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茴香薄翅野螟发生动态的调查

昆虫知识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调查研究表明:在青海省的油菜种植区,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越冬幼虫从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中旬化蛹率达为80%,到6月下旬化蛹率达到100%;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15~20日为成虫羽化高峰;田间卵始见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达到产卵高峰期;越冬幼虫平均死亡率为96.63%。

关键词: 茴香薄翅野螟 发生动态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蚕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综述了AFLP技术在蚕豆遗传育种中研究应用的进展。

关键词: AFLP 蚕豆 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东部马铃薯养分管理技术调查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马铃薯养分管理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获得了该地区马铃薯生产和肥料施用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中55.0%的农户获得的马铃薯产量处于适中水平,约45.0%的马铃薯种植户氮用量基本合理,近40.0%的马铃薯种植户磷用量适中,近30.0%左右的马铃薯种植户磷用量偏低。

关键词: 青海东部 马铃薯 养分管理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青薯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主要针对当前生产发展和市场新要求,着重从食品加工型新品种选育入手,按照相应的育种目标,经过一定的育种程序,通过筛选、鉴定、比较,选择出生育期适中、抗病性强、产量高,还原糖含量低,薯块圆形,芽眼浅,表皮光滑、白皮白肉,适于炸片或炸条的品质优良的马铃薯新品种。与此同时,进行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新品种在生产中迅速推广,实现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密度最优组合对蚕豆蛋白质和总黄酮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蚕豆品种青海12号为材料,通过筛选出的施肥量和密度的最优组合试验,研究其对蚕豆蛋白质和总黄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N34.50kg/hm2、P2O5138.60kg/hm2、K2O135.00kg/hm2、密度13.50万株/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单产增加18.77%,蛋白质含量增加2.59%,总黄酮含量增加16.23%。

关键词: 蚕豆 肥料 密度 蛋白质 总黄酮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青稞田出苗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株镰刀菌的鉴定、对野燕麦的致病力及其对5种作物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分离自青海感病野燕麦Avena fatuaL.植株、患病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 Hemslon根际土壤以及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植株的3株镰刀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镰刀菌分别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离体和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株镰刀菌对野燕麦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试验中3菌株对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致病作用,鲜重抑制率高。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青海省主栽作物的安全性,发现3株菌对禾本科作物小麦和青稞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对蚕豆、豌豆及油菜相对安全。3菌株有望成为阔叶田作物(蚕豆、豌豆、油菜等)微生物除草剂的候选菌株。

关键词: 镰刀菌 分子鉴定 野燕麦 作物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蚕豆再生植株遗传变异鉴定研究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继代6代的蚕豆的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进行田间鉴定、籽粒形态鉴定和DNA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在田间对株型、叶色、茎色、花色、荚色进行鉴定均没有发现变异;对籽粒形态的鉴定中仅有1%的粒色和0.5%的脐色变异;利用AFLP技术对发生农艺学性状变异的组和未发生农艺学性状变异的组进行检测,没有检测到变异;说明在继代6代时,未检测到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变异。

关键词: 蚕豆 再生 遗传稳定性 A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株海洋真菌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中国生物防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1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种,对2株海洋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水溶性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002F2水溶性提取物对高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和番茄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活性较高,EC50值分别为1.34g/L和0.94g/L;菌株1009F1水溶性提取物对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番茄早疫菌的抑制活性较高,EC50值分别为0.63g/L和0.65g/L。形态学鉴定及ITS rDNA序列的同源分析结果表明,菌株1002F2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菌株1009F1可能为Whalleya microplaca。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作用 ITS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的AFLP反应体系优化与引物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CSCD

摘要:本试验主要对AFLP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用该体系筛选适用于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引物。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马铃薯AFLP反应体系为:模板DNA160ng,37℃酶切连接12h;预扩增体系中dNTP浓度为0.2mmol/L,TaqDNA聚合酶用量为1U;选择性扩增体系中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引物终浓度为2.5ng/μL。利用优化后的AFLP反应体系,以5个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筛选选择性引物,可以从81对引物组合中选出16对条带丰富且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本研究为种质资源鉴定、马铃薯遗传多样性以及马铃薯抗病性研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 AFLP 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