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意愿与行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图书馆学刊 》 2023
摘要:新媒体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的理论模型,并在全国630份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需求契合度、文化素养提升程度、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度、平台易用性、网络使用度、服务质量、邻里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建议提升新媒体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契合度,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并以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为基准,着力提升新媒体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关键词: 新媒体 乡村居民 公共文化服务 采纳决策 Heckman模型


引起我国葡萄黑根病的Dactylonectria novozelandica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黑根病(Black foot disease)是重要的葡萄枝干病害之一,全球葡萄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1]),近两年我国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1-2])。田间,黑根病主要危害8年树龄以下的幼树,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芽异常,枝条节间缩短,叶片失绿黄化,根部出现褐色至黑色坏死等~([3-5])。引起葡萄黑根病的病原菌复杂多样,已报道8个属34种病原菌~([1])。2021年,北京市林果所育苗棚发现一批葡萄幼苗的根部及根茎部变褐或变黑,根系发育不良,毛细根稀少,


干旱对3种灌木干质量分配和根系分布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种类灌木对干旱的根系适应策略,以中国北方常见的 3 种典型绿化灌木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 Rehd.)、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Atropurpurea')和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的 3 年生大田苗为研究对象,对充分灌溉组(对照组,土壤平均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85%)、自然雨养组(土壤平均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70%)和重度干旱组(实验结束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40%)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和冬青卫矛各器官的干质量分配和根系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重度干旱组金叶女贞叶占比显著(P<0.05)高于充分灌溉组、重度干旱组冬青卫矛叶占比显著高于自然雨养组外,不同处理组间的 3 种灌木各器官占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组间的 3 种灌木深层根占比差异多不显著,仅重度干旱组紫叶小檗的深层根占比显著高于充分灌溉组和自然雨养组;并且,随干旱程度增加,金叶女贞深层根占比逐渐升高,冬青卫矛深层根占比逐渐下降.从总根系看,3 种灌木不同功能根占比在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多不显著,仅重度干旱组金叶女贞运输根占比显著低于充分灌溉组,冬青卫矛运输根占比显著高于充分灌溉组;并且,与充分灌溉组相比,重度干旱组金叶女贞的支持根占比升高,而运输根和吸收根占比降低;紫叶小檗和冬青卫矛的功能根占比变化与金叶女贞恰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冬青卫矛深层根中运输根和吸收根占比均随干旱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土壤含水量升高,金叶女贞支持根占比极显著(P<0.01)降低,运输根和吸收根占比显著升高;冬青卫矛支持根占比显著升高,运输根和吸收根占比不显著降低;而紫叶小檗支持根、运输根和吸收根占比无显著变化.综合分析认为,3 种灌木应对干旱的根系适应策略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金叶女贞通过降低整个根系中运输根和吸收根占比并提高深层根占比的方式应对干旱,紫叶小檗通过提高深层根占比的方式应对干旱,而冬青卫矛则通过提高深层根中运输根和吸收根占比的方式应对干旱.比较而言,金叶女贞对干旱相对敏感,在移植初期需进行更多的灌溉管理;紫叶小檗和冬青卫矛对干旱的耐受性强,在城市绿化中可将二者组合种植,以高效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 灌木 干旱 干质量分配 根系分布 功能根 适应策略


脂质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质作为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细胞内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质组学通过对生物体内的脂质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了解其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主要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同时,综述了脂质组学技术在神经毒性、肝脏毒性、免疫毒性以及内分泌干扰毒性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化合物毒性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参考。最后,提出未来应利用脂质组学技术开展不同化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通过脂质组学筛选获得相关脂质生物标志物,为联合毒性作用的风险预警和相关毒性作用机制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改进FlowNet 2.0光流算法的奶牛反刍行为分析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反刍行为与奶牛生产、繁殖性能及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非接触式奶牛反刍行为分析受牛只自身运动或背景干扰等不足,提出改进FlowNet 2.0光流算法,首先计算垂直光流分量替代光流速度构建光流图,消除水平运动对光流分析干扰;其次设置光流阈值避免垂直光流中头部运动光流干扰;同步计算反刍区域面积阈值提取区域内光流数据,避免目标对象头部运动对反刍光流的影响;最后滤波拟合计算反刍曲线,确定曲线周期,增大波峰波谷差值,提升奶牛反刍咀嚼频次计数的准确性.以不同场景下20头奶牛的30段反刍行为视频为数据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鲁棒性与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FlowNet 2.0光流算法计算奶牛反刍咀嚼频次准确率为99.39%,相较于FlowNet 2.0光流算法准确率提升5.75个百分点.
关键词: 奶牛 FlowNet 2.0 光流 反刍行为 咀嚼频次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产品中甲基汞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 2023
摘要:为调查渤海海域海产品中甲基汞的污染情况,将样品中甲基汞经提取剂磁力搅拌提取20 min,0.1μm有机系尼龙微孔滤膜过滤,以甲醇(10%)+乙酸铵(0.04 mol/L)+L-半胱氨酸(0.1%)为流动相,用HC-C18 0.5μm色谱柱分离,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产品中甲基汞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甲基汞在2~4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2 ng/mL,加标回收率在96.7%~101%,相对标准偏差为2.3%。方法首次采用L-半胱氨酸(0.1%)+甲醇(10%)作为提取剂,操作简单,精密度高,干扰少,可用于海产品中甲基汞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有机溶剂提取 甲基汞


