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谈薯类产品的安全问题及检测方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而薯类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食材,其质量安全也成了焦点话题,针对薯类产品存在的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从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检验、薯类产品品质及质量安全检验方面总结了新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用于保障薯类产品的食品安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在分别阐述农民、素质和农民素质等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需要,是农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等现实意义;提出了农民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日益关注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依据等实现农民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素质培训,造就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黑龙江省不同小苹果品种果实性状的比较研究1)
《中国林副特产 》 2013
摘要:以黑龙江省的抗寒小苹果龙丰、龙冠、金红(123)、凯九(K9)为材料,测定苹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单果重、可滴定酸,并进行果实风味、品质的鉴定。结果表明:提供实验的苹果果实间果实性状指标存在差异,单果重与果实硬度、果形指数与果实硬度、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相关性显著。


锌肥对寒地春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13
摘要:以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四单十九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种不同锌肥水平对穗位叶的叶绿素、SOD、POD、MDA、硝酸还原酶、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寒地春玉米在Zn3处理时植株长势最好,缺锌和高锌胁迫均抑制植株生长,一定的低锌比缺锌对玉米的影响更大。研究得出,随着锌浓度的升高,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随着Zn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Zn3处理下脯氨酸含量最低,比Zn0减少了3.32%。Zn3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一定的低锌和高锌胁迫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不同垫料组成寒地环保菌床在养殖中的比较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寒地环保菌床养殖技术是广大科研人员经过长时间的钻研、试验研制成的新的猪养殖方式。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选择、培养、检验、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菌液,再按一定比例将其与锯木屑、辅助材料、营养剂、水等混合和发酵制成垫料。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先玉335与改良先玉335大斑病病情发展对比动态分析
《玉米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改良先玉335及亲本进行玉米大斑病田间最大病斑平均面积和病情指数的动态模拟分析,得到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的曲线图和逻辑斯蒂模型。结果表明,改良先玉335及其亲本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上优于先玉335及其亲本。根据逻辑斯蒂模型分析,先玉335在本地区种植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时期是7月27日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农业科技创新的必然性及新方向
《现代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过去几年的的农业科技创新做出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农业政策和强有力地科技实力综合分析了未来该院各学科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为该院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 必然性 新方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