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大肠埃希菌异质性耐药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类和动物中常见细菌病原体,E.coli已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且由于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越来越大,致使菌株的适应性和致病性更强,耐药的传播更快、定植率更高,给全球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近年来,E.coli的异质性耐药(heteroresistance,HR)相关研究相继被报道,异质性耐药是指细菌中的同源亚群对某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是敏感菌进化为耐药菌的中间阶段,不同于完全耐药,异质性耐药在临床上不易及时检出,常导致临床抗菌药物治疗失败.因此,为有效防控E.coli感染及耐药的演变,深入剖析E.coli异质性耐药的流行特征及可能的机制尤为重要,本文就E.coli的异质性耐药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异质性耐药从表型特征、检测方法和可能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旨在加强对E.coli异质性耐药的认识和研究,以期为全面了解E.coli耐药过程及发生机制、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策略、减缓完全耐药菌种的出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抗菌药物 异质性耐药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花菜与苜蓿属主要物种基因组SSR分布特征的比较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金花菜基因组SSR序列的分布特征,并与苜蓿属主要物种进行比较,为金花菜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金花菜、蒺藜苜蓿和紫花苜蓿的高质量基因组进行搜索,比较分析搜索到的SSR序列分布特征.[结果]在金花菜、蒺藜苜蓿和紫花苜蓿的基因组中,分别筛选到195753个,242434个和390496个完整的SSR序列,相对密度分别为428、564和478个/Mb,SSR序列的总长度分别为3611698、3657503和6307211 bp,占各自基因组序列总长度的0.79%、0.85%和0.77%.在1~6个不同核苷酸重复单元中,金花菜和蒺藜苜蓿的SSR序列均是单核苷酸重复单元最多,依次是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而紫花苜蓿的六核苷酸重复单元多于五核苷酸重复单元.A、T、AT、TA、AG和TC是3种苜蓿共有的常见重复单元类型,金花菜基因组低片段长度的SSR比例高于蒺藜苜蓿和紫花苜蓿.[结论]金花菜基因组SSR的分布密度低于蒺藜苜蓿和紫花苜蓿,重复单元类型较丰富,具有较大的多态性标记开发潜力.

关键词: 金花菜 蒺藜苜蓿 紫花苜蓿 基因组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功能菌筛选及对设施番茄品质、生理活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在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高渗环境下稳定性好的不同功能性微生物,分析不同浓度菌液与有机-无机复合肥配施后,对番茄果实品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为基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番茄有机种植和提质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功能芽孢杆菌以芽孢形式分别接入等量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摇瓶,室温保存,采用平板计数法定期检测菌落总数,筛选出耐受性好、稳定性高的菌株,将此菌株按不同浓度比例制备生物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在番茄两穗时期开始,每隔10 d分别施用生物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与常规肥料,49 d后检测番茄果实品质与生理活性的差异.[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LYT-5(Bacillus velezensis LYT-5)在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中稳定性最强,在高渗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可有效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复配.与对照(常规肥料,300 kg/hm2)相比,T3(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300 kg/hm2+菌液,15 L/hm2)处理后番茄果实品质综合提升最高,49 d后番茄单果均重增加15%,果形指数增大13%,可溶性多糖含量显著提高43%,糖酸比增大13%,可溶性蛋白增加6%,适宜短期内食用和加工等;且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功能菌处理49 d后,番茄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高增加220%,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增加21%,有效提高了番茄果实抗逆性与耐储能力.[结论]筛选出一株可在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中稳定存在且活性较高的功能菌株,且浓度在T3(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300 kg/hm2+菌液,15 L/hm2)时施用后能明显提高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减少摘后损失.

