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花苜蓿GDP解离抑制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分析及烟草转化
《草地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GDP解离抑制蛋白基因cDNA核心区域序列,命名为MsGDI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核心区域全长1575 bp,包含一个1332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44个氨基酸。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和铝胁迫条件下,MsGDI1基因的表达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该基因可能与紫花苜蓿抗盐耐铝机理有关。借助于新构建的该基因超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转基因烟草植株PCR检测的结果表明,MsGDI1基因已经成功插入到烟草基因组中,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紫花苜蓿 MsGDI1(GDP解离抑制蛋白基因) RT-PCR 表达分析 超表达载体构建 烟草转化


紫花苜蓿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紫花苜蓿耐铝机理,根据已知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铝胁迫相关的EST序列,运用RACE技术获得了紫花苜蓿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MsALMT1,这一全长cDNA为1 638 bp,包含一个1 344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48个氨基酸,BLAST比对发现,MsALMT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经公布的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存在很高的同源性。对紫花苜蓿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在植物体内该蛋白位于细胞膜上。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 亚细胞定位


过瘤胃保护性亮氨酸对绵羊骨骼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关键因子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保护性亮氨酸对绵羊骨骼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2个关键因子4E-BP1及p70S6K磷酸化的影响。试验选取绵羊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1.0和1.5g/d过瘤胃保护性亮氨酸的饲粮。15d后,将绵羊屠宰,取背最长肌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来测定4E-BP1和p70S6K的磷酸化程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的4E-BP1和p70S6K磷酸化灰度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以添加量为1.0g/d时4E-BP1和p70S6K的磷酸化程度最高,分别为0.40%和0.8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性亮氨酸可以促进绵羊骨骼肌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2个关键因子4E-BP1和p70S6K的磷酸化,且添加量以1.0g/d为宜。


胡麻枯萎病生防芽孢杆菌筛选及抑菌效果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拮抗胡麻枯萎病菌的生防微生物,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胡麻根围土壤进行了细菌分离和拮抗菌筛选。根据土样中151株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FOL)]对峙培养获得21株拮抗芽孢杆菌,其中XJ2-20拮抗效果最好,盆栽实验的胡麻枯萎病防效可达56.3%,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J2-20对151株镰刀菌株的抑菌率最高可达64.5%,其发酵滤液可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及抑制分生孢子萌发。菌株XJ2-20的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硫酸铵沉淀浓度为70%,活性物质对热和胰蛋白酶敏感,最适pH为7。其最佳发酵条件为LB液体培养基(初始pH 7.2)、每300mL三角瓶装液量50~100mL,29℃培养5d。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4(BMP4)mRNA在蒙古牛不同组织的表达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蒙古牛是在蒙古高原的大陆性严寒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它具有遗传性稳定、抗病耐粗饲、宜牧、抓膘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生物学特性。为了阐明BMP4基因对蒙古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人、小鼠、绵羊和牛BMP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蒙古牛卵巢、输卵管、子宫、肾脏中提取RNA,以β-actin为内参照物,采用RT-PCR技术分析BMP4基因在蒙古牛卵巢、子宫、输卵管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MP4基因在蒙古牛这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只是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不同。蒙古牛BMP4基因在卵巢的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在输卵管、子宫和肾脏(P<0.01);在子宫中的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输卵管和肾脏(P<0.01)。


内蒙古主推玉米品种部分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内蒙古的玉米育种材料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规律,用5个标准测验种(B73、Mo17、丹340、黄早4和掖478)和内蒙古主推品种的40个自交系为供试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得到200个杂交组合,通过种植鉴定,对F1产量及产量配合力进行分析,并对其遗传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玉米生产中应用的自交系分为国内群(Dom)、A群(Reid群)、B群(非Reid群)三大群,且M3401、巴816、MZY、K12、M9271等11个自交系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是较好的育种材料;主要杂优模式有Lan×塘四平头、Reid×塘四平头、Reid×Lan等三种模式;在200个测交组合中,M3401×黄早4、M9271×黄早4、K12×Mo17、昌7-2×掖478等7个组合的SCA值较大、产量高,在育种中可获得优良品种或组合。


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研究水稻NH1家族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PR1(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是水杨酸(Salicilic acid,SA)介导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quired resistance,SAR)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水稻中过量表达拟南芥NPR1和水稻NH1/OsNPR1(NPR1 homo-logue 1)(NPR1的同源物)可增强抗病性。水稻基因组中还有4个NPR1旁系同源物(Paralog),为NH1的家族蛋白。本试验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or split YFP)研究了水稻NH1家族蛋白之间在活体内的相互作用,发现除NH2外,NH1、NH3、NH4和NH5都会和自身的蛋白互作,产生荧光信号,并且它们还会和家族成员的其他蛋白相互结合产生荧光信号。
关键词: 水稻 NH1家族蛋白 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 蛋白互作


胡麻专化型尖孢镰刀菌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生物技术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尖孢镰刀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尖孢镰刀菌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即25μL PCR反应体积中含有20 ng模板DNA、1 UTaq酶、0.4μmol/L引物、0.2 mmol/LdNTPs、4.0 mmol/L Mg2+和2.5μL10×buffer。PCR反应最佳退火温度根据引物而定,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2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此研究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分析尖孢镰刀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ISS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优化 引物筛选


饲粮结构对山羊消化系统尿素转运蛋白-B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结构对山羊消化系统尿素转运蛋白-B(UT-B)表达的影响。选用1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45d后每组随机屠宰1只山羊,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所采集的样品中UT-B的表达情况,并对34ku UT-B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表达的UT-B处于30~55ku且均含有34ku的UT-B;饲粮高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前胃(瘤胃、网胃和瓣胃)、回肠、盲肠盲囊和肾脏中34ku UT-B的表达;玉米膨化加工减少了34ku UT-B在回肠和肝脏的表达;各组织中34ku UT-B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皱胃、网胃、瘤胃背囊、瘤胃腹囊、腮腺、瓣胃、十二直肠、盲肠、盲肠盲囊、回肠和肾脏。由此可知,通过改变饲粮结构可以调控山羊消化系统各组织中UT-B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尿素循环和机体氮代谢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