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功能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其在蜕皮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筛选在飞蝗发育过程中致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为实现基于RNAi的飞蝗有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方法】在东亚飞蝗EST数据库搜索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以飞蝗不同龄期第4天若虫和5龄东亚飞蝗不同组织部位为材料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应用RT-PCR方法研究时空表达特性;选取在表皮高表达的几丁质酶基因LmCht6,采用RNA干扰方法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基于东亚飞蝗EST库搜索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共获得7条几丁质酶基因片段;不同组织部位与不同龄期RT-PCR结果表明这7条几丁质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LmCht6主要在表皮表达;LmCht6的RNA干扰试验表明:2龄飞蝗注射dsLmCht6后,其几丁质酶基因LmCht6表达量明显降低;飞蝗从2龄到3龄的龄期转化过程中,表现为发育延迟,新表皮与旧表皮无法完全分离,导致死亡率达到72.2%。【结论】东亚飞蝗拥有多个几丁质酶基因,它们的时空表达特性存在差异;LmCht6在飞蝗蜕皮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基因被沉默后飞蝗无法完成蜕皮而导致死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新品种晋糜1号的选育
《作物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糜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选育的糜子新品种,1996年以当地农家品种大红糜子为母本,以67-12-6号为父本,经温汤杀雄,杂交而成。该品种产量高、抗旱抗寒性强。2010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届七次会议认定通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鸡副黏病毒ZH-1株H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RT-PCR方法从麻鸡副黏病毒ZH-1株中扩增HN基因并克隆入pGEM-T载体,经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ZH-1株HN基因与NDV国家标准强毒F48E9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2%。将H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HN,转染Vero细胞,能在Vero细胞中表达,利用pCI-HN质粒进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pC-IHN质粒二次免疫雏鸡后,对NDV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为67%,这一结果提示,利用HN基因构建的核酸疫苗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