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农村生态文明评价及城镇化对其影响——基于地市级层面的研究

宁夏社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综合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2015年全国市级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考察了城镇化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偏低,生态与智力是维度短板,欠发达城市是区域短板;区域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呈发达城市水平较高,但在生态维度上处于相对劣势,欠发达城市在经济、智力上处于劣势的特征;城镇化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且城镇化率为30%—60%的加速阶段这一作用最大。基于结论,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必须抓重点和补短板,因地制宜,注重城镇化作用。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 建设水平 城镇化影响 地市级数据 层次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地塞米松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用地塞米松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并探索最佳建模浓度,初步探究地塞米松致建鲤肝脏脂变的作用机理。建鲤活体取肝,用振荡切片机制备厚度为300μm的建鲤肝切片,27℃培养箱中预培养2 h。将试验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用含浓度为0.039 3、0.393 0、3.930 0、39.300 0、393.000 0 mg/L地塞米松的L-15培养基于27℃培养箱中培养12 h,空白对照组用L-15培养基培养相同时间,培养结束后,收集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中上清液和肝切片。参照试剂盒说明检测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肝切片匀浆中三磷酸腺(ATP)、总蛋白(TP)含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结果显示,建鲤肝切片经地塞米松诱导后,ATP含量变化不大;当地塞米松浓度为3.93 mg/L时,试验组的其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说明,用浓度为3.93 mg/L地塞米松诱导建鲤肝切片12 h可以成功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

关键词: 建鲤 肝切片 地塞米松 脂变 脂肪肝 糖皮质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南沙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5年11月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40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其中,底层鱼类21种,中上层鱼类3种,甲壳类16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可用来度量物种的生态优势度,秋季优势种类有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和锐齿(Charybdis acuta)2种(IRI≥1 000)。该区域内各站位质量渔获率为0.63~11.15 kg·h~(-1),平均为4.23 kg·h~(-1);尾数渔获率为84~885尾·h~(-1),平均为433尾·h~(-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0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64,Peilou均匀度指数(J')为0.59。分析表明,该海域渔获物以小型经济甲壳动物和经济幼鱼为主,渔获个体偏小,总体上多样性空间差异不大。与该区域2002年同月份的调查数据相比,目前渔获物多样性下降明显,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秋季 珠江口南沙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斗系统在渔船信息化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

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其精准的定位和短报文收发能力,为海洋渔业生产作业提供自主定位、遇险报警、船岸通信服务,对渔民安全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中结合北斗船载终端设备在沿海各省市渔船的安装和使用情况,指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希望北斗导航系统在海洋渔业上有更好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 北斗 渔船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单位科研副产品处置中存在的漏洞与弥补之策

中国农业会计 2017

摘要:"十三五"以来,我国各类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总额与科研项目数量均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科研副产品的数量也日益增大,类型逐渐增多。但由于科研副产品处置制度的匮乏以及少数科研人员法律基础知识的欠缺等原因,在科研副产品的处置上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以科研副产品的处置为研究视角,通过剖析我国科研单位在科研副产品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漏洞与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改善科研副产品处置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科研院所规范科研副产品的处置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 科研单位 科研副产品 处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升温苗成活率的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更好地控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苗种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对采用室内控温、控光技术促熟产卵、孵化培育的升温刺参苗与常规温度刺参苗比较出苗成活率、发病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升温苗的成活率比常温苗提高15.8%,发病率降低10.2%,经济效益提高21.6%。该结果为刺参人工育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升温苗 成活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蛎塭池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长沙湾牡蛎塭池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及其对养殖牡蛎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牡蛎塭池水体、悬浮物、养殖牡蛎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质量浓度分别为6.62~21.2 ng·L~(-1)(均值9.87 ng·L~(-1))、92.9~355μg·kg~(-1)(均值198μg·kg~(-1))、12.7~17.4μg·kg~(-1)(均值15.5μg·kg~(-1))和247~615μg·kg~(-1)(均值322μg·kg~(-1))。塭养区悬浮物平均含量高于塭养区外,但是差异不显著。塭养区水中多环芳烃平均含量与塭养区外相近,悬浮物中多环芳烃含量高于塭养区外,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均值低于塭养区外。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组成以3环为主,其次是4环。来源解析表明该区域多环芳烃主要源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受养殖区周边燃煤发电工业的影响。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塭养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低于效应区间低值,对养殖牡蛎安全潜在风险小,但是芴和蒽等同系物的含量介于效应区间低值和中值之间,可能会对塭养牡蛎养殖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鱼塭养殖 多环芳烃 牡蛎 生态风险 沉积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芽孢杆菌制剂中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7

摘要:为了解不同剂型渔用芽孢杆菌制剂中优势菌株情况,本研究对市售4种不同类型、使用效果良好的芽孢杆菌制剂进行培养分离、革兰氏染色和16S r RNA测序鉴定。结果显示:酶制剂中地衣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饲料添加剂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群,复合菌中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群,粬种中的主要菌群为地衣芽孢杆菌。据结果推测,地衣芽孢杆菌为目前水产养殖业较为普遍使用的芽孢杆菌。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分离 鉴定 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呼肠孤病毒HZ08株抗体IPM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水产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检测草鱼呼肠孤病毒HZ08株(HZ08)抗体的免疫学方法,本实验以接种HZ08病毒的细胞培养板为抗原板,以免疫弱毒疫苗的草鱼血清为抗体,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GCRV HZ08血清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实验(IPMA)方法,并对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与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及对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效果等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HZ08株种毒按照1×103拷贝/μL浓度接种后72h固定,HRP-Ig G二抗1∶1000稀释,待检血清1∶100稀释时效果最佳;该IPMA方法与草鱼阴性血清、免疫细菌三联疫苗的草鱼血清、感染GCRV JX0901(GCRVⅠ型)的草鱼血清无交叉反应;GCRV HZ08株阳性血清稀释至1∶800时仍能检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实验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符合性实验结果显示,该IPMA方法与ELSIA方法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7%和87.5%;用建立的IPMA方法检测草鱼出血病弱毒疫苗免疫草鱼,免疫2周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对现地送检的126份草鱼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平均检出阳性率为72.2%。研究表明,建立的HZ08株IPM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为GCRVⅡ型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及抗原抗体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关键词: 草鱼 呼肠孤病毒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实验 抗体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氟辛酸(PFOA)对菲律宾蛤仔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分别暴露于0.2、2、20μg·L-1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中,在处理后第1、3、6、10、15、21天分别取样,测定整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PFOA对菲律宾蛤仔组织SOD、CAT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低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1天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高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6天达到最低;暴露1~15 d,低浓度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CAT活性在暴露第6天得到显著诱导,其余时间基本处于抑制状态;中浓度组POD活性在暴露第3天即达到最高,高浓度组POD活性基本一直处于抑制状态;随着PFOA暴露时间的延长,菲律宾蛤仔组织LPO含量呈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浓度组中EROD的活力都显著被诱导(P<0.01),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中高浓度组的GST活性在胁迫期间变化比较显著,呈现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PFOA暴露能够引起菲律宾蛤仔组织抗氧化酶和生物转化酶的变化,可以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作为指示早期海洋PFOA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PFOA 菲律宾蛤仔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系 生物转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