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青麦糕中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及货架期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型全谷物糕点——青麦糕中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青麦糕货架期进行预测。对青麦糕在4、15、25℃条件下不同时间菌落总数和霉菌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根据Gompertz模型建立4、15、25℃条件下青麦糕中菌落总数和霉菌的生长曲线模型,并建立Belehradek二级模型,研究温度对青麦糕中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影响。根据不同模型计算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并判断青麦糕中微生物的生长规律,进而预测青麦糕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货架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青麦糕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对青麦糕在4、15、25℃条件下贮藏的菌落总数和霉菌的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R2均大于0.980 0,模型拟合良好。Belehradek二级模型的R2最小为0.868 7,说明温度与μm和λ的线性曲线适合Belehradek二级模型。通过验证,所有模型均可以可靠、快速地预测青麦糕的腐败程度和剩余货架期,从而保证青麦糕产品的食用品质和安全。

关键词: 青麦糕 菌落总数 霉菌 动力学模型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分析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5—2018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及2015—2016年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品种大区展示试验数据,分析了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郑麦1860平均产量8 45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9%,差异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356.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1%,增产点率100%;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设置的5省13个试验点中,平均产量8 296.7 kg·hm-2,排第一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高稳系数(85.49%)比对照约高5个百分点。表明小麦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性突出。同时,以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了郑麦1860的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可适当增加群体提高有效穗数来进一步发掘郑麦1860的高产潜力。

关键词: 郑麦1860 高产 稳产 产量三要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特征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主要气象因子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变化的影响,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作物适应性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数据(1960-2018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1985-2018年),分析了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和年均相对湿度4种气象因子,及小麦、玉米和水稻3种典型粮食作物单产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特征。结果显示,1960年以来河南省年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0℃,豫西和豫中地区年均气温升高幅度略小于其他地区,豫东地区年均气温升高幅度最高。年降雨量整体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以豫南地区变幅最高。年日照时数随时间显著下降,平均每10年减少122.8h。除豫西地区外,其他地区年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全省小麦和水稻单产均随时间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1 158kg/hm2和1 050kg/hm2;而玉米单产随时间上升趋势较平缓,平均每10年增加670kg/hm2。年均气温对3种作物单产影响最大,而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次之,年降雨量因不同区域灌溉条件不同,对作物单产影响较小。总的来说,河南省各区域年均气温明显上升,而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年降雨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浮动较大。小麦和水稻单产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玉米单产趋于稳定。年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对3种作物影响显著,年降雨量和年均相对湿度在豫北、豫中和豫东地区影响较小。

关键词: 河南省 粮食作物 作物单产 气候变化 不同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伴生麦与普通小麦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伴生麦与普通小麦在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差异,以普通小麦品种矮抗58和3个伴生麦品种W14、W15、W18为供试材料进行研究。设置水分处理(主区)和施氮量(副区)的裂区试验,其中水分处理设正常水分和渍水2个水平,施氮量设置不施氮(N0)、正常施氮(225 kg/hm2,即N225)和过量施氮(300 kg/hm2,即N300)3个水平,结果表明,正常水肥管理下,伴生麦的分蘖数较多且茎粗较小,其株高是普通小麦的1.5~2.4倍,而产量却不足普通小麦的1/2,此外,伴生麦品种W14、W15、W18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等品质指标均高于普通小麦。施氮可提高普通小麦及伴生麦的穗粒数、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出粉率、拉伸能量、恒定变形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正常施氮(225 kg/hm2)使普通小麦和伴生麦千粒质量、产量、容重和硬度达到最高。水分对普通小麦和伴生麦的形态及产量影响较小,但对籽粒品质影响显著。综上所述,水分、品种及氮素对普通小麦和伴生麦的籽粒品质具有显著影响,是决定普通小麦及伴生麦籽粒品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小麦 伴生麦 品质性状 水氮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磷高效品种筛选和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探究不同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差异,筛选出磷高效小麦品种,为培育磷高效小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进行,通过对27个小麦品种的12个磷效率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将不同磷效率类型小麦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2个磷效率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2.72%~37.69%;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04%,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将供试小麦品种分为3种磷效率类型.初步筛选出2个磷高效品种(许科168、洛麦34),磷中效品种4个,磷低效品种21个.

