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传统绿肥贵州山地景观化利用潜力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贵州观光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研究对传统绿肥贵州山地景观化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贵州主要种植的传统绿肥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山黧豆(Lathyrus cicera L.)、油葵(Oil-sunflower)、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O.E.Schulz]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花朵时空分布特征、花朵视觉特性等景观效益,以及各绿肥作物的生长特性及养分效益.二月兰的开花时间最早,随后是肥田萝卜、山黧豆、紫云英,接着是光叶苕子、箭筈豌豆,而油葵是夏季绿肥,初花期为6月中旬,花穗期17~43 d,花期长短表现依次为二月兰>肥田萝卜>油葵>光叶苕子>紫云英>山黧豆>箭筈豌豆.花朵分布高度为油葵150~200cm、肥田萝卜75~95 cm、二月兰与光叶苕子及箭筈豌豆25~50 cm、紫云英和山黧豆15~25 cm.单株花朵数光叶苕子最多.单朵花面积油葵最大.单株花面积光叶苕子最大.结合观光与保育目标,可利用绿肥作物打造2-3月间的二月兰蓝紫色花海,3-4月间的紫云英紫红色花海、肥田萝卜白色花海,4月间的光叶苕子紫色花海,6-7月间的油葵黄色花海,以丰富贵州观光休闲农业的观光色调,延长观光时间,实现观光品牌的多样化.

关键词: 绿肥 景观 山地 农业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褐变马铃薯品种(系)鉴定与筛选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块茎易受到损伤引发褐变,褐变会对其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不同马铃薯品种材料抗褐变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拟测定27份不同马铃薯种质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强度、褐变指数和煮后褐变4个褐变相关指标,综合分析以实现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抗褐变能力的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 27份材料可分为4种类型,第1类高抗褐变,包括09306-82和13041-52,它们4项指标均能满足抗褐变材料的要求;第2类抗褐变材料,包括延薯4号、Q8、12-1、春薯3号、19-1、14018-142、大西洋、龙薯12号、威芋5号、丽薯6号、春薯5号和早大白,它们的褐变相关指标存在个别明显不足;第3类中度褐变材料,包括09001-136、中薯5号、龙薯4号、东农310、青薯9号、15-1、云薯505、BF006、闽薯1号和黔芋8号,其抗褐变能力弱;第4类是易褐变材料,包括春薯6号和费乌瑞它,它们不具有抗褐变能力或抗褐变能力非常差。筛选的高抗褐变和抗褐变品种(系)可以作为鲜食抗褐变马铃薯育种材料,为马铃薯净菜加工提供品种支撑,易褐变材料可用于马铃薯褐变机制的基础性研究。

关键词: 马铃薯 抗褐变 多酚氧化酶 褐化指数 褐化强度 煮后变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关键词: 水稻 长江流域 产量 品质 温度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薏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薏苡是传统药食兼用经济作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薏苡原产地为东南亚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而中国西南部是薏苡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和迁移的初生中心之一.薏苡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及栽培条件的差异,使中国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薏苡资源,但对薏苡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中国经多年调查和收集薏苡种质资源至今,目前共收集到五百多份资源,由于薏苡属于小杂粮,对其研究不够重视,在薏苡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育种等方面做得很少.由于各种繁多的项目开发,野生及水生野薏苡资源的原生地破坏也相当严重,所以,薏苡资源的保护已十分必要与紧迫.本综述通过对薏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归纳,简要评述了薏苡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为促进薏苡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薏苡 种质资源 收集 保存 创新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穗型水稻恢复系黔恢35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恢35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采用当地强恢复系R 785和重穗型恢复系R 894杂交选育而成的重穗型水稻新恢复系,具有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植株壮实、花粉量大、花粉活力强、制种产量高等特性;利用自育抗稻瘟病不育系黔79 A与重穗型黔恢35所配组合黔优35经过2年区试及生产试验,于2018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重穗型 恢复系 黔恢35 黔优35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S诱变马铃薯抗寒突变体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定向选择马铃薯抗寒突变体。【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费乌瑞它愈伤组织,结合添加L-羟脯氨酸(L-Hyp)培养筛选,定向选择抗寒突变体。【结果】诱变费乌瑞它愈伤组织的最佳EMS浓度是0.8%,处理时间4 h;L-Hyp最佳浓度为0.5%。经检测诱变后代再生苗脯氨酸含量明显高出对照,而电解质渗出率均低于对照。【结论】用EMS诱变处理马铃薯愈伤组织可获得抗寒突变体。

