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不同磷效率小麦根系形态、磷素转运及产量的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磷效率小麦磷素吸收利用差异原因。利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平台,研究磷高效品种许科168、磷低效品种兰考198在2种磷水平下(P0、P1分别代表低磷、正常磷处理)的根生物量、根系形态、根系活力以及磷素转运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根干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大体上表现为许科168大于兰考198。P0处理,根系平均直径表现为许科168小于兰考198。除越冬期,P1处理根系平均直径表现为许科168高于兰考198。相同处理,许科168根系活力高于兰考198。孕穗期两品种根活力差异最大,P0处理许科168是兰考198的1.36倍,P1处理下许科168是兰考198的1.34倍。相同处理,许科168籽粒产量、花前磷素转运量、花后磷素吸收量对籽粒磷素贡献率显著高于兰考198,而花前磷素转运量对籽粒磷素贡献率为许科168低于兰考198。与P1相比,P0处理2种磷效率小麦品种的根干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平均直径、籽粒产量、根系活力、植株磷素积累量、花前磷素转运量、花后磷素吸收量、花后磷素吸收量对籽粒磷素贡献率降低,而根冠比、花前磷素吸收量对籽粒磷素贡献率增加。磷高效品种许科168具有较高的根系活力、根系生物量、发达的根系,是作物吸收磷素的基础。磷低效品种兰考198由于生育前期根系生物量较小、生育后期根冠比较小、根系活力弱导致吸收磷素不足,从而造成磷效率低。综上,较高的磷素转运能力、籽粒分配能力以及合理的根冠比促进作物对磷素的利用,这是作物磷高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小麦 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根生物量 磷效率 磷素转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势和非去势公猪背最长肌circRNA差异表达分析

遗传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公猪去势可减少异味和打斗,但去势后产肉量和肌内脂肪沉积发生变化,其分子机制的解析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在肌肉发育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去势后circRNAs对背最长肌发育的调控,本研究选择6头淮南公猪,随机选择3头去势,当体重达130 kg左右屠宰,采集背最长肌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circRNA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ircRNAs,DECs)并进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合前期筛选的公猪去势相关miRNAs,构建DECs-miRNAs调控网络,最后使用猪骨骼肌卫星细胞验证候选circRNA表达谱及其与miRNA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去势和非去势组背最长肌样品共获得5866个circRNAs,两组之间共有370个DECs(|log2Foldchange|>1,padj<0.8),KEGG富集分析表明,DECs来源母基因主要富集于肌肉发育、肌纤维类型转化、能量代谢等相关通路.构建的DECs-miRNA调控网络共包括69个circRNAs和8个miRNAs.选择circRNA_2241和circRNA_4237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这两个circRNAs真实存在且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进一步在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初步验证circRNA_2241与miR-1互作关系,结果表明睾酮显著促进circRNA_2241表达,同时抑制miR-1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circRNAs可能通过与miRNAs互作调控猪去势后背最长肌发育,从而为解析去势对肌肉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状RNA;去势;公猪;背最长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转录组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分子机制,对水培获得的缺铁黄化杜梨叶片喷施4 mmol/L的FeSO4(处理T1)和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纳米纤维素与FeSO4按电荷比1∶3 000螯合,处理T2),以喷施去离子水作对照(CK),处理72 h后,测定叶片活性铁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并对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叶片活性铁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0.7%和235.8%,SPAD值显著提高26.1%和61.7%,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70.1%和98.5%,T1与T2之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相比CK,T1、T2分别有1 033、1 943个差异基因。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3个部分T2富集的GO项数量均大于T1,主要涉及金属离子固定、氧化还原过程、叶绿体、光合捕光过程等。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发现,与CK相比,T1仅有55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个通路中,T2有712个差异基因注释到18条通路中,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光合作用、光合组织的碳固定、代谢途径等通路。杜梨铁蛋白家族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T2的4个铁蛋白基因表达量均高于T1。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光合作用2个通路中,T1和T2比CK共有58个基因表达量上调,其中56个基因在T2的表达量高于T1。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综合分析,喷施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能调动更多的基因和代谢通路,使其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能力强于FeSO4。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 杜梨 缺铁黄化 转录组 活性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皮木瓜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不同饱和度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油脂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光皮木瓜为原料,采用水、50%乙醇、60%丙酮提取光皮木瓜原花青素。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同时采用Schaal加速氧化的方法考察其对3种不同饱和度油脂(花生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主要由原花青素高聚体和低聚体组成,其中高聚体含量均在90%以上,低聚体以原花青素二聚体为主。在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均能有效延缓油脂的氧化。在花生油中,与空白样品相比,水提取物能够使油脂过氧化值下降33.00%,显著高于乙醇提取物(18.66%)和丙酮提取物(9.15%)。在葵花籽油和亚麻籽油中,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油脂氧化的抑制能力相似且强于水提取物。光皮木瓜原花青素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用于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关键词: 光皮木瓜 原花青素 天然抗氧化剂 花生油 葵花籽油 亚麻籽油 氧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滨海盐渍地区春玉米产量及改善土壤盐碱特性的综合管理措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改良、作物调控和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措施对玉米生长和土壤盐碱特性的影响,为滨海盐渍地区玉米生产和土壤改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年开始在山东省垦利区进行,土壤改良剂为脱硫石膏30 t/hm2加牛粪15 t/hm2,共设4个处理,其中两个处理为农户习惯使用土壤改良剂处理(ISM)和不使用土壤改良剂处理(FP),作物品种为‘郑单958’,播种密度为7.5×104株/hm2,N、P2O5、K2O用量分别为280、90、60 kg/hm2;另外两个处理为综合作物管理使用土壤改良剂处理(ISCM)和不使用土壤改良剂处理(ICM),作物品种为‘登海618’,播种密度为9.0×104株/hm2,N、P2O5、K2O用量分别为200、135、60 kg/hm2。于2020年春玉米收获后取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每20 cm为一层,分析了钠离子、交换性钠百分率(ESP)、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调查了该年度春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相较于FP处理,ISM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ESP值分别显著降低17.1%和28.4%,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增加了7.2%和10.7%,玉米产量增加了8.0%;ICM处理成熟期玉米生物量累积提高了19.7%,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1.7%,籽粒氮含量提高了6.2%,产量提高了15.5%;ISCM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ESP值31.4%和41.1%,分别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15.8%和17.4%,地上部吸氮量提高了29.5%,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6.2%,并获得了最高产量(11.24 t/hm2),较FP处理产量提高18.8%。【结论】在滨海盐渍地区,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适当提高作物密度、调整氮磷钾肥比例和玉米品种,可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储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及碱化度,进而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滨海盐渍地区土壤质量与玉米产量的协同提升。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土壤改良剂 春玉米 土壤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辐射育种过程中辐射剂量的研究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辐射育种可以快速创新种质资源,既是对常规育种的重要补充,也是常规育种难以代替的育种途径。本研究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两年不同剂量的辐射处理对稳定春性、弱春性和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辐射剂量。结果表明,通过对小麦辐射过程中剂量的研究,成功获得一批优良的小麦品系,且证实了不同的小麦稳定品种适宜辐射剂量存在差异。在确定不同小麦品种的适宜剂量时,既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辐射的影响,更要考虑到不同品种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建议初次辐射时直接给予大于300 Gy的辐射处理,其中对冬性品种的辐射剂量应在320 Gy以上,春性、弱春性品种在310 Gy左右。同时,可以将辐射后田间出苗率40%作为衡量辐射育种中辐射剂量是否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 辐射育种 60Co-γ射线 辐射剂量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牵牛F3'5'H基因在花瓣呈色中的作用解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F3’5’H基因对矮牵牛花瓣的呈色作用,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矮牵牛基因组中共有HF1和HF2两个位点编码F3’5’H基因。不同类型的矮牵牛具有不同的F3’5’H基因型。F3’5’H1R27在第3个内含子上有1个dTPH9转座子的插入,使其产生2个类型的转录本,其中1个转录本的非正常编码是矮牵牛花瓣呈现粉色的主要原因。在矮牵牛M1×R27中超表达不同类型的F3’5’H基因,除F3’5’H1R27外,其他基因型都能正常行使分子功能,促使转基因后代的矮牵牛花瓣呈现紫色。

