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褶纹冠蚌钩介幼虫非寄生变态发育观察及早期稚蚌的生长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特征及过程,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实现了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的非寄生变态发育。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发育进行了系列观察,对非寄生变态发育的稚蚌后期生长发育进行跟踪研究,并分析了底泥和光照两种环境因子对稚蚌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钩介幼虫的外部形态及大小未出现显著性变化,而斧足、鳃丝、外套膜及内脏团等组织器官逐步形成;在培养第3天,幼虫可见斧足雏形,鳃丝、外套膜纤毛尚未发现;在培养第6天,斧足成形,可见斧足侧沟,外套膜纤毛稀疏,鳃丝出现;培养第9天,斧足纤毛、外套膜纤毛增多,鳃丝密集。稚蚌投喂30d后,鳃丝基本成形。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底泥对稚蚌存活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1),而光照无显著性影响(P>0.05)。该结果为蚌科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生物学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也通过对稚蚌生长的评估证实了体外培养是蚌类人工繁育及保护的有效技术途径。

关键词: 褶纹冠蚌 钩介幼虫 稚蚌 非寄生变态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选育群体与杂交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及其在低温条件下生长性能的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连续3年选育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作为选育群体(SP),选育群体与引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的杂交F_1代群体(HP),探究了这2个群体在低温条件下的生长性能及遗传多样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HP群体与SP群体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3.18±3.65)g和(12.20±3.14)g,变异系数(CV)分别为27.69%和25.74%。HP群体的体重和其他可测量性状的平均值均大于SP群体。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表明,2个群体体重(BW)和第3腹节宽(TASW)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HP群体的特定增长率(SGR)和绝对增重率(AGR)分别为(5.09±0.61)%/d和(0.26±0.60)g/d,SP群体的SGR和AGR分别为(4.94±0.57)%/d和(0.24±0.63)g/d,HP群体的SGR和AGR均极显著高于SP群体(P<0.01),表明HP群体相对于SP群体有着明显的生长优势。在遗传多样性方面,HP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7.9)略高于SP群体(Na=7.6)。HP群体和SP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3和0.62,均为高度多态。2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492(HP群体)和0.483(SP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75(HP群体)和0.663(SP群体),HP群体的H_e和H_o均略高于SP群体,表明HP群体相比SP群体有着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表明,2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1556,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显著。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杂交育种 耐低温 生长性能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生态护坡净水系统构建技术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

摘要:针对水产养殖池塘原位净化处理方面的不足,研究构建了一种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结构,达到利用池塘塘埂坡的自然条件,配置适当管路器具净化养殖水体的目的。经过试验运行结果,可使养殖池塘内主要水质指标稳定在以下范围内:CODcr<30mg/L、NH_4~+-N<1.0mg/L、NO_3~--N<3mg/L、NO_2~--N<0.05mg/L,Do>4mg/L、p H值>7、透明度>30cm,并能降低各类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 池塘 生态护坡 构建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基投放对池塘表层底泥磷形态及底栖饵料生物培育效果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培养基投放对池塘表层底泥磷形态及底栖饵料生物培育效果的影响,为新型培养基在池塘生态健康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池塘中按不同比例[4.50×10~3(处理1)、1.35×10~4(处理2)、6.75×10~4(处理3)kg/ha]投放培养基,以不投放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设2个平衡。分别于春、夏、秋三季,每季度采集池塘表层底泥两次,测定不同磷形态含量;每月采集底栖饵料生物一次,统计其生物量。【结果】投放培养基后,池塘底栖水蚯蚓的数量密度随培养基投放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摇蚊幼虫的生物量表现为:处理2(12.82 g/m~2)>处理1(10.77 g/m~2)>处理3(10.02 g/m~2)>对照(8.19 g/m~2),其中处理1、2、3分别比对照高20.85%、43.90%和12.50%。池塘表层底泥中总磷(TP)、无机磷(IP)、钙结合态磷(Ca-P)、铝吸附态磷和(Al-P)及弱吸附态磷(Labile-P)含量均表现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对照,即与培养基投放量呈正相关;各培养基投放处理组Labile-P含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Fe-P、Al-P和Ca-P含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Labile-P与Fe-P的平均含量分别高出对照27.00%和31.00%左右。【结论】在池塘中投放培养基可有效提高底栖饵料生物的生物量,其对池塘表层底泥不同磷形态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增加Labile-P和Fe-P的含量,尤其是Fe-P的增加有利于摇蚊幼虫培育,更好地为虾蟹类池塘养殖提供天然饵料。

