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喀斯特山地煤矿废弃地几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耐性特征

生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贵阳花溪区麦坪乡煤矿废弃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对该地优势植物和土壤进行了采样,测定样品As、Cd、Cu、Hg、Pb和Zn的含量,发现当地优势植物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 Kunth ex Steud.)地上部分Cu含量达到1058.12 mg·kg-1,转移系数2.89,富集系数16.07.研究了雀稗在铜离子胁迫实验中的根系活力变化和叶绿素浓度变化,雀稗根系活力随实验进行而逐渐降低,铜离子浓度为500μg·mL-1的实验进行到第四周时TTC还原量达到最低值;叶绿素浓度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缓慢降低,进一步确认当地土著植物雀稗对铜离子有一定的耐受性.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 优势植物 重金属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贵州高海拔春马铃薯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春马铃薯威芋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西洋复合肥750kg/hm2+追施尿素112.5kg/hm2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1 800kg/hm2可使马铃薯出苗率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2.11%~26.46%,单株结薯数提高5.45%~38.18%,单株产量提高1.41%~47.16%,均以加施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处理最佳;加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磷素含量,增幅为19.55%~42.46%,同时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2.44~8.69个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素、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与习惯施肥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9.31%~91.35%(金葵子LPK生物肥除外)、38.21%~52.36%、10.42%~21.74%、10.92%~68.41%和10.53%~39.47%.综合来看,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可作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生物有机肥.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马铃薯 产量 养分与品质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失尿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控失尿素在贵州黄壤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乐优5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以无氮和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控失剂添加量为1%、2%、3%、4%、5%和6%的控失尿素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随着控失尿素中控失剂添加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但对水稻籽粒氮的积累量,秸秆氮、磷、钾的积累量以及地上部钾的积累量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同时对水稻氮素、磷素、钾素收获指数及钾素吸收效率也有规律性影响。施用添加1%~6%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水稻产量较普通尿素高,其中添加1%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为12.22%;用添加1%、2%和6%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均有利于水稻对氮、磷、钾养分吸收与积累,且其在籽粒中的积累量更多,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添加3%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则在水稻秸秆中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较多,有利提高水稻的抵抗力,促进其成长。【结论】结合生产成本投入,在贵州黄壤地区以施用添加1%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对水稻生产效果最好。

关键词: 水稻 控失尿素 控失剂用量 产量 养分积累 养分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贵州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西南地区典型黄壤坡耕地设置不施肥+顺坡平作(TR_1)、常规施肥+顺坡平作(TR_2)、优化施肥+顺坡平作(TR_3)、优化施肥+横坡垄作(TR_4)、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TR_5)、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TR_6)共6个不同试验处理的监测小区,于2017—2018年监测了不同处理间作物产量、地表径流量、氮磷流失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TR_4,TR_5,TR_6较TR_3的径流量分别减少了59.72%,74.13%和89.18%,氮磷流失总量与径流量趋势相同;②TR_5,TR_6对全量养分含量影响最大,其中全氮比TR_4作高20.00%,23.67%,比TR_3高23.53%,27.31%;③TR_4,TR_5,TR_6处理下的玉米在保持较高产量的同时,作物产量稳定性(SI)和可持续性(SYI)最好;④玉米、油菜产量与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玉米产量与氮素流失量、磷素流失量、径流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坡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发生,减少氮磷流失,保持土壤养分肥力的同时促进作物高产,并实现稳产及可持续生产,且实施综合保护性耕作的效能大于单项保护性耕作。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横坡垄作 径流量 养分 作物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5种牧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19 CSCD

摘要:利用生化培养箱模拟了高温胁迫(38℃/30℃)对高羊茅(Festuca elat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宽叶雀稗(Paspalum wetsfeteini)和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等5种牧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5种牧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SP)和谷胱甘肽含量(GSH)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MDA)持续上升,叶绿素含量(SPAD)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百喜草和宽叶雀稗对高温胁迫适应能力明显强于一年生黑麦草、鸭茅和高羊茅.

关键词: 牧草 高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种质资源多样性包括了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而遗传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从植物的表型多样性、细胞多样性、生化多样性以及分子水平多样性4个方面来进行.向日葵属于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植物,在中国分布着非常丰富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向日葵种质资源以上4个方面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向日葵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向日葵在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向日葵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遗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茅醇不同旋光异构体对抑制茶炭疽病病菌活性的比较及其协同作用

茶叶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Horsfall方法和共毒系数法测定了香茅醇不同构型对茶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以及两构型不同比例混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右旋香茅醇和左旋香茅醇对茶树炭疽病菌的EC_(50)分别为(113.27±0.95) mg·L~(-1)和(119.87±0.20) mg·L~(-1)。按照质量比1.6︰1将右旋香茅醇和左旋香茅醇混配,协同增效作用最高,共毒系数为130.19;质量比为1︰1.4和1︰3.8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20.57和121.42,也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香茅醇及两旋光异构体对抑制茶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活性,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用后具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香茅醇 茶炭疽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温热玉米F2:3家系的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种子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型在玉米种质改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理想株型是提高玉米种植密度的关键因素,可提高产量.本研究以热带玉米自交系QR 273(母本)和温带自交系HCL 645(父本)为亲本,通过杂交和自交获得160份F2:3家系.分析该群体的株高 、穗位高 、叶夹角 、雄花分枝数的变异情况和相关性,旨在剖析玉米种质改良过程中株型相关性状的选择方向.结果表明,该群体株型相关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呈现近似正态分布.株高 、穗位高 、雄花分枝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株高与穗位高相关系数最高,为0.672,即株高越高穗位越高,一定程度反映了株型性状玉米人工选择过程中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 玉米 F2:3家系 株型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98的选育

种子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98是以隐性全不育系Q 02 A为母本,J 24为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品种,其中Q 02 A又是以纯合不育系C 02 A为母本,临保系L 01 B为父本配制的隐性全不育材料.品种在贵州省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0.9 kg·(667 m2)-1和72.74 kg·(667 m2)-1,2年产量均列全组第一位,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6.8% 和7.37%,比油研50分别增产0.94% 和5.31%;生产试验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5.01% 和10.46%,比油研50产油量增加8.31%.含油率为43.92%,比对照油研50平均含油量高2.76%,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含油量高2.8%,芥酸含量0.5%,硫甙含量27.25μmol·g-1,种子蛋白含量26.25%,油分蛋白总量70.17%.生育期203 d,比油研50早熟1.3 d.

关键词: 油研998 隐性核不育三系 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局部施磷对玉米磷、锌拮抗作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根装置(设置A、B根室),研究了不同锌水平下局部施磷或整体施磷对玉米生长以及锌、磷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100、200 mg/kg,分别记为P0、P100、P200),两个锌水平(0、5 mg/kg,分别记为Zn0、Zn5)。玉米生长40 d后收获,测定其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磷、锌元素含量。结果显示,无锌供应条件下,所有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供锌处理后,生物量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局部施磷导致施磷一侧地下部生物量显著增加。玉米植株磷含量会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锌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供锌条件下,供磷(P100、P200)一侧(B室)相对未供磷(P0)一侧(A室)锌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6.7%和16.1%;不供锌条件下,锌含量分别降低了13.1%和19.9%。玉米植株锌吸收量与根部生物量(B室)的比值随施磷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相对于均匀施磷,局部施磷条件导致B室的这一比值显著降低。局部施磷方式加剧了磷对锌的拮抗作用,抑制了根对锌的吸收,同时磷水平的提高抑制锌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转运;磷、锌拮抗作用的发生是玉米植株的整体反应,而非只发生在局部。

关键词: 分根试验 拮抗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