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荚数性状相关QTL的加性、上位性及QE互作效应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得到的147个F2:14-F2:19重组自交系群体,对11个环境条件下大豆荚数性状相关QTL的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在6年11个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的多环境联合分析中定位了11个QTL具有加性效应,其加性(A)贡献率和AE互作贡献率都是微效的。联合分析同时定位到20对QTL具有上位效应,并发现上位QTL的2种作用模式,一种是同一连锁群上2个QTL间的上位性互作,另一种是不同连锁群上2个QTL间的上位性互作。鉴定出9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能在多个环境条件下被检测到,17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能在多个环境条件下被检测到,部分QTL的上位性效应解释的表型变异大于5%。这些在不同环境或不同遗传背景下检测到的QTL,可作为大豆荚数相关性状改良的候选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图位克隆。


玉米新品种克单14号通透栽培模式下密度比较研究
《中国种业 》 2013
摘要:试验分析表明:在密植通透栽培条件下,品种克单14号表现出苗整齐,叶片收敛,有较高的增产潜力,通过通透栽培下种植密度对极早熟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生育特性和产量的研究,7.50万~8.25万株/hm2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谷饲、乳饲奶公牛犊直线育肥报告
《中国牛业科学 》 2013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奶公牛犊不同营养水平饲料下增重变化及具体饲料报酬。[方法]本实验将39头奶公牛犊分成四组(A组为精粮型,B组为粗粮型,C组为代乳粉组,D组为全脂奶粉组)进行饲养对比实验。每月进行体重测量和数据统计。[结果]A组体重302.4±38.79kg,日增重1.67±0.27kg,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11.3元,B组体重284.27±26.54kg,日增重1.56±0.24kg。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9.3元,;C组体重261.4±19.96kg,日增重1.556±0.089kg,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27.1元,D组体重278.25±14.53kg,日增重1.585±0.231kg,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27.8元。[结论]各组之间增重差异不显著,但谷饲可以有效降低饲养成本,代乳粉与全脂奶粉对增重影响差异不显著。


优化施肥对设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改善土壤质量,优化土壤微生物区系,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优化施肥结合施用腐殖酸钾及沸石对设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微生物生物量碳出现的高峰期要早于微生物生物量氮。与不施化肥、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的基础上添加腐殖酸钾、沸石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优化施肥+沸石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全氮的比例最高,分别比不施化肥高41.2%和61.9%,比农民习惯施肥高9.1%和21.4%;其次是优化施肥+腐殖酸钾+沸石处理,分别比不施化肥高41.2%和38.1%,比农民习惯施肥高9.1%和3.6%。可见,优化施肥的基础上添加腐殖酸钾或沸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设施土壤质量。
关键词: 优化施肥 设施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双孢菇纯牛粪栽培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最多的一种食用菌,目前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可观,市场潜力巨大。双孢菇生产主要以牛粪、秸秆等农牧废弃物为原料,原料成本低廉,来源广泛。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畜牧大省,发展双孢菇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受气候影响,在黑龙江省双孢菇生产时间相对较短,而传统栽培模式由于需要复合原料进行二次发酵,生产周期长、用工量大,严重制约了双孢菇的产业化发展。为此,尝试以纯牛粪为原料,添加自主研制的


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 推进牡丹江市奶牛产业发展
《中国林副特产 》 2013
摘要:阐述了牡丹江市奶牛的产业现状和发展优势,针对如何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需要,从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进饲草基地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黑龙江省李标准化果园建立及配套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李子适栽区,李是黑龙江省果树第二大树种,种植面积约1.33万hm2,因此建立黑龙江省李标准化果园以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李园园址选在平地、坡地、山地均可,但土质以微酸性壤土最好。栽植品种应以黑龙江省育成的抗寒品种牡红甜李、矮甜李、绥李四号、龙园蜜李、龙园秋李以及秋甜李等为主,应选择高度1.2~1.5m、根系发达、李砧木的一级苗。坡地等高线定植,平地南北向定植,株行距(2.5~3.0)m×4.0m。定植前要做好挖穴和苗木准备。定植时间为秋季霜降前后和早春至4月中旬。定植后要做好土、肥、水管理,苗木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越冬管理等栽培技术措施。


紫花苜蓿新品种农菁8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营养价值高而具有"牧草之王"的称号,是发展畜牧业不可或缺的优质牧草。东北三省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我国牧草生产"两带一区"中的苜蓿核心生产区之一。但是黑龙江省处于高纬高寒地区,适合黑龙江寒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非常少,而引进的品种大多因越冬障碍而不能直接利


浅谈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与企业 》 201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以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作为长远目标的要求。从农业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和发展前景3个方面构建能够客观衡量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RsICE1基因表达和转基因水稻抗冷通路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萝卜幼苗和水稻T1代转RsICE1基因(从抗寒萝卜植株中分离的一个编码碱性-螺旋-环-螺旋低温胁迫转录因子,HQ891287)株系为材料,通过半定量RT-PCR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分析RsICE1基因的表达、水稻转基因株系中RsICE1基因的遗传及冷诱导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RsICE1基因在萝卜的根、茎、叶中为组成型表达,在幼苗根和茎中表达量较强;RsICE1基因的表达水平能够被冷处理和NaCl处理诱导上调表达,但ABA和脱水处理无上调作用。(2)卡方测验表明,水稻转基因T1代潮霉素抗性发生了3∶1分离模式;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4个抗冷转基因株系中RsICE1基因均以单拷贝、单位点整合到水稻基因组并正常表达。(3)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冷胁迫下,RsICE1基因超表达但对水稻OsDREB1A(AF300970)、OsDREB1B(AF300972)、OsDREB1F(AY785897)基因表达没有影响,表明RsICE1基因对转基因水稻抗寒性的影响不依赖OsDERB1冷反应通路。
关键词: 水稻 RsICE1基因 表达分析 冷胁迫 冷诱导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