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绿豆中螺螨酯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3

摘要:建立了螺螨酯在绿豆和植株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绿豆中螺螨酯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105%和81%~8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8%~7.1%和6.4%~7.3%。绿豆和植株中螺螨酯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按本试验设计进行施药,不同采收间隔期绿豆和植株中螺螨酯的残留量分别为≤0.055 mg/kg和≤3.6 mg/kg。螺螨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003 1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5%左右,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关键词: 螺螨酯 绿豆 残留检测 膳食摄入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白术茎基腐病病原的鉴定及药剂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2021年,在河南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产区调查发现了一种危害白术茎基部的病害,田块发生率为100%,病株率为20%~30%.该病害发生后茎基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的病斑,病斑沿纵横向同时扩展,后期环绕整个茎部,造成茎腐烂;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培养和科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扩增(rD-NA-ITS、EF-1a及RPB2基因)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室内有效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分离物YZ10和YZ14均可致病,接种后可侵染白术离体幼苗茎基部、离体茎段和盆栽植株茎基部,表现与田间病株相同的症状,并鉴定出菌株YZ10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菌株YZ14为木贼镰刀菌(F.equiseti).2株病原菌的最适培养基均为燕麦培养基,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在尿素培养基上生长慢.菌株YZ10、YZ14最适生长温度是25 ℃、28℃,最适pH为8、7,在光暗交替下的菌丝生长直径较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8%咯菌腈对菌株YZ10和YZ14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74 mg·L-1和0.17 mg·L-1,97%戊唑醇的毒力次之.

关键词: 白术 茎基腐 镰刀菌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朝天椒产业发展建议

北方园艺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河南省是全国朝天椒种植大省,种植面积和销量居全国首位。针对河南省朝天椒产业发展存在的品种更新换代慢、管理粗放、机械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育优良品种、标准化生产、三产融合、协调轮作、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品牌等对策建议,旨在河南省朝天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 朝天椒 发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的安全性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摘要:为了明确杀虫剂啶虫脒对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的安全性,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农田内危险商值评价了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1龄、3龄、5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0.128 7 mg a.i./L、1.352 4 mg a.i./L、2.012 6 mg a.i./L和2.0301 mg a.i./L;在推荐剂量下,田间喷施2次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是不安全的,风险不可以接受,田间喷施1次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1龄若虫是不安全的,对3龄、5龄和成虫是安全的,风险可以接受.因此,建议在释放过东亚小花蝽的田块使用啶虫脒要谨慎.