关键词: 小麦;磷高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呕吐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呕吐毒素是一种毒性较高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常见于粮食、饲料及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呕吐毒素作为三级致癌物,其检测方法一直是食品检测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阐述了呕吐毒素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污染情况及限量标准,重点分析综述了各种检测技术在呕吐毒素检测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呕吐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检测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 呕吐毒素 污染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姜黑土区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先玉335、郑单538、豫单606这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西平县试验基地,通过2015、2016年的大田试验探讨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河南省砂姜黑土区玉米丰产高效精准施肥问题.研究表明,各玉米品种之间因基因型差异,对养分的肥效特性不同,进而造成玉米产量的差异.根据各品种的肥效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因种施肥,郑单958和先玉335主要以钾肥为主,豫单606主要以补充氮肥为主,郑单538主要以磷肥为主.

关键词: 玉米;砂姜黑土;氮磷钾吸收利用;基因型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及防御技术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开展不同类型玉米在花期高温胁迫下的耐热性评价,并探求高温胁迫防御技术。[方法]以10个淮北地区常用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玉米花期高温为主处理,玉米品种为副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热能力强的品种,并研究抗高温调理剂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耐热性的影响。[结果]玉米花期高温胁迫主要影响玉米产量、结实率、秃尖长和气生根数。通过对不同品种的耐热性综合评价及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百粒重、结实率、气生根数和穗上节长占株高比这4个指标可作为评价不同类型玉米花期耐热性的鉴定指标;并筛选出‘粤甜27’‘苏玉糯11号’‘粤甜710’和‘郑单309’4个高度耐热型品种。此外,抗高温调理剂能显著提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结实率和气生根数,降低秃尖长,显著增强玉米抗高温能力。抗高温调理剂使3种耐热型玉米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其中高度耐热型玉米穗位叶中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46.3%、39.8%和37.2%;热敏感型玉米在高温胁迫下的花粉活力和结实率也显著提升,分别达26.7%和34.1%。[结论]选择耐热性较强的玉米品种以及喷施抗高温调理剂是应对高温胁迫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耐热性评价 抗高温调理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丹参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丹参生长、品质、养分利用和土壤的影响,为减肥增效,改善丹参品质提供思路。试验以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设置全施化肥(F)、25%有机肥配施75%化肥(M25)、50%有机肥配施50%化肥(M50)、75%有机肥配施25%化肥(M75)、全施有机肥(M100)等5个处理。结果表明:(1)从产量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以有机肥配施比例为75%时效果最优,100%时次之;(2)对于有效成分,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均提高了酚酸类水溶性成分含量和有效成分总含量,以有机肥配施比例为25%,50%较优。

关键词: 丹参 有机肥配施 有效成分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肥对潮土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作为磷肥来源对潮土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原因,采用微区试验,在潮土上设置施用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2种磷肥品种,分析了3个不同磷肥用量下,连续施用3 a对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施磷水平(P1、P2、P3)下,与施用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处理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4.9%,19.7%,22.0%,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1.0,16.2,13.6 kg/kg,玉米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9.6%,28.7%,32.2%,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2.1,24.2,25.4 k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别提高9.6%,-3.4%,5.4%.磷酸一铵处理土壤无机磷以Ca2-P、Ca8-P增加为主,其中Ca2-P分别增加13.4%,18.5%,26.1%,Ca8-P分别增加17.2%,21.3%,15.8%,与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处理在3种施磷水平下土壤Ca2-P相对含量分别提高0.25,0.30,0.33百分点,Ca8-P相对含量提高1.73,0.80,3.60百分点;过磷酸钙处理土壤无机磷以Al-P、Fe-P增加为主,其中Al-P分别增加19.1%,23.7%,23.1%,Fe-P分别增加24.9%,23.3%,32.6%,Al-P相对含量比磷酸一铵处理提高1.27,1.19,1.26百分点,Fe-P相对含量提高2.12,2.87,2.49百分点.磷酸一铵和过磷酸钙对土壤Ca10-P、O-P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磷酸一铵能降低Ca10-P、O-P的相对含量,分别平均减少2.47,2.07百分点.与过磷酸钙相比,磷酸一铵能够提高潮土土壤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酸一铵通过提高潮土土壤中有效性高的Ca2-P、Ca8-P含量及相对含量,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

关键词: 潮土;磷素有效性;磷肥种类;无机磷;过磷酸钙;磷酸一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