关键词: 矮牵牛 F3’5’H 花色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田蚜虫的防治效果

农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自走式喷雾机施药过程中不同施药方法对药剂附着率以及花生蚜虫防效的影响。[方法]喷雾时选择不同的用水量、喷头型号和工作压力,调查药液附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使用XR11001型喷头、工作压力0.520MPa、用水量520kg的药剂附着率以及对花生田蚜虫防效相对要高,药后720d防效可达90%以上。[结论]适当降低喷雾用水量可以提高药液的浓度、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值;选用细喷头、高压力、小水量和喷药高速度,可以明显地提高药效。

关键词: 花生 蚜虫 喷雾方法 药液附着率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6月香椿嫩芽制备的香椿发酵茶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6个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香椿发酵茶品质随采收期的变化规律,确定香椿发酵茶最适的采收期。结果表明:6个样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和降糖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各有特色。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香椿茶发酵前后样品中总黄酮、多糖、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逐渐增加,皂苷、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逐渐降低。不同采收期香椿嫩芽经发酵处理后,总黄酮、多糖、皂苷、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逐渐减少,咖啡碱和茶色素含量逐渐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均逐渐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均逐渐增强。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为6个样品中主要的DPPH自由基清除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6个样品中共检出7类90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和检出种类最多的均为萜烯类物质,其中4、5、6月香椿茶发酵前后样品分别检出42种和49种、47种和52种、50种和51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类挥发性物质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01%,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醛类、萜烯类、醇类以及烯类氧化物是区分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因素,4月和5月香椿茶发酵前后的4个样品得分较高。综合分析,采用5月香椿嫩芽制作的香椿发酵茶品质比较优良。

关键词: 香椿发酵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保鲜处理对芥蓝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芥蓝为试材,采用溶菌酶与壳聚糖复合保鲜液蘸茎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的方法,进行芥蓝常温贮藏保鲜试验,提高芥蓝常温贮藏品质,以期为芥蓝常温货架贮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处理能够抑制芥蓝常温贮藏期间SPAD值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降低其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从而更好保持芥蓝的原有品质和延长货架期。贮藏6 d时,芥蓝叶片的SPAD值和维生素C含量处理较对照分别高31.0%和32.5%,相对电导率、失重率和MDA含量处理较对照分别低1.54%、8.1%和7.2%,叶片部位和茎薹部位的POD活性处理较对照低24.2%和27.0%。

关键词: 芥蓝 1-甲基环丙烯 溶菌酶 壳聚糖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