明显的精子移除行为和领域性,交配后雄性伴游在雌性周围3—24 cm范围内,不允许其他乌贼靠近,平均伴游61 min后会再次交配。精子移除、伴游以及多次交配是雄性金乌贼有效提高父权贡献率的关键行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金乌贼采取"多夫多妻"的混交婚配策略,两性亲本均存在多次交配现象,这能有效提高雌雄的生殖成功率和受精卵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金乌贼 游泳 捕食 求偶 交配 性选择 混交制 精子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