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0种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灭活效果
《中国兽医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常见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灭活效果,本试验于体外检测了 10种市售消毒剂对生长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ASFV的灭活效果.进而用3种消毒剂对曾经暴发非洲猪瘟(ASF)的废弃猪场进行环境消毒,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其可靠性.结果显示,在各消毒剂对细胞的安全浓度下,次氯酸不具有灭活ASFV的作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作1:200稀释后,作用0.5 h能完全灭活ASFV;二氯异氰服酸钠粉和苯扎溴铵稀释800倍后,能在0.5 h内有效灭活ASFV;其他消毒剂在其安全稀释度的浓度下,0.5 h内能完全灭活ASFV.本试验可为养殖场防控ASFV的感染提供消毒剂筛选的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无人机高光谱估算冬小麦叶绿素含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绿素含量(SPAD)是作物长势评价的重要指标,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对农业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快速、准确地估算SPAD具有重要意义.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高光谱获取了拔节期、挑旗期和开花期的影像数据,获取植被指数和红边参数,研究植被指数与红边参数估算SPAD的能力.先将植被指数与红边参数分别与不同生育期的SPAD进行相关性分析,再基于植被指数、植被指数结合红边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估算SPAD,最后制作SPAD分布图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大部分植被指数与红边参数在3个主要生育期与SPAD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1显著);(2)单个植被指数构建的SPAD估算模型中,LCI表现最好(R2=0.56,RMSE=2.96,NRMSE=8.14%),红边参数中Dr/Drmin表现最好(R2=0.49,RMSE=3.18,NRMSE=8.76%);(3)基于植被指数结合红边参数构建的SPAD估算模型效果最佳,优于仅基于植被指数构建的SPAD估算模型,同时,随着生育期推移,两种模型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精度,R2分别为0.73和0.78,RMSE分别为2.49和2.22,NRMSE分别为5.57% 和4.95%.因此,基于植被指数结合红边参数,并使用PLSR方法可以更好地估算SPAD,可以为基于无人机遥感的SPAD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也可为农业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绿素含量 植被指数 红边参数 偏最小二乘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交替光谱辐照对叶用莴苣营养元素水平的影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采用深液流水培法栽培叶用莴苣,依托光谱时空分布可精准调控的智能LED光源系统,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研究了5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2 h,4 h和8 h等不同间隔的红、蓝光谱交替照射对叶用莴苣中K,P,Ca,M g,Fe,M n,Zn和Cu等8种营养元素吸收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同时照射模式相比,所有的交替光谱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用莴苣地上部生物量,其中鲜重提高幅度约为18.6% ~67.4%,干重提高幅度约为5.1% ~88.0%;所有的交替红蓝光谱照射下叶用莴苣体内Mg,Fe和Zn元素的植株累积量均得到显著(p<0.05)地提高;所有的红蓝交替光谱辐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叶用莴苣植株中Ca元素含量.(2)间隔为5 min的红蓝交替光谱辐射下莴苣植株Fe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任意处理,较其他处理增加了38.87% ~85.37%,高频次的红蓝光切换照射刺激了叶用莴苣植株对Fe元素的吸收.(3)红蓝交替光谱辐射有利于提高叶用莴苣的能量利用效率,与红蓝同时供光的RB处理相比,所有交替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用莴苣的光、电能利用率,提高幅度分别约为34.3% ~87.5% 和34.6% ~87.9%;其中,间隔为4 h的红蓝交替光谱辐射下叶用莴苣植株的光、电能利用率均最大,分别为6.13% 和2.01%,除间隔为5和10 min的红蓝交替光谱辐射处理外的其他交替光谱处理下的植株光、电能利用率均与处理间最大值无显著性差异.(4)叶用莴苣对K和M g两种元素的吸收在红蓝光交替间隔为10 min,15 min,60 min及4 h等多个处理下呈现拮抗现象.(5)R/B(30 m)处理下叶用莴苣中P,Ca,Fe和Mn等四种元素的含量水平均呈现处理间最低水平,其中P和Ca元素含量水平显著低于对照.
