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细胞介素-10分子佐剂增强口蹄疫DNA疫苗黏膜免疫效果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作为黏膜分子佐剂是否可以增强口蹄疫DNA疫苗(pcD-VP1)的黏膜免疫应答。【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以Balb/c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出小鼠的IL-10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roVAX-IL-10,通过鼻腔接种方式,将口蹄疫DNA疫苗(pcD-VP1)和真核表达质粒(proVAX-IL-10)共同免疫小鼠,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黏膜部位(肺脏、生殖道)sIgA滴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气管、生殖道和小肠中sIgA的表达情况,CSFE染色法检测小鼠扁桃体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水平,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扁桃体部位CD4+阳性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了proVAX-IL-10真核重组质粒,且重组质粒可以在BHK细胞中有效表达;将proVAX-IL-10与口蹄疫DNA疫苗pcD-VP1共同免疫小鼠后发现,与单独接种pcD-VP1相比,加入IL-10分子佐剂后,可以诱导更高水平的黏膜sIgA的表达及分泌,极大的提高了黏膜部位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水平以及CD4+T细胞中IL-4的表达量。【结论】IL-10作为分子佐剂,通过鼻腔黏膜免疫后,可以有效增强机体对口蹄疫DNA疫苗的黏膜免疫应答,对于预防口蹄疫病毒的感染和清除体内病毒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DNA疫苗 白细胞介素-10 黏膜免疫


KNO_3、K_2SO_4及其混盐胁迫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日光温室土壤主要盐分对作物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辣椒品种亮剑为研究试材,比较研究了50,100,150,200 mmol/L的KNO3、K2SO4及其混盐(1∶1)对辣椒幼苗株高、根长、叶片数、地上地下部鲜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逐渐增加,辣椒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数、生物量积累、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率逐渐下降,胞间CO2浓度逐渐增加;低浓度盐胁迫辣椒幼苗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的限制,而高浓度盐胁迫则为非气孔因素限制;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得出,K2SO4盐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强,其次是KNO3盐,再次是其混盐。


饲粮不同NFC/NDF对奶山羊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含量变化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条件下,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数量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动物自身前后对照法,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0 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含量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升高,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均增加,但当饲粮NFC/NDF比升至2.58时,与其他试验期相比,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却菜显著降低(P<0.01)。2)牛链球菌的数量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增加呈显著下降(P<0.05),但到Ⅳ期又恢复到Ⅰ期数量。结果提示,当奶山羊发生SARA时,瘤胃牛链球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对低pH敏感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急剧下降,而耐酸性的埃氏巨型球菌数量表现为大幅增加。
关键词: 饲粮NFC/NDF比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实时定量PCR 瘤胃细菌


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结合内蒙古实际,从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对新时期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的新认识。初步分析计算了内蒙古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为14 337.6亿元,考虑人们的支付意愿后为7 547.7亿元。其中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价值占农业总功能价值的89.3%。农业多功能价值是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82倍。由此认为,实现内蒙古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和实施全面的、正确的农业多功能统筹战略。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稳定事关中国的长远持续发展,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界和农业气象研究界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的评估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从农业科学角度讨论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涉及的气象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作物生长和经济产量形成的角度讨论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业、养殖业不同产业行业的影响,气候变化中一些趋势性变化因不同作物和不同区域而异,例如温度和CO_2浓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不同作物和不同时相而异,反之,极端性气候/天气事件对农业不同行业的生产都显得危害很大,而气候变化中区域性干旱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愈来愈严重的挑战。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甚为复杂,一些气候变化因子的实际影响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当前,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存在困难。


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记应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ISSR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菌落形态类型、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供试的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多样性较低,且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
关键词: 棉花 棉花黄萎病菌 遗传多样性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原料奶优良风味保持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建立保持原料奶优良风味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并研究其可行性。以呼和浩特市郊区某奶牛养殖场1 000头泌乳牛为试验动物,试验期90 d,其中前30天为对照期,采用常规饲喂和管理方式,后60天为正试期,采用HACCP体系。测定和分析原料奶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浓度和风味强度以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执行HACCP体系后,原料奶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和干物质的比率以及酸度、抗生素指标变化均不显著(P>0.05),但其中酸度趋于降低,抗生素指标趋于增高;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2)执行体系前后在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浓度上存在差异,导致了原料奶风味的差异,感官评价均属于1级奶,执行体系后感官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3)执行体系后各来源的风味强度指数均大于执行体系前;挤奶过程及贮藏过程对原料奶风味的影响较大。本文建立的保持原料奶优良风味的HACCP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保持原料奶的良好风味,而且可提高原料奶的质量。
关键词: 原料奶 优良风味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


转Cry1Ac/sck基因糙米作为肉仔鸡日粮原料的营养安全性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转Cry1Ac/sck基因糙米作为肉仔鸡日粮原料的营养安全性,将360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一组饲喂含转基因糙米日粮,另一组饲喂含非转基因糙米日粮,第三组饲喂非转基因玉米日粮。试验期42 d。测定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器官指数,屠体性状,肌肉成分,21,42 d测定生产性能,器官指数。42 d测定屠体性状和肌肉成分。结果显示,转基因糙米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器官指数、屠体性状、肌肉成分和健康状况在试验期内未产生明显的有害影响(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