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刍议

中国农业会计 2017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当前的大形势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制度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日常管理工作不够扎实,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管理程序很多地方不太规范等。加强制度建设及相关基础性工作,严格遵循并规范执行有关的财经法规,提升资产管理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法制意识,丰富信息化管理手段,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入手,提出对策和建议,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也全面提升了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对策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杀酵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7

摘要:嗜杀酵母在生长繁殖过程当中所产的嗜杀因子能够抑制或杀死某些特定的微生物,而这种毒素对于酵母本身却没有嗜杀作用。将嗜杀酵母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可以抑制野生酵母的污染、净化空气、提高产品质量,在发酵当中对体系环境的净化和生物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一些海洋嗜杀酵母因能杀灭某些海洋动物的致病菌,而被应用于海水养殖业;嗜杀酵母分泌的嗜杀因子可作为抑制某些病原酵母及类酵母的抗真菌药制剂;此外,嗜杀酵母在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植物当中也有应用,用作为研究酵母菌分子生物学的良好基因工程载体以及大量合成和分泌嗜杀因子以对抗病原真菌的侵染。本文就嗜杀酵母的种类、生物特性及嗜杀因子作用机理进行了综合论述,概述了嗜杀酵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嗜杀酵母 嗜杀因子 作用机理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氏鲟gdf11基因cDN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淡水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了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生长转化因子gdf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基因cDNA。达氏鲟gdf1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98 bp(不包括Poly A),开放阅读框为1 191 bp,编码396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19 bp;3非编码区长88 bp。通过Signal P软件预测含有N端21aa的信号肽。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gdf11在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眼和鳃中的表达量较高;不同水流条件下,鳃和心脏gdf11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静水中鳃gdf11表达量是流水(流速27.0±3.0 cm/s)的4.70倍,而心脏中的表达量是流水的2.72倍。这暗示了gdf11可能在呼吸代谢中发挥功能。

关键词: 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 gdf11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浮床水芹(Oenanthe javanica)的生态特性及对池塘水体环境的反馈与响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原位生态循环养殖池塘中构建生态浮床,研究水芹(Oenanthe javanica)的植株生长、生态特性以及对池塘水体环境的反馈和响应。结果表明,在80 d中,浮床水芹植株的平均高度、干重和单株根表面积均随种植时间的推移持续增加,50~80 d时植株总高度为23.05~38.37 cm;30~50 d内,植株根系无论是主根数、根尖数、主根直径还是一级根直径均明显增加。浮床水芹植株中氮含量随着植株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植株干重呈高度正相关(r=0.952);但磷含量较为稳定,并未随植株质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株水芹的平均磷含量为3.45~4.14 mg,平均N/P比为2.51~6.80。与茎、叶相比,其根部N/P比为4.27~4.67,较为稳定。水芹根系具有径向泌氧特性,泌氧率为2.74~3.27μmol·h~(-1)·g~(-1),泌氧率与每克根表面积呈正相关(r=0.795)。根系泌氧导致水中Fe和Mn被氧化并被吸附于根系,形成铁锰氧化膜。水芹可稳定水温和pH值,调节DO含量,降低TN和TP含量,但对TP的去除有一定限制。

关键词: 浮床 水芹 水生态 根系 泌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船拖网绞车张力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补偿拖网渔船作业过程中绞车纲绳张力波动或渔船转向造成的负载不对称性,保持网具良好的开口形状,基于电液控制技术设计了拖网张力自动控制系统。对拖网曳纲张力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油压力传感器间接测量拖网左右曳纲张力数据作为输入信号,传输到控制器进行逻辑运算,控制先导溢流阀调整马达溢流压力,改变绞车输出扭矩,从而驱动拖网绞车收、放来控制左右曳纲张力,达到系统动态平衡。并基于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Lab VIEW)对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实现绞车张力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与控制管理。为了验证系统的张力控制特性和实用性,对系统进行了海上应用试验,在张力自动控制模式下,拖网绞车根据渔船航速和水流自动调节收放网速度,减少作业过程中曳纲张力波动。拖曳过程中拖网曳纲长度范围为350~490 m,绞车曳纲张力范围为118~148 k N,对应系统压力为2.3~2.7 MPa,渔船平均拖速为5.6节。试验结果表明,左右曳纲张力差在合理范围内,系统能很好调节曳纲张力大小,为渔船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启用张力控制系统后网口面积比未使用张力控制系统前增大了9.5%,有效调整了网口扩张,提高了捕捞效率。

