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甘蓝型油菜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在生物体内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重金属解毒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GCS)是合成谷胱甘肽的关键酶,又名γ-谷氨酰基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 γ-ECS)。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镉低积累品种‘美国油王88’中克隆到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CS的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Bn-GCS-1和Bn-GCS-2。序列分析表明Bn-GCS-1的ORF长度为1 536 bp,推测编码蛋白含有51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58 kD,等电点为6.02;Bn-GCS-2的ORF为1 545 bp,推测编码5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95 kD,等电点为5.90。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Bn-GCS-1和Bn-GCS-2与其他植物同源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归为一类,亲缘关系最近。2个蛋白都由保守结构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组成,属于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家族基因。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定位在叶绿体的概率为99.8%。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Bn-GCS-1和Bn-GCS-2基因功能及谷胱甘肽生物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 GCS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光灯对小白菜田蛾类害虫的防控效果及对非靶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黄光灯对小白菜田蛾类害虫的控制效果,及对非靶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于2019年9-10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和2022年6-7月在河南省原阳的小白菜田开展应用黄光灯的试验,设置4个灯光处理和4个空白对照小区,处理区安装589±5 nm的黄光灯,于黄光灯设置10 d后每3 d调查1次,记录蛾类害虫及非靶标昆虫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黄光灯对小白菜田蛾类害虫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在黄光灯设置的13到22 d,驻马店试验田的平均防效为55.54%,原阳的平均防效为72.11%,而对田间的非靶标昆虫和优势天敌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为黄光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黄光灯 蛾类害虫 非靶标昆虫 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抗棒孢叶斑病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分析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芝麻种质资源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本试验采用田间人工接菌方法对174份芝麻种质资源抗病性进行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芝麻材料中没有免疫及高抗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分为5个类群,其中抗病品种32个、中抗品种17个、中感品种69个、感病品种30个、高感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比例分别为18.39%、9.77%、39.66%、17.24%、14.94%.经亲本系谱分析,抗棒孢叶斑病品种的亲本对棒孢叶斑病也表现良好抗性,说明抗病基因资源的利用对芝麻品种选育至关重要,在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品种系谱分析,充分利用抗病基因资源.

关键词: 芝麻 叶斑病 山扁豆生棒孢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立克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库构建及gB蛋白特异性单抗的筛选与鉴定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引起的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制备MDV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关键试剂.本研究利用NE-PER?细胞核和细胞质提取试剂,分别制备了 vvMDV(MDV超强毒株)标准毒株Md5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核蛋白和浆蛋白,通过切向流超滤浓缩后制备免疫原,分别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建立了一个容量为31株纯化的M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库,包括27株稳定分泌MDV-1特异性抗体和4株稳定分泌MDV-1、MDV-2和火鸡疱疹病毒(HVT)保守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过293T细胞真核表达gB蛋白并结合IFA染色,其中1株单克隆抗体J-1F3-C6被鉴定为MDV糖蛋白gB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单抗腹水IFA效价为1∶25 600,轻链型为Kappa,IgG亚型为IgG2a.进一步IFA染色表明,J-1F3-C6可特异性识别MDV-1、MDV-2和HVT毒株表达的gB蛋白,但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中J-1F3-C6只与MDV-1和HVT发生特异性反应.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个M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库,并从中筛选鉴定了 1株gB蛋白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马立克病 单克隆抗体 糖蛋白gB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共聚焦分析 蛋白质免疫印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供氮水平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干物质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低氮高效型玉米品种郑单958、高氮高效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双低效型玉米品种豫单606、双高效型玉米品种秋乐36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在不施氮肥和纯氮90、180、270、360 kg/hm2处理下产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双低效型品种相比,低氮高效型品种在低氮条件下可以正常维持物质合成,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粒重增加,进而具有较高产量优势;高氮高效型品种在高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光合作用,子粒库容量较高,库调节能力较强,子粒产量存在优势;双高效型品种同时具有以上特性。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供氮水平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72蛋白的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纸研制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制灵敏、准确、特异及稳定的非洲猪瘟抗体快速检测试纸产品,以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蛋白为检测抗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为拦截线,对比重组蛋白p72的不同状态对试纸检测性能影响,优化标记条件、喷膜浓度、样品垫缓冲体系及成分、显色时间等因素,确定ASFV抗体检测试纸产品化的具体参数,并对试纸的特异性、均一性、准确性及稳定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纸的检测敏感性为1∶51 200,优于商业化ASFV检测试剂盒,与其他猪源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变异系数小于10%,在临床样本检测中未见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一性及准确性;经加速稳定试验验证,可以室温保存1a以上;与进口商品化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1.6%.综上,成功研制了ASFV抗体检测试纸,且试纸的检测性能良好,可以用于ASFV抗体的快速筛查.

