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杂交种表型全基因组预测分析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能够利用影响性状的所有变异位点估计育种值并进行有效选择,可以加快优良杂交种的选育进程.利用123份自选系和8个测验种以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的537个F1杂交种为材料,结合玉米5.5 K液相育种芯片鉴定的11 734个高质量SNP标记,利用5种GS方法的加性模型和加-显模型对新乡、周口环境穗长、穗粗和穗行数以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e,BLUE)值开展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穗行数的预测准确性最高,为0.76~0.84;穗粗次之,为0.54~0.65;穗长的预测精度最低,为0.33~0.54,3个性状均利用BLUE值估计的准确性最高.在周口环境,相比加性模型,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和3种贝叶斯方法加-显模型对穗长预测准确性的提高率为9.09%,穗粗3种贝叶斯方法加-显模型的提高率为1.85%.绝大多数情况下,加性模型和加-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相等,说明整合显性效应并不能提高杂交种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基因组预测精度.综合考虑预测准确性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是最佳的杂交种预测方法.
关键词: 玉米 基因组选择 加性模型 加-显性模型 杂交种预测


花生脱皮难易程度对种子萌发与出苗的影响
《花生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种子萌发和出苗是影响花生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会受到自身和外部多种因素影响。花生种皮是种子重要的屏障,种皮作为保护层可以保护胚和子叶免受外力的损伤,并能有效减少外界病虫害的侵染。种子脱皮难易是影响花生商品性和加工的重要性状,不同品种的脱皮难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具体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5份不易脱皮的种质和3份较易脱皮的种质进行种子萌发和出苗的试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种质无论籽仁大小在萌发最初的两个小时吸水速率最快。较易脱皮种质前两小时吸水速率介于1.09~1.41 g/h,较难脱皮的种质前两小时吸水速率介于0.72~0.98 g/h。出苗试验结果表明,较易脱皮的3个品种豫花22、豫花133、豫花93在播种5 d后出苗率介于23.30%~46.70%,而较难脱皮种质在播种5 d后出苗率最高为16.70%。对选用材料的研究初步表明,难脱皮的种质萌发和出苗时间均长于较易脱皮的种质。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 2023
摘要:为监测市场上富硒鸡蛋中蛋清及蛋黄中硒形态的种类及分布规律,优化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鸡蛋蛋清及蛋黄粉中硒形态的方法.随机选取富硒鸡蛋样品,进行蛋清蛋黄分离、冷冻干燥及蛋黄脱脂处理,处理后样品经Tris-HCl缓冲液(5 mmol/L,pH=7.5)55℃恒温振荡、酶解提取,高速离心机(10 000 r/min)离心 10 min,上清液过 0.22μm有机滤膜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能在11 min内实现 5 种硒形态的基线分离,且各种硒形态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 0.999 4,其检出限在 0.5~3.0 μg/L,回收率在 81.6%~110%,可以满足检测需求,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市场上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且测得的富硒鸡蛋蛋清样品中硒形态主要成分为硒代蛋氨酸,而蛋黄样品主要成分为硒代半胱氨酸,还有少量的硒代蛋氨酸,同时,一些鸡蛋还含有极少量的亚硒酸根,但蛋清及蛋黄中硒代氨基酸的含量总和占总硒含量的 83.3%~98.4%,适用于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提取.由此可见,市场上富硒鸡蛋中的硒主要以硒代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比较适合日常补硒,建立的方法可以对市场上富硒食品起到一定监测作用.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 富硒鸡蛋 硒形态 硒代氨基酸 分布规律


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农业 》 2023
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2020年我国花生油产量288.2万t,占我国植物油食用消费量的9%。2021年3月,中国花生油市场价达到了高点,每千克花生油价格为26.4元,每千克高油酸花生油价格达到42.0元。河南省是我国花生主要产区,2020年种植面积126.18万hm~2,总产量594.90万t,分别占全国的26.70%和33.10%,均居全国首位。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鲜食花生贮藏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的组成和变化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鲜食花生在贮藏过程中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常温(25±1)℃、冷藏(4±1)℃环境下鲜食花生的真菌rRNA基因ITS1、ITS2区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在贮藏过程中,2组鲜食花生中共鉴定出8个门、28个纲、62个目、115个科、196个属、302种真菌。多样性分析表明,常温组真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均高于冷藏组,冷藏组与常温组真菌结构存在差异,冷藏组不同贮藏时间真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常温不同贮藏时间(除30 d外)真菌组成结构较为相似。属水平上,镰孢菌属(Fusarium)、未知真菌(unclassified_Fungi)和赤霉属(Gibberella)是冷藏组鲜食花生主要优势菌属,未分类的子囊菌属(unclassified_Ascomycota)、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链格孢属(Alternaria)与被孢霉属(Mortierella)是常温组鲜食花生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属。差异关键菌群LEfSe分析表明,在种水平上冷藏组与常温组共有66种真菌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低温贮藏对鲜食花生中真菌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冷藏期间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


镉胁迫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镉(Cd)是生物毒性强的重金属元素,易在土壤-动植物-人体间富集转移,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为了筛选富集/耐镉性强的油菜品种,以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研究镉胁迫对幼苗生长、镉积累、谷胱甘肽(GSH)含量等的影响,明确不同品种镉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镉胁迫对不同油菜品种幼苗叶干重均有抑制作用,对美油88的抑制作用最大,对南油868的抑制作用最小.镉胁迫下不同油菜品种幼苗根干重存在差异,南油868最大.镉胁迫对早熟100天、丰油9号幼苗根干重抑制作用最大,而对美油88抑制作用最小.镉胁迫对不同品种幼苗根冠比均有所提高,其中美油88提高幅度最大,而南油868提高幅度最小.不同品种幼苗生物量存在差异,在正常及镉胁迫条件下,南油868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镉胁迫对美油88幼苗生物量抑制作用最大,对南油868抑制作用最小.不同品种,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南油868具有高富集特性,美油88具有低富集特性.外源镉显著增加了不同油菜品种幼苗叶片谷胱甘肽含量,美油88的增幅最大,其次为南油868.最终,筛选出镉富集量最小的油菜品种美油88,镉富集量最大的油菜品种南油868,可进一步培育低镉油菜,或进行镉污染耕地修复研究.


基于EDEM的种窝可调式内充种花生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不同品种的花生单粒精密播种需求,设计了1种种窝可调式内充种花生排种器,采用种窝调整盘与型孔盘相配合的工作原理,通过人工手动调节可快速调整种窝长度。利用EDEM软件对3个花生品种的种子在该排种器中的不同因素下的仿真分析,并利用MATLAB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确定了花生品种、种窝长度和排种器转速是影响排种质量的主要因素,获得了最优组合参数:‘四粒红’‘豫花37号’和‘豫花22号’的最佳种窝长度分别为9、12、15mm,最佳转速为40r/min;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组合参数下排种器的3个品种的单粒率分别为96.3%、94.6%和95.1%,重播率分别为2.1%、2.3%和2.7%,漏播率分别为1.6%、3.1%和2.2%;各项指标与仿真结果的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为2.43%,其结果均符合排种器排种性能标准,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品种花生种子的排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