关键词: 啶虫脒 东亚小花蝽 毒力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双单倍体组培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多胺及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甜瓜双单倍体组培苗内源激素、多胺类物质和关联酶对不定根诱导分化和伸长响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以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获得的双单倍体芽为试材,在生根培养基上诱导培养,探讨和分析其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多胺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生根诱导过程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呈现“下降-升高”的趋势,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达到最低值;赤霉素(GA3)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值;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在第21天达到最大值;IAA/AB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IAA/ZR和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含量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现“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可知,Put与IAA/ABA、Spm以及IAAO与GA3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Spm与IAA/ABA、Spd,Put与Spd、POD以及IAAO与PPO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Spd与ABA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一定范围内的IAA、ABA含量、IAA/ABA和IAA/ZR升高及GA3、ZR含量降低有利于不定根诱导分化和生长发育,后期组培苗体内Spm、Spd、Put含量的升高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IAAO、PPO、POD酶活性变化与不定根的发生和伸长也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甜瓜 双单倍体芽 组培生根 内源激素 多胺 关联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多花黑麦草对ACCase和ALS抑制剂的抗性及其靶标基因突变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群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和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采自新乡市和驻马店市的多花黑麦草种群对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和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对多花黑麦草ACCase和ALS靶标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其靶标抗性机理。结果显示,与多花黑麦草敏感种群HNXX01相比,HNZMD04和HNXX05种群对6种除草剂均产生了抗性,HNZMD04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啶磺草胺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44.65和40.31,对炔草酯和氟唑磺隆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1.91和11.93;HNXX05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氟唑磺隆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27.70和25.67。HNZMD04和HNXX05抗性种群的ACCase基因均发生了D2078G突变,2个种群的突变率分别为55%和70%;HNZMD04抗性种群的ALS基因发生了P197Q和P197T突变,突变率分别为30%和5%,而HNXX05抗性种群的ALS基因仅发生了P197Q突变,突变率为15%。表明多花黑麦草驻马店种群和新乡种群对ACCase和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均产生较高抗性,而抗性多花黑麦草的ACCase氨基酸D2078G突变和ALS氨基酸P197Q及P197T突变是其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乙酰乳酸合成酶 抗药性 抗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生态条件下环境因素是导致玉米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为阐明不同地区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利用不同生态区的气候环境以及逆境胁迫压力,对15份自交系和18份杂交种进行评价筛选,分析不同地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效应,明确不同区域选择适宜高产品种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与产量直接相关的穗粗、行粒数、穗长、百粒重和穗位系数对产量的贡献效应大于病害和倒伏,在不同气候环境影响下,这些产量因素对产量贡献效应不同;产量最优线性回归模型中引入产量要素越多的地区,产量越高,不同生态环境下,南阳、洛阳、安阳、漯河试验点分别有5、4、4、2个与产量直接相关的因素引入最优线性方程;多地点联合鉴定表明,郑单1868和LX201在干旱胁迫后并未减产,遮阴胁迫后减产相对较少,平均产量相对较高,在本研究的试验材料中综合抗性最好。

关键词: 玉米 产量要素 环境因素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生长条件及新型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中国瓜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香菇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条件及温度、空气、水分、光线和酸碱度等环境因素,概括了竹屑、果木废弃物、中药材渣、农作物肥料等新型栽培基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新型栽培基质在研究、应用及推广中存在应用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相应的配套技术研究不到位、相关安全问题研究匮乏等问题,并对其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新型栽培基质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为香菇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菇 营养成分 环境因素 栽培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参花果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山西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了探究适宜的丹参抗旱性评价方法,筛选花果期抗旱性强的丹参栽培类型,试验以4个丹参栽培类型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测定13个抗旱相关农艺性状,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主成分分析、理想解法(TOPSIS)、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丹参花果期进行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出的前2个综合指标可代表86.714%的原始数据信息,联合隶属函数法得出抗旱性度量值(D值),根据D值大小可知,4个栽培类型的抗旱性大小排序为豫丹参VA>豫丹参VD>豫丹参VC>豫丹参VB,这与TOPSIS法分析得出的抗旱性结果基本一致。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花枝数、主根粗、主根长3个对丹参耐旱性有影响的指标。各指标的抗旱系数与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D值与主根粗极显著相关,与花序长和主根长相关性较强,因此,主根粗、花序长、主根长这3个指标是丹参耐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综上,D值和TOPSIS法为丹参花果期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方法;花序长、花枝数、主根粗、主根长可作为丹参花果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筛选出花果期抗旱性强的丹参栽培类型为豫丹参VA。

关键词: 丹参 花果期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基因TaARE1-A等位变异与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淮海麦区26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TaARE1-A基因等位变异与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期获得对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小麦产量有重要作用的优异等位变异类型,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结果表明,在67个地方品种中,59个品种为TaARE1-A-a基因型,其余8个品种为TaARE1-A-b基因型;在194个现代品种中,184个品种为TaARE1-A-a基因型,其余10个品种为TaARE1-A-b基因型.在261个小麦品种中,基因型为TaARE1-A-a的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粒长、籽粒周长均显著高于基因型为TaARE1-A-b的小麦品种,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粒宽、粒长/粒宽在2种基因型中均无显著差异.综上,TaARE1-A-a基因型可增加小麦粒长、籽粒周长和千粒质量,是一种优良的基因型.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利用效率 TaARE1-A基因 等位变异 产量相关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