关键词: 设施番茄 营养品质 生理活性 有机-无机复合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及其机械破壳后主要组分悬浮速度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核桃及其机械破壳后主要组分壳、仁和分心木颗粒悬浮速度,为核桃清选装置、核桃壳仁气流分离装置设计提供基础.[方法]测定核桃各物料基本物理参数,依据物料几何形状选取合适的变形系数计算悬浮速度,采用悬浮速度试验台测定各物料单颗粒悬浮速度、颗粒群悬浮速度和分离风速.[结果]试验测得原果核桃、空瘪核桃悬浮速度区间分别为17.37~21.15、11.65~13.73 m/s;1/2、1/4、1/8和1/16各等级核桃仁悬浮速度区间分别为11.71~13.16、11.51~12.72、10.68~11.97和9.21~11.11 m/s,各等级核桃壳悬浮速度区间分别为6.33~9.33、6.36~8.29、5.50~7.64和5.19~6.85 m/s,分心木悬浮速度区间为1.76~4.55 m/s.[结论]理论计算和试验均可作为获取核桃各物料悬浮速度的重要方法;从获得的悬浮速度数据看,核桃各物料适宜气力分选,不同等级壳仁分离难易度不同;颗粒群悬浮速度与颗粒数量正相关,呈三次拟合函数关系;各物料分离风速为对应轻物料空瘪核桃或核桃壳悬浮速度均值的1.1~1.2倍.

关键词: 核桃 壳仁 悬浮速度 清选 气流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对滴灌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化肥减施对滴灌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特征变化的影响研究.田间试验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开展,分别设置CF(常规施肥)、N4P2、N3P2、N3P1、N2P1、N1P1、N0P1(不施N)、N3P0(不施P2O5)、N0P0(不施肥)9个施肥处理.研究冬小麦在灌浆期的株高、旗叶SPAD值、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光能利用效率(Eu)、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成熟期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冬小麦的株高、旗叶SPAD值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减少呈现先平缓后显著降低的趋势;其中CF、N4P2、N3P2、N3P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产量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减少呈现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继续减施则产量降低,当施N、P2O5量分别减少为240和120 kg/hm2时产量最高.(2)冬小麦旗叶的Pn、Gs、Tr、Ci、Eu、WUE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减少呈现先平缓后显著降低的趋势.(3)当施N、P2O5量减少为240和120 kg/hm2时,灌浆期株高、SPAD值、产量、光合生理指标仍无显著降低,且施N较施P2O5处理对冬小麦的影响更大.综上,合理的氮、磷施用量可提高灌浆期冬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并通过光合作用促进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增加,但过量的氮、磷施用量并未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增加;施N量为240 kg/hm2、施P2O5量为120 kg/hm2能够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并且维持高产.

关键词: 化肥减施 冬小麦 光合生理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苹果枝条解剖结构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野苹果枝条解剖结构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为新疆野苹果抗虫育种、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野苹果抗虫植株和敏感植株为材料,研究光学显微镜观察野苹果枝条内部解剖特征,分析抗虫表型形成原因。【结果】新疆野苹果枝条木质部解剖,导管密度对抗虫性的影响较大,抗虫植株的导管密度低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36.2和163.1 n/μm2;木质部厚度、木化射线宽度对新疆野苹果植株的抗虫性影响不大。新疆野苹果抗、感植株的皮层厚度及韧皮部厚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虫植株韧皮部厚度低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94.9和432.3μm;抗虫植株皮层厚度高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 282.9和1 037.7μm;周皮厚度差异不显著。【结论】新疆野苹果枝条木质部导管密度越小,抗虫性越好,韧皮部厚度越低,皮层厚度高,抗虫表型越明显。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苹果小吉丁虫 木质部 韧皮部 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昌吉州耕地开垦轨迹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地理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量刻画区域尺度耕地开垦轨迹(初始地类、初始土壤类型和耕作年限)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对指导区域农业施肥管理措施、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昌吉州为研究区,通过叠加5期土地利用数据来识别耕地开垦轨迹,基于1980年和2018年两期大量样点数据,分析耕地开垦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以及开垦后耕作年限的差异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80—2018年间新开垦耕地面积的90.12%来源于草地,9.88%来源于未利用地。在此期间除碱解氮含量降低之外,其他土壤肥力指标含量均增加。(2)高覆盖度草地被开垦会造成土壤有机质的损失,草地(高、中、低覆盖度草地)和未利用地(盐碱地和裸土地)被开垦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3)随耕作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呈现缓慢的增加态势并逐步趋于平稳;而速效养分含量短期内增加,当耕作年限达到中长期(19~28年)后趋于稳定或开始下降,存在阈值效应。(4)草地开垦造成的有机质损失在耕作年限达到中长期之后逐渐得以恢复。草地和未利用地开垦造成的碱解氮损失在耕作38年之后仍未得到恢复。(5)初始土壤类型为草甸土和灌漠土的现状土壤肥力较高,棕钙土和灰漠土的肥力较低。建议随耕地经营年限的增加,合理配比氮磷钾肥,改善重氮肥轻磷钾肥的现状,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少量多次施用氮肥。