关键词: 交替光谱 非连续光谱 ICP-AES技术 叶用莴苣 营养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比变分自编码器的近红外光谱测量及其在液态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红外光谱是热门的食品检测方法之一,对于这种高维光谱数据的分析常常需采用数据降维算法提取其中的特征,然而绝大多数算法都只能针对单个数据集进行分析.虽然已有基于对比学习的对比主成分分析成功应用于不同水果表面农残的近红外光谱检测中,但是该方法只能以线性的方式组合原有特征,特征提取效果存在局限性,并且需要调节对比参数来控制背景集影响,需要消耗更大的时间成本.cV A E(contrastive variational autoencoder)是一种基于对比学习和变分自编码器的改进算法,被用于图像去噪和RNA序列分析中,它仍然具备分析多个数据集的特点,同时因为组合了神经网络的概率生成模型而具备了提取非线性隐含特征的能力.将cV A E算法应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建立了准确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降维模型.在实际验证中,使用cV A E算法对购买的不同品牌和批次纯牛奶中掺假三聚氰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使用VAE算法只能区分出不同品牌和批次的纯牛奶,而其中是否掺假三聚氰胺这一重要信息无法表现出来;而使用cV A E算法进行数据分析时,由于添加了背景数据集分离了无关变量,能够清晰的将有无掺假三聚氰胺的样本分类.这说明了,cVAE不仅具备了cPCA(contrastiv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在近红外光谱数据降维中的优势,而且具备提取非线性特征的能力,同时不需要调节可变参数,能够更方便地建立近红外光谱降维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9种真菌毒素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水果中9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方法.实验对提取溶剂、净化方式及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10 mmol/L柠檬酸-乙腈溶液提取,再加入氯化钠盐析,离心后上清液采用C18吸附剂进行净化处理,以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以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9种真菌毒素在5 min内完成色谱分离分析,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04~1.676μg/kg,定量限(S/N=10)为0.014~5.587μg/kg.以桃、樱桃为基质,在低、中、高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9种真菌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4.5%~11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7%~4.0%(n=6).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实际水果样品(草莓、樱桃、葡萄、苹果、梨)中9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结果发现小粒、易腐的樱桃和葡萄中共检出白僵菌素、展青霉素、链格孢菌毒素共计7种毒素,含量在ND(未检出)~12.47μg/kg之间.所建方法稳定、准确、灵敏、快速,能够满足水果样品中多组分真菌毒素残留分析的需求.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水果 真菌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群体调控对杂交小麦源库系统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杂交小麦群体调控对源库系统的影响,以二系杂交小麦品种京麦6号为研究对象,从群体结构、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等方面分析杂交小麦群体源库特征。结果表明,在源系统方面,增加密度可提高群体物质积累,但花后物质积累与密度增加未表现出同步增长关系,中高密度处理花后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花后物质积累比例、花后物质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基本呈降低趋势,花前贮藏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基本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库系统方面,杂交小麦库容建成受密度影响不显著,库容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中低密度条件下穗叶比值、粒叶比值等较高,杂交小麦具备群体库容大而稳、库源比例高的特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杂交小麦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225×10~4~375×10~4/hm~2播种条件下较高。构建合理源库系统,应用库源比例高、源功能强而持续、分蘖成穗能力高、贮藏物质再分配利用效率高的品种,采取控制种植密度、适度减少投入的栽培策略,有利于实现杂交小麦花后“增源、强源”目标,构建源库系统平衡群体,对杂交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比较及细胞特征鉴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获得牛成纤维细胞最佳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建立成纤维细胞特征鉴定方法,试验采集牛耳皮肤组织块,利用眼科剪修剪成大小为0.5~2 mm~3的组织块,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胶原酶Ⅱ+组织块黏附法、双酶消化法(胰蛋白酶+胶原酶Ⅱ)+组织块黏附法进行原代牛耳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观察各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情况,利用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方法对分离获得细胞的纯度进行鉴定,采用CCK-8试剂盒对传代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绘制增殖曲线。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法在培养至第7天,开始有成纤维细胞缓慢游出,并向组织块周围迁移;培养至第17天,细胞大约汇合至培养皿的80%。胶原酶Ⅱ+组织块黏附法培养至第3天时,在镜下可观察到呈絮状团块、圆形的细胞;培养至第5天时,细胞迅速生长,并且呈梭形、胞质伸展、胞核清晰、单层融合;培养至第11天时,絮状团块和培养皿边缘的细胞出现放射样和旋涡样生长晕,汇合至培养皿的70%~80%。双酶消化法+组织块黏附法培养至第3天时,在镜下观察到细胞大多呈梭形;培养至第5天时,细胞开始逐渐增加,同时细胞迁移数量、聚集程度都明显优于胶原酶Ⅱ+组织块黏附法;培养至第9天时,细胞出现旋涡样生长晕,大约汇合至培养皿的80%,可进行传代纯化。细胞染色呈阳性,且纯度高达98%。增殖曲线呈典型的S形,且2~5 d是细胞的最佳增殖期。说明通过双酶消化法+组织块黏附法可以快速分离、获得牛耳成纤维细胞,是最佳的牛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关键词: 牛成纤维细胞 分离培养方法 比较 细胞鉴定 细胞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皮多糖铬的制备与体外消化的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南瓜皮多糖,将南瓜皮多糖与三价铬离子复合得到多糖铬,以螯合率为指标,考察铬与多糖质量比、pH、温度和时间等单因素对多糖铬合成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多糖铬的制备工艺;利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测定南瓜皮多糖铬中铬的生物接受率.结果表明,南瓜皮多糖铬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铬与多糖质量比0.08:1,温度60℃,pH6.8,在该试验条件下,南瓜皮多糖铬的螯合率为99.23%±0.12%;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表明在胃液中南瓜皮多糖铬的溶解率比较稳定,在肠液中的透析率高于氯化铬.试验表明,南瓜皮多糖铬中铬离子的生物接受率较高,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株自旋转多视角重建技术在小麦植株三维表型获取中的应用评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多视角重建技术的作物三维表型高通量获取系统成本低、获取效率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自旋转式拍摄平台易于搭建,但植物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抖动对点云三维重建和表型解析精度有一定影响.为评估旋转式多视角成像在小麦植株三维表型解析中的适用性,基于植物旋转设计了便携式小麦植株三维表型高通量采集系统,选取穗期不同品种的小麦植株作为实验样本进行点云重建,基于Hausdorff距离评价了重建点云的精度误差;并基于人工测量数据,对所提取的表型指标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植物旋转式重建的点云与相机旋转式重建的点云有较高的一致性,点云精度差距基本控制在0.4 cm以下;获取的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均根方误差分别为0.79、0.13和0.53 c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3.26%、7.63%和0.74%,表明该方式适合穗期的小麦植株表型重建,具有较高的点云重建和表型提取精度,并为小麦植株表型评价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调整策略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已经形成了公益性服务队伍和经营性服务主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格局,但仍存在服务体系结构调整不及时、服务市场"双散"问题突出、农业服务业发育整体滞后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北京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特别是现阶段"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农情特点,提出优化调整服务体系基本架构、结合农业功能定位提供服务、发挥不同服务主体特色优势、释放"北京服务"品牌价值等对策建议.该研究可为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对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都市农业 北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