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栅条式液压翻转调幅犁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大功率拖拉机在新疆地区的推广使用,与其相配套农机具的研制相对滞后,使得大功率拖拉机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研制开发与大功率拖拉机相配套使用的栅条式液压翻转犁,对该犁的主犁体、悬挂装置、调幅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通过该型犁的田间实地测试,对试验结果和机具工作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栅条犁作业速度9.1 km/h,耕深350 mm,耕宽2 700 mm,运行平稳、翻垡均匀,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国外同类机具水平,为大功率拖拉机在新疆地区的应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大功率拖拉机 栅条翻转犁 翻耕作业 翻垡 低碳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肺源大肠杆菌cyaA基因缺失对细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cyaA基因缺失对XJ10的生化特性、生物被膜(BF)形成以及致病力的影响,试验将复苏后的XJ10和XJ10-ΔcyaA涂布于LB培养基,37℃培养过夜后观察菌落形态;通过生化鉴定仪对XJ10和XJ10-ΔcyaA的单菌落进行生化鉴定;采用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培养XJ10和XJ10-ΔcyaA,观察不同时间段BF形态;对昆明系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通过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及死亡数来研究XJ10与XJ10-ΔcyaA的毒力。结果表明:与XJ10相比,XJ10-ΔcyaA的菌落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生长缓慢,且直径明显小于XJ10的菌落; XJ10-ΔcyaA对蔗糖、侧金盏花醇、D-麦芽糖、β-半乳糖苷酶、D-甘露醇、D-海藻糖、D-山梨醇反应均为阴性,失去了对它们的利用能力;XJ10可以形成完整的BF,但XJ10-ΔcyaA未形成BF;小鼠毒力检测发现XJ10-ΔcyaA的致病性降低。说明cyaA基因可以影响XJ10对部分碳源的利用,缺失cyaA基因的XJ10的BF形成能力以及致病力都明显下降。
关键词: 绵羊肺源大肠杆菌 cyaA基因 菌落形态 生物被膜 碳源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修剪强度对新疆密植骏枣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研究不同修剪强度对密植骏枣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树形改造和密度调整试验,调查不同树形和密度下枣吊、产量及果实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高强度修剪后的单轴主干树形,木质化枣吊的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均较大,单株个体结果能力很强。疏散分层树形的木质化枣吊和脱落性枣吊的单果重均较小,纵横径较大,果实较空不饱满,干物质积累不够,品质下降。新疆成龄枣园经过高强度的修剪,将原有的高密度、疏散分层树形种植,变成株行距为1 m×4 m宽行距、单轴主干性树形种植模式,能显著增强通风透光性,提高了果实品质和等级,提升了抵御市场急剧变化的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2种植物种子大小、生活型、传播方式的关系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种子大小(seed mass,SM)与植物生活型和传播方式的关系,丰富种子消化道传播的理论,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了26科32属132种不同植物种子大小、生活型和传播方式的资料,22种对这些植物种子进行消化道传播的反刍动物的体重数据。整合分析的结果表明:1) 132种植物的SM变化范围较大,从小到大分为A(SM<0. 01 g)、B(0. 01≤SM<0. 10 g)、C(0. 10≤SM<1. 00 g)、D(1. 00≤SM<10. 00 g)、E(10. 00≤SM<100. 00 g)、F(100. 00≤SM<1 000. 00 g)、G(SM≥1 000. 00 g) 7个数量级,C级物种数最多,共计60种,占45%; G级物种数最少,只有1种,占0. 08%;杜英科(Elaeocarpaceae)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3 497. 65 g,景天科(Crassulaceae)平均重量最小,为0. 01 g,二者相差35万倍。2) 132种植物分为4种生活型,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种子大小不同,乔木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497. 63 g,草本种子平均重量最小,为1. 28 g,二者相差388倍; SM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乔木、灌木、藤木、草本,除乔木外,其他3种生活型的植物种子平均大小差异不显著。3) 132种植物种子共分为7种传播类型,不同传播方式的种子平均大小各不相同,依靠消化道传播的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150. 69 g,依靠风力传播的种子平均重量最小,为0. 09 g,二者相差1 600多倍;除依靠消化道传播的种子外,其余6种传播类型的种子平均重量差异不显著。4)通过对反刍动物的体重与其消化道所传播的种子大小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磷供应对棉花根系生长、分布及生物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以早熟高产品种新陆早45号为试材,采用土柱栽培法,设置常规灌溉(新疆大田棉花滴水定额为3 750 m~3/hm~2,W_1)和限量灌溉(大田暂定滴水定额的2/3,W_2);每个水分处理设不施磷(P_0)和施磷(P_2O_5用量为0.15 g/kg,P_1)处理,研究水磷供应对棉花根系生长、空间分布及与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水分条件下,P_1处理均增加棉花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降低根直径,其中根长和根表面积在W_2条件下增幅较大。在相同施磷条件下,W_1处理棉花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均明显高于W_2处理,以0~40 cm土层根长、根直径和40~80 cm土层根表面积、根体积增幅较大。不同处理吐絮期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W_1P_1>W_1P_0>W_2P_1>W_2P_0,根冠比则表现为W_2P_0>W_2P_1>W_1P_0>W_1P_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69~99 d,0~40 cm土层根直径与营养器官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69 d时40~80 cm土层根表面积与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和总地上部的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84~99 d,0~40 cm土层根直径与生殖器官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磷通过减小棉花浅层根直径和增加深层根表面积,来降低根冠比、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尤其当棉花遭受水分亏缺时,通过增大耕层根长、根表面积,提高棉株抗旱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糖代谢对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糖代谢及其基因表达与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关系,将甜瓜果实分别在20、2℃下直接贮藏、1-MCP处理后在20℃下贮藏,测定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AM、SPS、SS和AI)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甜瓜果实采后淀粉快速降解,在此过程中,果实硬度也迅速下降,淀粉酶(amylase, AM)是果实软化初期的关键酶。