关键词: 新疆昌吉州 耕地开垦轨迹 土壤肥力 土地利用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冠层光截获与干物质分布特性分析

干旱区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截获、干物质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为缩小新疆冬小麦产量差距、提高光能资源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8—2019年在军户和奇台两个不同试验区进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综合管理模式模拟了超高产(SH:≥9000 kg·hm-2)、高产(HH:7500~9000 kg·hm-2)、农户(FP:6000~7500 kg·hm-2)、基础(CK:≤4500 kg·hm-2)4个产量水平。研究4个产量水平下新疆冬小麦开花期上、中、下冠层的光截获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分析其与产量构成的相关性,探究增产途径。结果表明:产量水平高的群体在灌浆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冠层上、中、下层的PAR截获率和PAR截获量均提高,且总体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呈现"上强下弱"的垂直分布特征,PAR透射率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中层干物质积累量要低于上、下层干物质积累量,且上层干物质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增幅要大于中层和下层,干物质上、中、下层均与PAR截获率呈极显著相关,与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0、0.78。可见花后维持较高LAI,提高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是实现小麦增产,缩小产量差的途径。

关键词: 冬小麦 光合有效辐射 光截获 干物质 产量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生长和根际土壤生态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生长和土壤质量等作用,为微生物菌剂复配和小麦土壤改良、病害防治和高产优产等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设置无菌水(CK)、抗倒伏(A)、促早熟(B)、防病促生功能菌剂(C)4个处理,通过田间浸种试验,采用测定小麦的生长、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和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添加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茎秆鲜重以抗倒伏菌剂最高,增幅为6.47%,其余2个处理均降低;促早熟菌剂株高呈增加趋势,增幅为4.78%,其余2个处理均降低;茎粗以抗倒伏菌剂增加最多,增幅为15.07%,其次是防病促生菌剂,但增幅仅2.74%,而促早熟菌剂则没有差异。添加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小麦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3种菌剂处理pH值有降低趋势,但总盐含量均呈显著增高趋势;施用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A、B、C处理分别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8.64%、6.46%和12.69%,全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3.54%、8.30%和25.16%。Biolog结果显示,3种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5.10%、1.88%和13.95%;Shannon丰富度指数分别增加了2.13%、0.97%和1.80%;不同菌剂处理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功能菌剂处理改变了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论】不同微生物菌剂由于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对小麦的生长和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也不同,需要将其进行组合,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发挥其各自优势的作用。

关键词: 小麦 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 生长 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对干旱区高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下甜高粱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及最佳施肥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CK、NK、NP、PK、NPK、M (有机肥)、NPKM、1.5NPKM等8个不同施肥处理新高粱3号不同生育阶段的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SPAD值)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高粱叶片的Pn、 Gs、WUE和SPAD值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达到峰值。Tr与Ci从开花期-成熟期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灌浆期为最低值。同一生育阶段不同施肥处理的光合特性有差异,叶片光合特性受施肥处理的影响。NPKM施肥处理成熟期的Tr、Gs、Ci值均比其他处理高,分别为3.64 mmol/(m2·s),328 mmol/(m2·s),439μmol/mol。相关性分析表明,开花期NPKM处理的Pn与Tr、WUE呈显著正相关,NPK处理的Pn与Gs、Ci呈正相关。所有施肥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CK,其中NPKM处理生物产量达到94.81 t/hm2,NPKM生物产量比CK、M、1.5NPKM、NK、PK、NPK、NP分别增加97.95%,26.65%,20.24%,19.57%,15.16%,14.98%,11.74%。施肥影响新高粱3号叶片的光合参数并且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因此,利用高光效育种来提高生物产量是可行的。使用不同施肥方式来缓解甜高粱连作障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采取不同的肥料配比。综合来看,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NPKM)可改善光合条件,使产量达到最大值,因此,初步确认NPKM处理是促进干旱区连作高粱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模式。

关键词: 甜高粱 施肥 生育阶段 光合参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