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白菜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菜型油菜为供试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通过对影响其成胚和成苗等因素的研究发现,产胚率受不同基因型的影响,差异较大;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花蕾大小为2.0~3.0 mm,80%以上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并且处在该时期的小孢子最易诱导成胚;换液培养和起始高温热激培养可明显提高产胚率;B5固体培养基中最佳琼脂质量浓度为12 g/L,琼脂质量浓度过低或过高很难诱导成苗。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基因型 花蕾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是青海重要的商品作物之一,随着青海蚕豆蛋白产业发展,对高蛋白蚕豆的需求增长比较快,研究不同基因型蚕豆在不同生态区的蚕豆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有利于按不同基因型蚕豆优势区域进行合理布局,保障青海蚕豆的有效供给和需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态区同一类型大粒组不同基因型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小粒组不同基因型蚕豆之间FE3、FE5、FE2和尕大豆与FE6、马牙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但小粒蚕豆较大粒蚕豆的蛋白质含量高18.49%,不同生态区蚕豆蛋白质含量在品种间、环境间和品种与环境的交互效应差异极显著,蚕豆蛋白质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呈近似线性下降趋势。

关键词: 蚕豆 蛋白质 生态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制度下青海麦油轮作田间杂草群落组成调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麦油轮作区保护性耕作田间杂草进行了调查,以明确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青海省保护性耕作田杂草有55种,隶属于22科,其中优势杂草有密花香薷(Elsholtziadensa Benth)、藜(Chenopodium album)、荞麦蔓(Polygonum convolvlus L.)、遏蓝菜(Thlaspi arvenseLinn.)等4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9种,常见杂草有8种,一般杂草有34种。发生优势度较大的杂草为野燕麦(Avena fatua Linn)、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Benth)、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inn.)、藜(Chenopodium album)等,是构成保护性耕作制度下麦油轮作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

关键词: 麦油轮作 保护性耕作 杂草群落 物种组成 优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不同生态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青海农业区的川水地、浅山地、半浅半脑山旱地、脑山地以及柴达木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的分析,阐述了马铃薯地膜栽培中适宜的覆膜技术。

关键词: 青海 生态区 马铃薯 地膜栽培 覆膜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旱区春油菜氮磷钾元素的需肥规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青海省旱地进行春油菜"青杂5号"需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春油菜生育期中干物质累积量随植株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角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高峰,为9 951.00 kg/hm2。春油菜需氮期主要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磷、钾养分在开花期、成熟期吸收积累增加;每生产100 kg春油菜籽粒吸收氮7.98 kg、磷1.22 kg、钾8.03 kg,氮、磷、钾比为1∶0.15∶1.01。春油菜苗期和抽薹期氮磷钾的积累分配中心都为叶片,开花期为茎秆;结角期氮磷钾的分配中心转移到角果,此生长期钾素还大量积累在茎秆中;成熟期氮和磷分配中心转移到籽粒,钾为茎秆。

关键词: 春油菜 氮磷钾元素 干物质 需肥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拔梯度菊芋碳水化合物代谢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青芋2号"、"青芋3号"菊芋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海拔梯度,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菊芋各器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菊芋叶、茎、块茎中果聚糖总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总体降低,蔗糖含量在叶中呈上升趋势,茎中先降后升,块茎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在叶中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在海拔2600 m以下,茎中还原糖随海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保持稳定,在2900m的高海拔地区,菊芋块茎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

关键词: 菊芋 海拔梯度 碳水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分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西北地区冬小麦不同施氮水平下水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于2009-2010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裂区试验,研究了三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502、25 kg N.hm-2,用N0、N150和N225表示)下水分调控(不灌水不覆盖CK、越冬期漫灌WF、越冬期补灌WS、覆盖+越冬期补灌MWS、覆盖+拔节期补灌MJS和拔节期补灌JS)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N150和N225)较不施氮(N0)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但N225与N150差异不显著,施氮增产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增加。在N0、N150水平下,水分调控处理中CK处理的产量最低,且与MJS和JS处理差异显著;N225水平下各水分调控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MJS和JS处理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处理。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MJS是最适的水分调控措施。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 补充灌溉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黑粉菌CYP51稀有密码子和mRNA二级结构分析及与杀菌剂戊唑醇分子对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1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截短玉米黑粉菌CYP51(P450-14DM,UmCYP51)基因(去除编码跨膜区部分)和选取不同的表达载体,构建了9种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UmCYP51基因的表达,发现只有BL21(DE3)/pET32-Um-35重组表达工程菌获得了表达.对稀有密码子和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有密码子和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对UmCYP51蛋白的表达都有影响.适用于稀有密码子表达的菌株Rosetta(DE3)不利于UmCYP51蛋白的表达;同时只有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自由能值最低的重组载体pET32-Um-35可以表达.为了设计以UmCYP51为靶标的新型抗真菌抑制剂,基于最新解析的真核生物人类的CYP51晶体结构,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UmCYP51的三维结构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通过与商品化杀菌剂戊唑醇进行分子对接获得了此类抑制剂与UmCYP51的理论结合方式,阐述了戊唑醇分子的杀菌机理,为开发新型的抗真菌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UmCYP51 翻译起始区 稀有密码子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3-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②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混交林相对纯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③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次生林>退耕地人工林>农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次生林。④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退耕还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林草布局,促进群落的稳定和更新。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退耕还林 青海省大通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沙棘雌雄株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了解中国沙棘雌雄株染色体核型特征,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subsp.sinesis)雌雄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第4、5、7号染色体在雌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在雄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第1、39、号染色体在雌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在雄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雌雄株均有24条染色体,染色体均属于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2种,染色体核型公式同为:2n=24=14M+10m;染色体核型属于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在进化上属于较原始种类。

关键词: 中国沙棘 雌雄株 染色体核型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