关键词: 池塘 培养基 磷形态 季节变化 底栖饵料生物 培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鲫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控措施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目前报道的鲫鱼主要病害有大红鳃、鳃出血等,给鲫鱼产业带来近乎毁灭性打击。2016年7月初武汉汉南五湖养殖区某养殖户养殖的鲫鱼暴发大规模死亡,笔者接到用户求助后到现场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取样分析。本文就此次鲫鱼病害发病原因及防控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并与同行交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沙海蜇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6~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海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开展的定点调查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该海域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沙海蜇幼体首先出现在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弱的江苏省中南部近岸和长江口北部外海水域;随着水温回升,逐渐向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强的海域和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扩散,吕四近岸的出现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外海出现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7月下旬,随着沙海蜇伞径达到高峰值,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全面暴发的趋势。根据生长速度和出现率,把沙海蜇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发生初期,时间为6月上旬,出现率较低,个体较小;快速生长期,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现率逐渐升高,生长速度前期较快,后期略有降低;暴发期,时间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出现率和伞径均达到最大值,生长速度呈现持续降低趋势。监测夏季长江口近海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对于预测当年伏季休渔后东黄海的沙海蜇暴发和对渔业生产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夏季 长江口 沙海蜇 数量分布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9月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的估计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全同胞组内相关法对9月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体长、体重、肉刺总数3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评估。以前期收集、保存的刺参群体为亲本,选取了健康刺参29头,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及人工刺激采卵授精方法,按照1雌配2–5雄的原则,构建了6个母系半同胞家系及23个父系全同胞家系,至9月龄时,分别抽取每个家系30–50个后代测定相应个体的体长、体重及肉刺总数,应用数量遗传学分析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刺参9月龄体长、体重和肉刺总数共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9月龄刺参体长雌性组分遗传力的估计值为0.87,雄性组分遗传力估计值为0.85,全同胞组分遗传力估计值为0.86;刺参体重雌性组分遗传力估计值为0.20,雄性组分遗传力估计值为0.73,全同胞组分遗传力估计值为0.46;肉刺总数雌性组分遗传力估计值为0.43,雄性组分遗传力估计值为0.32,全同胞组分遗传力估计值为0.37。t检验表明,体长、体重的雄性组分遗传力达到显著水平(P<0.05),全同胞组分遗传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肉刺总数的遗传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刺参 大规格苗种 体长 体重 肉刺总数 家系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增氧机优化配置研究

农家致富顾问 2017

摘要:根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揭示,近年来,由于无序、无度的开发我国海洋资源,近海渔业资源经过过度捕捞,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强度的人类海洋捕捞现状[1],始得传统渔业种类消失,海洋渔业资源衰减严重,我国的水产养殖也受到波及,处境不容乐观.鱼类因其味道鲜美、肉质可口、营养成分高等优点,是人类餐桌上的重要食物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确保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永续的发展,同时满足人类对鱼类资源的需求,必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关键词: 增氧机 优化配置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策略

山西农经 2017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国政府机关的主要分支就是事业单位,目前主要负责一些我国社会事业和福利事业等项目,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而在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就是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的良好财务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利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实施,有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方法和策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提供一些管理思路,以期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MHCⅡβ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结构和作用,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MHCⅡβ基因的全序列,其长度为1 472 bp,开放阅读框(ORF)747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分为信号肽区、肽结合区、Ig样区、跨膜区、胞质区。通过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卵形鲳鲹独立聚为一支,与其他鱼类亲缘关系较近,与两栖类和哺乳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利用同源性比对发现其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达到79%。qRT-PCR分析表明MHCⅡβmRNA在卵形鲳鲹13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和头肾中表达量较高,在鳍中表达量最低。感染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3 h后,卵形鲳鯵MHCⅡβmRNA在肠中显著上调表达;感染12 h后在肝中上调表达;感染24 h后在脾和头肾中显著上调表达,以上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卵形鲳鲹的免疫反应。

关键词: 卵形鲳鲹 MHCⅡβ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