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272份辣椒资源的农艺性状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适宜区域种质资源群体,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收集的272份辣椒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22个质量性状的分布频率不同,其变异系数在12.3% ~79.78%,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8~2.4,其中果形分布类型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最高.数量形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7.59%,与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均超过了50%.株高、株幅、首花节位数、商品果横径、胎座大小、果肉厚、单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和种子重均与总产量极显著相关.单株产量、商品果纵径、胎座大小、总果数、单株果数、心室数与总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Y=0.202+0.042X10+0.340X13-0.175X15+0.002X17-0.01X18+4.09X19(R2=0.941,F=6.449,P=0.001).筛选出单株果数、单产、果重、商品果横径、叶片长宽、果肉厚、胎座大小、种子百粒重、侧枝数与总产量显著相关(P<0.05).在欧式距离为7.5处,可将这272份辣椒种资分为6类.[结论]变异系数越高,遗传稳定性越低,且植株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单果重、果实横径、胎座大小、种子重是与辣椒总产量直接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

关键词: 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萘乙酸钠(NAA-Na)、6-苄氨基嘌呤(6-BA)、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脱落酸(ABA)对棉花幼苗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评价其促生增产效果。【方法】在棉花幼苗2叶期和4叶期喷施10.0 mg/L NAA-Na、2.0 mg/L 6-BA、0.2 mg/L EBR和0.5 mg/L ABA,测定不同处理下棉花苗期株高、茎粗、叶片数、蕾数、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光合参数,收获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各处理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蕾数日增长量分别为(0.96~2.78) cm/d、(0.06~0.44) mm/d、(0.15~0.58)片/d和(0.14~0.86)个/d,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蕾数日增长量均高于CK,喷施5 d时棉花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较CK分别增加8.02%~10.99%、8.95%~16.13%、93.14%~110.17%和6.58%~19.44%,喷施10~20 d时各处理指标间无差异。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收获株数和单铃重无差异,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量较CK分别增加0.53%~7.54%和0.73%~9.39%。EBR处理对棉花促生增产效果优于NAA-Na、6-BA和ABA。【结论】供试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不同程度促进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和光合特性,通过增加单株成铃数来提高籽棉产量。EBR处理优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关键词: 棉花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预冷结合氮气包装对小白杏采后活性氧代谢的调节作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小白杏为研究试材,探讨了真空预冷结合N2处理对小白杏采后贮运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真空预冷结合N2处理能够延缓小白杏采后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小白杏采后果实中丙二醛和细胞膜透性的升高.N2处理(2 h)能有效抑制小白杏采后果实中呼吸强度的升高,延缓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保持果实采后的硬度.贮藏至第18天,与对照组相比,真空预冷结合N2处理果实的硬度提高了28.68%,CAT、SOD、APX、POD的活性分别提高了54.58%、45.34%、56.82%、24.87%.因此,真空预冷结合N2处理减少了活性氧的积累,有助于减轻氧化损伤,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延缓小白杏的衰老.

关键词: 真空预冷;N2;小白杏;活性氧代谢;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地区马铃薯品种抗旱性比较及筛选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新疆地区种植的马铃薯耐旱、耐瘠薄品种,分别于2018年、2019年对‘陇薯6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陇薯13号’‘冀张薯12号’‘中薯19号’‘中薯20号’‘中薯22号’‘晋薯16号’共9个马铃薯供试品种分别采用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每个处理的小区安装水表、球阀控制小区灌水用量。在生育期内对马铃薯田间农艺性状、单株产量、667 m2产量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进一步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中薯22号’‘陇薯13号’较其他品种生长势强,叶绿素含量对干旱胁迫不敏感。干旱对叶面积的抑制性较小。根干质量减幅较其他品种小,根含水率增幅较其他品种高。单株块茎质量较正常浇水差异不显著。‘中薯22’号2018年和2019年每667 m2产量分别达到2 296.81 kg、2 378.06 kg,‘陇薯13号’2018年和2019每667 m2产量为2 154.74 kg、2 154.82 kg, 2 a产量均高于其他7个品种。因此,‘中薯22号’‘陇薯1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适宜新疆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产量 抗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制干兼用枣新品种'赛蜜酥1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赛蜜酥1号’为早熟、高糖、鲜食制干兼用枣品种。丰产性强,鲜枣15~30 t·hm-2。果实近圆形,鲜果皮薄肉厚,酥脆多汁,平均单果质量9.6g。出干率48.9%。干枣肉质松软,细腻甘甜,平均单果质量4.7 g。在新疆环塔盆地绿洲及其边缘,果实8月中旬脆熟,下旬完熟,果实发育期80~95 d。

