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樱桃番茄新品种富丹的选育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选择亲缘关系较远且性状差异较明显的9个樱桃番茄高代自交系,配制了39个杂交组合。通过比较观察,组合T-014(富丹)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生长力强,中早熟,果实椭圆形且光泽,红色,果肉多,种子少,品质佳,糖度7.6~8.2度,单果重12~16g。参加福州、宁德、三明多点试验,总产量达49000~51000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5.3%、13.7%、16.5%。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富丹 选育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甘薯出粉率因素的初步研究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

摘要:检测了福薯88、福薯89和金山57等3种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及出粉率,测定3种甘薯出粉加工后粗淀粉及残渣中的淀粉含量,以说明影响甘薯出粉率的因素。并研究匀浆程度和沉淀时间对甘薯淀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匀浆程度与沉淀时间对粗淀粉的制取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出粉率的测定。

关键词: 甘薯 淀粉含量 出粉率 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火炬种子繁殖技术初报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超级火炬进行人工授粉、基质播种及移栽管理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火炬凤梨人工授粉成功获得种子约180 d。种子播种于2种泥炭基质15~25 d内萌芽,其萌芽率8.27%。来源于不同植株的种子,不同基质播的种子其萌芽率有差异。从种子萌发形成二级苗需18个月。种子萌发到形成二级苗成活率达91.64%,变异率达13.32%。

关键词: 超级火炬 种子 播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对甘蓝苗质量影响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兴福一号、晓丰、喜庆甘蓝作试验材料,采用福建地区生产上应用的3种不同商品基质和4种配方基质,研究不同育苗基质对甘蓝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泥炭土∶菇渣配比为1∶2∶1和1∶1∶2的2种配方基质有利于提高甘蓝幼苗质量。

关键词: 甘蓝 育苗基质 壮苗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地氮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菜地生态系统氮肥投入量大、氮素循环强度高、损失量大。综合分析了菜地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硝酸盐累积、NH3的挥发、地表径流、NO3淋溶等菜地土壤氮素输入、转化和输出的途径和过程及其数量特征;论述了氮素损失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蔬菜 氮素循环 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毛狗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体系的建立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金毛狗孢子进行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孢子采用2%次氯酸钠消毒10~12 min获得无菌材料最佳。孢子萌发受培养基盐离子影响很小,其平均萌发率为91.25%。形成原叶体需60~90 d。原叶体诱导孢子体最佳培养基为1/10 MS,生成孢子体需80~110 d。原叶体形成孢子体有3种方式。孢子体增殖培养基1/4MS+KT 2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胶4.5 g/L,pH 5.8;生根培养基为MS+0.1%AC+蔗糖30 g/L+卡拉胶4.5 g/L,pH5.8;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8.67%。

关键词: 金毛狗 孢子 离体培养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岸农业问题研究专家赴福建调研优势产业合作

台湾农业探索 20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采后低温贮藏过程果肉黄酮和氨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0

摘要:以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为试材,果实采后采用冷藏与冻藏保鲜处理,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龙眼果肉黄酮含量先降后升呈"V"型变化,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先缓慢上升后开始下降,非蛋白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先下降后稍上升;果肉黄酮含量与丙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苏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冻藏过程中,果肉黄酮含量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但龙眼采后冻藏30 d果肉黄酮含量没明显变化;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非蛋白氨基酸GABA含量先降后升。

关键词: 龙眼 贮藏 黄酮 蛋白氨基酸 γ-氨基丁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新思考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福建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一项创举,已上升为全国部署,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笔者以福建省为例,分析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推进新思考,进一步增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生命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制度 主要问题 推进新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aNHX耐盐基因转化红麻T_1代的耐盐性初步鉴定

中国麻业科学 2010

摘要:为鉴定转导SaNHX耐盐基因T1代980个红麻株系的耐盐性,本研究对980个株系在福州进行耐盐性鉴定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9个耐盐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和不同盐浓度水培和盆栽初步鉴定。通过调查转基因T1代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对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转耐盐基因红麻T1代9个株系在0.71%的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明显优于未转导对照红麻。苗高、苗重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4cm,0.23g和3.7cm。(2)0.3%、0.5%和0.71%三个不同盐浓度胁迫5天、10天、15天三个处理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耐盐转基因T1代的株系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编号176株系最佳;(3)在0.71%盐胁迫处理下,生长10天的T1代红麻幼苗苗高、苗重和根长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转基因株系中,176号植株最好,其苗高、苗重和根长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47cm、0.72g和4.54cm。

关键词: 红麻 SaNHX基因 花粉管通道法 转基因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