关键词: 非洲猪瘟 p72蛋白 抗体 试纸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轻工学报 2023

摘要:以两种市售香椿茶(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检测并对比分析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一香椿茶的酚氨比和咖啡碱含量均比安徽香椿茶高,而其他活性成分(如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与此相反。三一香椿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略低于安徽香椿茶,但·OH清除能力高于安徽香椿茶。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分别检出90种和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碳氢类、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GC-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安徽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α-石竹烯、金合欢烯等;GC-I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酮类,安徽香椿茶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通过GC-IMS指纹谱图和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两种香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这两种联用技术进行协同分析,能更全面地获得香椿茶的风味信息,为改善香椿茶风味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椿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成分 GC-MS技术 GC-IMS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下游滩区河南段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

河南科学 2023

摘要:分析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依据.以黄河下游滩区河南段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转移矩阵、变异系数对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空间自然连通性大,但是部分区域存在斑块现象.2000—2020年研究区时空变化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滩涂和水面.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乡市原阳县以及郑州周边区域的滩区.2005—2015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最大.②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左右,其次为水面、滩涂、建设用地、园地及林地.研究期内,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变化幅度较大的为耕地、水面和滩涂,且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③总体来看,研究期内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加的趋势,2020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最高,为78.49%.在时间序列上,园地及林地面积的变化程度比建设用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变化程度大.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滩区 土地利用 支持向量机 时空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19品质及其稳定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麦119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019—2021年3个年度、12个市(县)共36个环境下的品质指标,探讨其品质稳定性,为该品种的种植区域合理布局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郑麦119的平均面粉吸水率为65.5%,面团稳定时间为12.1 min,湿面筋含量为36.7%,拉伸面积为117.1 cm2,最大拉伸阻力为524.6 BU,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年际间,郑麦119籽粒容重、硬度、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地区间,籽粒容重和峰值黏度差异较大,籽粒水分含量、籽粒硬度、面粉白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伸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升值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品质表现稳定。另外,郑麦119三年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值分别为3 001.8 cP和3 118.3 cP,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淀粉糊化特性。在制品试验中,郑麦119制作的面包内部结构细腻平滑且面包芯气孔细密,烘焙品质好,综合评分与郑麦366相当,且高于市售商用面包粉;制作的面条,爽滑且抗褐变能力强,蒸煮品质佳,综合评分与郑麦366和市售河套雪花粉相当。证实该品种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品种。

关键词: 小麦 郑麦119 品质稳定性 加工品质 烘焙品质 蒸煮品质 年际间 地区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清香型烤烟上部叶烘烤工艺研究

作物研究 2023

摘要:为探索云南临沧植烟区烤烟上部叶最佳烘烤工艺,确定最适宜当地的烘烤工艺标准,以云烟99 为材料,于2022 年 9 月在永德植烟区采集鲜烟叶采用三段式烘烤方法,通过调整变黄阶段和变色阶段稳温时间与干湿球温度,研究上部叶烘烤曲线对初烤烟叶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感官质量、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对化学成分累积贡献率达 93.18%的 3 个主成分.结果表明:变黄阶段稳温时间 12~24 h、干球温度 36~38℃,湿球温度 35~36℃,变色阶段稳温时间 16 h,干球温度 52~54℃,湿球温度 38~40℃处理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和稳定性均较好,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偏高,氧化钾含量、钾氯比偏低;致香物质含量、外观质量分值、感官评吸质量分值、经济性状及综合总分均最高.说明变色阶段降低干湿球温度、定色阶段提高干湿球温度、稳温时间为 16h烘烤处理与当地常规烘烤工艺相比能提高云南临沧植烟区烟叶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

关键词: 烤烟 上部烟叶 烘烤工艺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