关键词: EMS L-Hyp 费乌瑞它 愈伤组织 抗寒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糯高粱是酿造茅台酒和习酒等酱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贵州省是我国名酒之乡,也是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的主栽区.目前,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的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酒用高粱育种资源遗传背景较窄,与酿酒品质相关的性状研究基础薄弱,品种选育方法相对落后,品种产量低下,主栽品种退化严重等已经对贵州酒用糯高粱生产造成了影响,导致其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酿酒行业需求.结合前人研究,介绍了酒用糯高粱品种选育和籽粒品质性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品质产生的影响;同时,概述了国内外已知籽粒品质性状关键基因和遗传位点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酱香型酒用糯高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糯高粱 酱香型白酒 酿造品质 杂交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马铃薯片热泵干燥速率及其干片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烫漂、汽蒸、冷冻、汽蒸+冷冻和烫漂+冷冻5种方法对马铃薯片进行预处理,比较其热泵干燥速率及干片复水比,并使用测色仪、物性分析仪、凯氏定氮法和扫描电镜分别测定干片的色泽、质构、蛋白质含量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汽蒸预处理效果最好,即在一定条件下,干燥2 h后干片的水分含量达到14. 80%,比对照组干燥时间缩短了25. 9%; L~*值(亮度)和b~*值(黄度)分别为87. 44和31. 77;硬度居中(1 546. 35 g),脆度较小(17. 24 mm);复水比(4. 65)和蛋白质含量(9. 90%)均最高;且干片表面呈"结壳硬化"的膜结构,内部呈"砖块堆砌"结构,干片平整无蜷曲,呈明亮的淡黄色,综合品质最佳.说明汽蒸预处理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片的干燥速率,改善干片品质,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 预处理 汽蒸 干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型测序技术的粒用高粱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粒用高粱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能有效提高粒用高粱新品种的选育效率.本研究利用基因分型测序技术(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对120份粒用高粱材料开展了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共获得了3456个多态性的SNP标记,其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介于0.013~0.574之间,平均值为0.381.根据SNP标记在120份高粱材料中的基因分型数据,计算了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其变异范围为0.084~0.613,平均遗传距离为0.365.群体进化树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将120份高粱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1主要由包括美国材料MN-3609在内的亲缘关系较远的高粱材料组成,类群2主要由中国北方的高粱材料组成,类群3主要由中国南方的高粱材料组成.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ΔK取得最大值,说明120份高粱材料可以划分为3个类群,其划分结果与群体进化树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基本一致.本研究从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上阐释了粒用高粱的遗传背景和群体结构,为中国粒用高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粒用高粱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分型测序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皮颜色花生生品的营养、感官和品质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即彩色花生,是由普通花生通过多世代分离选育而成,种皮颜色包括深紫条纹、浅紫条纹、红色、红-白相间、紫黑色等类别。由于彩色花生营养丰富,并且富含花色苷类物质而倍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对彩色花生加工品质特性并不清楚。外形性状评价实验表明,5种花生种皮颜色、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具有较大的差异;脂肪和脂肪酸评价发现,5种花生都不是最适宜的油用花生品种选择,但其均富含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铜仁珍珠’花生,其次是‘黑珍珠’,含量最低的为‘紫魁’,且其富含的氨基酸也有着显著差异;此外,种皮对花生生品的感官评价影响加大,深色种皮花生种皮对香味影响大,对甜味和脆度影响小。本研究选用贵州地方特色品种‘铜仁珍珠’和引进的‘黑珍珠’、‘红-白花’、‘四粒红’和‘紫魁’5种种皮颜色差异较大的花生,对营养成分、质构特性、生品及烘烤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种皮色素进行综合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品质特征特性,为彩色花生更好地推广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彩色花生 品质特性 感官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