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小麦生理特征的比较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XY22)和小偃6号(XY6)产量和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以及关键生育期的硝酸还原酶、叶水势、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测定,探讨了其对氮素利用的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不施氮处理,子粒产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水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施氮后明显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叶水势、叶绿素含量在施N150 kg/hm2时保持在较高水平。两个基因型中,小偃22比小偃6号的生理代谢更加旺盛,施氮加强了这种作用,这可为进一步选育氮高效利用型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免耕沟播春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发生、演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方法】以传统耕作和免耕平播为对照,采用拔除法和五级目测调查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出苗动态、发生规律及危害,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免耕沟播油菜田共发现杂草37种,分属18科,一年生杂草20种,多年生及越年生杂草17种,3级以上危害的杂草有苣荬菜、大刺儿菜、自生油菜、猪殃殃、密花香薷、苦苣菜、泽漆、扁蓄、节裂角茴香、田旋花、藜、野燕麦。杂草通常于4月中旬开始出苗,5月上旬和下旬有2个出苗高峰,6月下旬出苗基本结束。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萌发出苗的速率和数量较免耕平播小,但高于传统耕作,且越年生、多年杂草数量呈明显增加,其中猪殃殃、苦苣菜等出苗量是传统耕作的2~4倍。免耕沟播油菜田采用油草枯1 275 mL/hm2,于油菜2~5叶期加水至300 kg喷雾,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为90%左右,对多年生杂草鲜质量防效达80%以上。施用龙拳225 g/hm2、毕克草600 mL/hm2可防除沟播油菜田大刺儿菜、苣荬菜等多年生恶性菊科杂草,效果达85%左右。播前土壤除草剂防效不理想。【结论】在沟播油菜田宜采用茎叶除草剂油草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在以苣荬菜、大刺儿菜为优势种群的田块,可选用龙拳、毕克草茎叶喷雾除草。
关键词: 免耕沟播 多年生杂草 春油菜 杂草控制 除草剂 保护性耕作


纳米TiO_2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油松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50~2000mg/L)的纳米TiO2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以探讨纳米材料对林木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各浓度纳米TiO2处理对油松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功能的改善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且促进效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000mg/L纳米TiO2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鲜重的提高以及霉变率的抑制作用效果最佳,它们依次分别比对照极显著提高28.00%、18.00%、12.36%、126.95%、19.57%、36.89%和下降15.33%(P<0.01);500mg/L纳米TiO2能最有效增加油松幼苗根长、根系活力及其叶片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降低其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它们分别比相应对照极显著增加111.91%、53.85%、16.32%、170.93%、141.94%和降低45.18%、51.27%。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纳米TiO2处理不仅能显著促进油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而且能改善幼苗的生理功能,增强其抗逆能力。


青海省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09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分析了12份马铃薯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3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8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59条。(2)12份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2385~0.4801cM之间,平均值为0.3976cM。(3)利用由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将12份材料被划分为五类:两类为晚熟(其中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青薯9号品种为一类;青薯168,2号,3号,4号品种为另一类),两类为早熟(其中青薯5号品种为一类;青薯8号品种和02-1-1品系为另一类),一类为中熟(因育成的地域不同而分为两个亚类)。结果表明,青海省现有主要栽培的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为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应充分发掘野生二倍体的遗传潜力。


硼酸和蔗糖对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9个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硼酸和蔗糖的培养基对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花粉在含15%蔗糖+90 mg/L硼酸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4~6 h时为最好的观察时期;在试验条件下,青薯2号萌发率最高,萌发率达到83.25%,最低为02-1-1,萌发率为70.20%。


春性甘蓝型油菜几个细胞质雄性不育DH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性甘蓝型油菜3个不育系与小孢子培养获得的10个DH恢复系,按3×10 NCⅡ双列杂交法组配成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恢复系E-3、E-5、E-10、E-16在4个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配合力,其中E-10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较高,性状较好。105 A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在多个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并且综合性状优良,应用潜力大。最佳组合是105A×E-10。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DH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菊芋氮、磷、钾吸收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芋1号"菊芋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对菊芋全生育期各器官内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延长菊芋各器官营养元素浓度呈下降趋势。营养元素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营养元素积累总量表现为氮>钾>磷。块茎形成前,营养元素主要存于茎、叶;块茎形成到块茎膨大始期,叶内营养元素分配量持续减少,块茎分配量持续增多,而茎内磷、钾则呈单峰曲线变化;块茎开始膨大后,营养元素在茎、叶的分配量均迅速减小,块茎分配量迅速增加。


水分胁迫对银水牛果生长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以盆栽3年生银水牛果幼苗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W1)和轻度(W2)、中度(W3)、重度(W4)土壤水分胁迫共4个处理进行人工模拟实验,以探讨银水牛果的抗旱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W2~W4银水牛果植株生长量较W1分别显著降低58.85%、72.06%、87.31%,地径生长量较W1分别显著降低38.46%、61.92%、84.62%;(2)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Pn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转为"双峰型",且Pn、Gs、Tr逐渐降低,Ls值升高;(3)W3处理下Ci值最小,Ls值最大,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4)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Gs与Pn的相关性迅速下降,W2~W4的相关系数较W1分别下降5.06%、8.47%、24.38%;W4处理下Ci与Pn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银水牛果在土壤含水量为7.2%~14.35%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证明银水牛果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