关键词: 早熟 鲜食 加工 高糖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质外体活性氧产生相关的酶基因在库尔勒香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石细胞的形成与质外体活性氧产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调控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利用显微镜观察果肉中石细胞发育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与活性氧产生相关的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探讨质外体活性氧在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库尔勒香梨石细胞染色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花后10~30 d呈上升趋势。该时期果实中石细胞处于初步分化和形成阶段,数量最多,相对分散,部分细胞没有或者不完全被染色,其中心部位染色面积慢慢加深;花后60 d石细胞相对含量(单位面积)随着薄壁细胞的膨大迅速下降;花后80~100 d石细胞相对含量趋于稳定。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质外体活性氧产生相关的酶基因的表达趋势与石细胞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编码与质外体活性氧产生相关的呼吸暴发氧化酶同源物蛋白D(RBOH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草酸氧化酶活性的类萌发素蛋白(GLP)、脂氧合酶(LOX、LOX5)及多胺氧化酶(PAO1、PAO 5-like)等酶基因也是在果实发育早期高表达。随着果实的发育,这些酶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下降,并在花后80~100 d其表达水平趋于较低水平且保持稳定。这些基因最高表达水平和最低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倍数在5~157倍之间。【结论】花后10~60 d是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形成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同样是与质外体活性氧产生相关的酶基因高水平表达时期,说明石细胞分化和质外体活性氧积累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果实发育 石细胞 质外体活性氧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标型核不育小麦花药转录物组学及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更好地利用隐性核不育小麦杂种优势,本研究以蓝标型白粒小麦WS(不育)和浅蓝粒小麦WF(育性正常)植株花药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物组学技术对两者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涉及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WF与WS相比,共检测到2 352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经GO功能注释分为3大类43个小类,主要涉及生物合成、苯丙烷代谢、L-苯丙氨酸分解代谢、膜组成部分、质膜、细胞质、ATP结合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富集基因最多,有159个,其次是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包含136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他还涉及多种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及糖代谢通路;与花青素代谢直接相关的通路中,多个控制关键酶结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且大多数在WF中上调表达,只有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lavanone 3-hydroxylase, F3H)和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基因(anthocyanin dioxygenase, ANS)下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10个与花青素代谢相关基因实际表达情况和转录物组测序数据中基因表达情况具有相同的上下调趋势;差异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筛选出的2个转录因子(DN48762c2g1、DN25944c0g1)与玉米、水稻及拟南芥花色素苷合成调控转录因子聚为同一簇,可能是蓝标型小麦浅蓝粒植株蓝色糊粉层性状的候选基因。并且荧光定量分析表明,DN48762c2g1和DN25944c0g1在WF中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WS。综上认为,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不仅与籽粒蓝色性状有关,而且可能参与了蓝标型核不育系的花药败育。

关键词: 蓝标型小麦 隐性核不育 花色素苷 转录物组学 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磷加炭对北疆春小麦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本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磷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减磷加炭、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磷肥(P2O5)设4个水平,生物炭设3个水平。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磷素积累分配、磷素利用率、产量与磷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减量施磷15%(102 kg/hm2)配施生物炭22.5 t/hm2(P3B2)处理下各指标综合效果最好,在该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量最高,为4.07 g/株,较对照增加8.24%,该处理下植株磷含量增加,且主要分配在穗部,较对照增加6.21%;茎部磷素转移在磷肥配施低炭时增幅最高,磷肥配施高量生物炭时增幅最低;叶部磷素转移在磷肥与生物炭配施时对植株叶部磷素的影响大于单施磷肥。本试验条件下,施磷102 kg/hm2同时施加生物炭22.5 t/hm2对提高茎、叶对籽粒的贡献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升了磷素利用效率与磷素生理效率,并且达到最好的增产效果,为北疆灌区磷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灌区春小麦 生物炭添加 磷素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年限对新疆盐碱土苹果园土壤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盐碱地苹果园土壤理化指标及果实品质的测定,研究苹果种植年限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间的关系及苹果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盐离子类型及含量组成是HCO3->SO42->Cl->Ca2+>Na+>Mg2+>K+,土壤为高盐高碱类型。随着苹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升高,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在连续种植9 a后,相对于第1 a种植,含量分别增加了2.9和2.3倍。土壤中Ca、Fe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种植1 a条件下土壤Ca、Fe含量较种植9 a条件下分别降低了8%和45.6%。土壤中SO42-和Cl-含量逐渐减小,其中SO42-在种植1 a时含量最高,值为515.5 mg·kg-1,Ca2+、Na+、Mg2+含量分别下降了62%、78%、79%。种植12 a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单果重较种植4 a苹果分别增加了10.0%和28.8%。因此,苹果种植有利于降低新疆盐碱土的盐离子含量,提高其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果实品质随种植年限延长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种植年限 苹果园 盐碱土 土壤质量 果实品质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棉花品种低温萌发关键期研究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低温为害棉花种子萌发过程的关键期,以新陆中46号、新陆早57号、新陆早74号和新陆早82号为试验材料,25℃为对照温度,通过室内发芽试验,研究12℃低温处理下4个棉花品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活力指标变化和胚根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2℃低温处理能降低棉花种子活力和抑制胚根生长,不同品种间耐低温能力存在差异,新陆早57号低温耐受力最强。7个测定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胚根鲜重与胚根干重间相关性最大,发芽势与胚根长、发芽指数与胚根长间相关性最小。不同棉花品种各处理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为T 2

关键词: 棉花 萌发特性 低温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