基于GeoSim与AquaCrop模型的作物产量批量化模拟方法研究
《地理空间信息 》 2023
摘要:AquaCrop模型可模拟作物产量,以响应可用水量;但当进行大范围或长期模拟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借助地理空间仿真工具,模拟北京市2010—2019年冬小麦的产量与灌溉用水量,以探讨该工具对于AquaCrop长期模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GeoSim工具的AquaCrop模型应用效果较好.该工具简化了模型生成项目文件和管理输出文件的任务,160次模拟仅用时11 s,提高了模拟效率;且实现了模拟结果的空间可视化,将AquaCrop模型应用扩展到时空分析尺度.研究结果可为AquaCrop模型区域尺度上的时空分析提供一个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水资源管理效率.
关键词: AquaCrop模型 GeoSim工具 产量 灌溉用水量


培养模式对水芹叶片药用成分代谢物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传统土壤栽培与综合种养模式栽培条件下水芹叶片中主要代谢物成分差异及各成分间关系,并重点探究其对药用成分代谢物的影响。以水芹为试验材料,利用类靶向代谢组分析技术,通过土壤和水质的指标测定、叶片样本收集、代谢物提取以及质谱检测等方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水芹的代谢物数目,并对其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水芹叶片代谢物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养殖基地的网箱浮床种植的水芹在多项有药用价值的代谢物积累上要优于土培水芹,主要涉及黄酮类代谢物、醇类及多元醇类代谢物等,有利于水芹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可以为今后研究治疗药物或功能产品提供试验材料。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修复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具有土层薄和土被不连续等特征的生态脆弱区,人为过度干扰和土地不当利用导致了生境退化甚至石漠化的发生.从"九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为了有效抑制并逆转石漠化趋势,生态修复措施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从土壤微生物、原生动物、线虫、微节肢动物、蚯蚓和线蚓等方面,综述了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喀斯特生境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高于非喀斯特生境,原因是喀斯特具有较高的土壤pH和钙含量;(2)与非喀斯特生境相比,喀斯特生境土壤动物类群数相差不大而个体密度较低;(3)石漠化过程伴随着植被退化,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功能多样性,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也呈现降低趋势;(4)生态修复促进植被正向演替,土壤微生物量和酶类活性逐渐上升,真菌/细菌生物量比值增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增加,有利于土壤固碳和生态修复.因此,土壤生物多样性是适合指示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态修复的生物学指标.研究建议:(1)在传统分类鉴定基础上,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同位素标记等技术,完善生态修复的土壤生物学指标;(2)加强土壤生物多样性在生态修复过程的功能研究;(3)建立长期野外生态试验观测站,从真实时空尺度研究土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修复的响应,以及和地上植被关系.这些研究有助于明确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以促进石漠化的生态修复效果.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土壤生物多样性 生物学指标 石漠化 真菌 线虫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不同花色菊花中黄酮和有机酸的含量
《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不同花色的菊花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素、芹菜素、蒙花苷、芹菜素-7-葡萄糖苷和木犀草苷7种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以0.3%甲酸水溶液(A)-0.3%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进样量3 p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结果:8个菊花品种中蒙花苷和芹菜素-7-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其中,黄花品种'18-C-16'中蒙花苷含量最高.紫花品种'19-G-35'、白花品种'17-Y-1'和黄花品种'18-C-3'中芹菜素和芹菜素-7-葡萄糖苷的积累量较高.紫花品种'18-G-38'和黄花品种'18-C-16'中木犀草素含量较高.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这2种有机酸主要分布在紫花品种'19-G-35'和黄花品种'18-C-16'中.结论:黄、白色菊花更适合选作茶、药菊品种,其次为紫色菊花,而红色菊花品种更适合用作观赏.该研究为茶用及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今后的药食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