关键词: 渔业 渔船 控制系统 拖网绞车 曳纲张力 电液控制 张力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柴油和东海平湖原油对黑鲷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以砂滤过的清洁海水为对照组,研究0~#柴油(0.015 mg·L~(-1)、0.03 mg·L~(-1)、0.06mg·L~(-1))和东海平湖原油(0.03 mg·L~(-1)、0.06 mg·L~(-1)、0.12 mg·L~(-1))在不同暴露时间(3 d、7 d、15 d和21 d)对黑鲷血细胞核DNA损伤作用。结果显示,黑鲷血细胞DNA损伤程度与两种石油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实验第3天,0~#柴油和东海平湖原油试验组就检测到DNA损伤,主要以1级损伤为主。随0~#柴油和平湖原油浓度的增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彗尾DNA相对含量(Tail DNA%)和彗尾长度/核直径(TL/D)值均呈上升趋势,DNA损伤级别逐渐升高。恢复实验结束后,中、高浓度组0~#柴油(0.03 mg·L~(-1)、0.06 mg·L~(-1))和平湖原油(0.06 mg·L~(-1)、0.12 mg·L~(-1))的彗尾DNA相对含量(Tail DNA%)和彗尾长度/核直径(TL/D)值无法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从DNA损伤程度来推测,0~#柴油的生物毒性大于平湖原油。研究表明,鱼类血细胞DNA损伤可作为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0#柴油 平湖原油 黑鲷 DNA损伤 彗星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酚类麻醉剂的安全性探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摘要:我国消费者喜食鲜活水产品与水产养殖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导致水产品的长距离、长时间运输成为常态,而渔用麻醉剂能有效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伤。丁香酚类产品作为一种目前产业中使用最普遍的鱼类麻醉剂,其残留及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丁香酚类麻醉剂包括丁香油(丁香酚)、异丁香酚、AQUI-S及甲基丁香酚产品的毒理学研究和各国管理现状,并对其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影响麻醉效果的参数分析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丁香酚类麻醉剂的使用、管理和科研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麻醉剂 丁香油 丁香酚 异丁香酚 甲基丁香酚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海域南沙段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海洋湖沼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5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珠江口海域南沙段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均匀度(J)、多样性指数(H')及多样性阈值(Dv)等群落生态特征。共鉴定浮游动物73种(类),其中春季28种(类),秋季57种(类),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和长尾类幼体为2季共有优势种(类群)。调查海区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淡水生态类群、河口低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近岸暖水生态类群和外海暖水生态类群。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为春季高于秋季,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多样性阈值则以秋季高于春季。统计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丰度均与水温有关(P<0.05),除了水温,盐度成为秋季浮游动物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相关性极显著(P<0.01)。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生态特征 珠江口海域南沙段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池塘循环养殖系统构建及其效果初探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两者的混养更是江苏海水池塘的主要养殖模式之一,尤其在南通地区已经形成了大规模连片集中养殖的态势,主养区域集中在启东沿海、滨海园区沿海和如东县大豫镇周边沿海地区等。养殖区域的高度集中以及养殖户一味追求高产量导致的局部地区水体生物承载量的超标,自然水域和养殖水体的水质恶化,养殖过程中的病害交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染色体核型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海北部沿海捕获的野生黄条鰤(Seriolaaureovittata)为实验材料,经过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后,观察黄条鰤的染色体核型和特征。本研究分析了21条黄条鰤的80个中期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黄条鰤核型有48条染色体,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比例是81.25%;第1对染色体有次缢痕和随体。核型公式为2n=48=6sm+4st+38t,其染色体臂的数量为54,单倍体染色体总长度约为51.97μm。黄条鰤染色体核型比较独特,具有3对亚中部染色体和2对亚端部染色体;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其他鰤属鱼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黄条蛳为进化上的高位类群中的特化类群。本研究为鰤属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黄条鰤种质资源保护及未来人工养殖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 黄条鰤 染色体 核型 随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