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平衡施肥对圣女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探明海南圣女果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用量与配比,建立圣女果的科学施肥方案,以海南主栽圣女果品种千禧为对象,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田间试验,并对产量和施肥量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拟合,获取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平均产量为32 320.65kg/hm~2,是不施化肥处理的2.13倍,平均增产率为112.74%;在氮磷用量保持相同水平下,施用钾肥有助于提高千禧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千禧产量与氮磷钾用量之间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为y=1 043.184+27.011 1x_1-0.993 9x_1~2+37.496 8x_2-2.872 6x_2~2+48.225 3x_3-0.615 7x_3~2+2.489 3x_1x_2+0.279 7x_1x_3-1.554 7 x_2x_3,相关系数(R)=0.95,最佳施肥方案为N 509.86kg/hm~2、P_2O_5 196.39kg/hm~2和K_2O 447.06kg/hm~2,此时千禧产量为37 300.31kg/hm~2,N∶P_2O_5∶K_2O为2.6∶1∶2.3。


海南岛水稻田有效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为揭示海南岛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海南省硅肥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及GIS作图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各市县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基础上,研究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和降雨量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全岛仅海口市和临高县的平均含量超过了70 mg/kg,海南岛属土壤有效硅严重缺乏地区;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效硅含量普遍高于高海拔地区,但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有效硅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年降雨量少于900 mm时,土壤有效硅含量波动性小;年降雨量在1 300~1 900 mm之间时,土壤有效硅波动变大;当年降雨量超过1 600 mm时,其波动幅度最大。


国内外南繁育制种发展综述
《中国种业 》 2016
摘要:我国的南繁在世界农业育种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性突破。成长于海南省的南繁具有科技性、商业性、全国性、区域性、季节性、历史性、服务性、会聚性和文化性,这些特性使得海南的南繁有别于国外的穿梭育种和冬繁,使海南的南繁基地比其他省份的冬繁基地更具战略意义,并直接影响了南繁基地规划思路和南繁产业化战略。对照南美州智利种业发展,南繁产业同样也是种业的特殊形态,需要政府建立起创新机制,全力引导和推进南繁产业化发展。现今南繁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将向平台化、融合化、国际化、产业化、集群化和产业链条化等方向发展,前景广阔。


正交与神经网络优化菠萝蜜最少加工保鲜工艺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正交试验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选菠萝蜜最少加工保鲜的工艺条件。以贮藏时间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结合正交试验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考察CaCl_2浓度、壳聚糖浓度、气调包装成分及比例对贮藏保鲜工艺的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工艺为CaCl_2浓度0.30%,壳聚糖浓度0.75%、气调包装成分及比例5%CO_2+15%O_2+80%N_2;正交试验优选的工艺条件为CaCl_2浓度0.30%,壳聚糖浓度0.50%、气调包装成分及比例5%CO_2+15%O_2+80%N_2;前者的感官评分高于后者。


椰衣和椰壳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Pb~(2+)的吸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椰衣和椰壳作为原材料,在300、500和7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质炭,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质;同时,研究所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溶液中Pb~(2+)的吸附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的含氧官能团减少,灰分、pH值、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积和碱性官能团的含量随之升高.热解温度升高可促进生物质炭对Pb~(2+)的吸附;Langmuir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所制备的生物质炭对Pb~(2+)的等温吸附;在供试的6种生物质炭中,吸附量最高的是在700℃条件下制备的椰衣生物质炭,且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用其他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拟合发现,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的阳离子交换量和灰分含量是影响其吸附Pb~(2+)的重要因子,在初始Pb~(2+)质量浓度为200mg/L条件下,椰衣生物质炭对Pb~(2+)的稳定吸附量为9.83~13.91mg/g,椰壳生物质炭为9.68~25.16mg/g.这表明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态Pb~(2+)比椰衣生物质炭吸附态Pb~(2+)更稳定.
关键词: 椰衣 椰壳 生物质炭 热解温度 理化性质 吸附 Pb2+


适应海南热带海洋环境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海洋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热带海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0株产脂肪酶菌,其中菌株LD-1302产脂肪酶活性最高。根据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在p H 8、温度37℃、盐度32的条件下,经橄榄油诱导,起始浓度为3.75×105CFU/m L的LD-1302摇瓶发酵48 h时产脂肪酶活最高,脂肪酶活可达(34.97±1.45)U/m L。


不同营养水平精料对生长前期海南黑山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精料对海南黑山羊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海南黑山羊60只,共分4个处理组,每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其中1个为对照组(不进行补料),试验组Ⅰ、Ⅱ、Ⅲ分别补饲不同营养水平的3种试验日粮1号料、2号料和3号料,3个试验组精料补充量按照每只羊200 g/d进行补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精料(试验组)对海南黑山羊的末重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对海南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Ⅱ组海南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不同营养水平精料对舍饲生长前期海南黑山羊的血液球蛋白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补饲不同营养水平精料对海南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影响,在补充饲料量相同的情况下以试验Ⅱ组的补饲效果最好,建议给生长前期海南黑山羊补饲2号料。


海南锯叶棕果种植科学管理分析
《农技服务 》 2016
摘要:锯叶棕属棕榈科灌木植物,多生长于北美洲气候炎热地区,棕果富含各种脂肪酸及挥发油,治疗前列腺炎症效果显著,但此原料在我国完全依赖进口。为填补此项空白,海南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专项"课题组对锯叶棕在国内种植管理进行了深入性研究。本文主要对锯叶棕繁殖技术及种植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生长和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外源NO提高苦瓜抗冷性的内在机制,以碧绿苦瓜幼苗为试材,对其施加不同浓度(0.00、0.10、0.50、1.00、1.50、2.00 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并进行低温(8℃)处理,研究SNP对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SNP处理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总叶绿素、叶绿素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体积均有增加。低浓度的SNP处理的苦瓜幼苗抗冷效果好于高浓度的,尤其以0.50 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NO能够提高幼苗的持水能力,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缓解低温导致的叶绿素降解,提高低温胁迫下植株的生物量,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