在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有所下降,蔗糖代谢也参与了甜瓜果实后熟软化。此外,低温和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糖代谢、淀粉代谢过程中酶活性与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葡萄幼苗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年生"弗雷"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根据生物炭施用方式与炭土质量比,设置5个处理,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葡萄幼苗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CK)相比,生物炭混施(HA、HB)和穴施(JA、JB)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但小幅度降低土壤容重和pH.同一施用方式下,生物炭施用量越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越高;同一施用量下,混施处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优于穴施处理,其中HB(混施5%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及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CK高73.7%、19.2%、42.3%、20.8%、10.5%、8.6%.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HB处理可以提高细菌丰度,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甚微.穴施处理下硝化螺旋菌属菌群数量高于混施处理,而混施处理下节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菌群数量高于穴施处理.UPGMA聚类分析及RDA冗余分析表明混施处理引起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及pH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综上,生物炭混施对葡萄幼苗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优于穴施,其中HB处理效果较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施生物菌剂对西红柿生长、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明不同生物菌剂对西红柿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2017-2018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了4种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22.5 kg·hm-2、渝峰"99"植保30 kg·hm-2、中农绿康45 kg·hm-2)随水滴施对西红柿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效应,并与常规化肥处理(2179.5 kg·hm-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种菌剂滴施后植株长势整齐、主茎发育强壮,株高较对照增加了10~26 cm,茎粗增加了0.6~1.3 cm;果实产量较对照增加1.22~1.53倍,较化肥处理增幅34.33%~53.65%;西红柿脐腐病和灰霉病发病率显著减轻;西红柿外观和内在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较化肥处理,果色均匀度、果实成熟度显著提高,较对照果实Vc含量提高14.40%~49.94%,糖分含量增加了8.68%~37.85%,可滴定酸下降了28.89%~56.76%.同时,4种生物菌剂滴施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著影响,较化肥处理土壤pH、电导率略有下降,降低了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有机质含量增加了30.43%~83.48%;较对照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养分元素显著增加,有机质增加了66.67%~134.44%,表明所用生物菌剂具有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结论]4种生物菌剂应用于西红柿,均起到促生增产、抑制病害及改善品质作用,作用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渝峰"99植保"、中农绿康、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这与不同菌剂的成分、作用机理及其对土壤微环境改良效果密切相关.
关键词: 生物菌剂 随水滴施 西红柿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土壤理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状况下新疆野苹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生长状况下新疆野苹果野果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为新疆野苹果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不同发育周期、不同年限、不同生长状况的新疆野苹果叶片与果实鲜样,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IAA、GA_3、ABA、ZR、JA这5种激素的含量。【结果】从6~9月,正常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GA_3含量下降,JA、IAA、ABA含量上升;退化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JA、GA_3、IAA、ABA含量上升;退化和正常的果实ZR、JA、GA_3、IAA变化趋势相同,均呈下降的趋势。2018年相比于2017年,正常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JA、ABA含量上升,GA_3、IAA含量下降;退化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ABA含量上升,GA_3、IAA含量下降;正常和退化的果实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是JA含量上升,ZR、GA_3、IAA、ABA含量下降。在5种不同存活率的新疆野苹果中,得出10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IAA、ZR、GA_3含量最高,2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JA含量最高,1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ABA含量最高,得出存活率越高,促进生长的激素含量也会越高。【结论】2种不同生长状况下,新疆野苹果5种内源激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年份表现出不同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