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红树林土壤细菌群落16SrDNAV3片段PCR产物的DGGE分析

微生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土壤中抽提微生物总DNA ,直接扩增 16SrDNAV3片段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和分子克隆技术分析 16SrDNAV3片段的多态性 ,发现地域因素和红树品种都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因素。通过对杯萼海桑土壤 16SrDNAV3片段PCR产物两个DGGE条带进行分子克隆、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 ,发现每个DGGE条带包含着许多不同的 16SrDNAV3片段 ,并且其中多数为NCBI未收录的序列。这表明DGGE和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可行方法。

关键词: 红树林土壤 16SrDNA 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尿素在砖红壤中的淋失特征 Ⅰ.NH_4~+-N的淋失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大型模拟土柱研究不同尿素施用量与砖红壤中NH4+-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渗漏液 中20 cm处NH4+-N的最高浓度值与施肥量大小成正相关,60 cm和120 cm处渗漏液中NH4+-N浓度值与施肥量关 系不大,但120 cm处渗漏液中NH4+-N浓度仍超过水体富营养化标准0.2 mg/L。在砖红壤中,尿素以NH4+-N形态 大量淋失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尿素 NH4+-N淋溶 砖红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柱花草为受体表达口蹄疫病毒外壳蛋白VP1的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口蹄疫病毒外壳蛋白VP1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LBA4404中,采用叶盘转化法转化柱花草(Stylosanthesspp.)栽培品种热研二号柱花草(S.guianensiscv.ReyanⅡ),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 blot和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VP1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柱花草植株的核基因组中。经RT-PCR、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VP1基因已在转基因柱花草中获得转录。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柱花草 VP1基因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叶枣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中国南方果树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皮属2个种的染色体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黄皮[C 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和山黄皮[C lausena lansium-olens(B lanco.)M err.]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表明:2者均为2n=2x=18;黄皮的核型公式为2n=18=16m+2sm,山黄皮的核型公式为2 n=18=14 m+4 sm,均为“1 A”型,几乎对称,为较原始类型。简单探讨了2者亲缘关系。

关键词: 黄皮 山黄皮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台农1号杧果耐贮性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钩瓣叶蜂3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记述了采自四川的钩瓣叶蜂属3新种:九寨钩瓣叶蜂MacrophyajiuzhainaChenetWei,sp.nov.,乐怡钩瓣叶蜂MacrophyaleyiiChenetWei,sp.nov.,细瓣钩瓣叶蜂MacrophyaparviserrulaChenetWei,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新种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旱害及抵御植物旱害途径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植物旱害类型;植物抵御干旱反应的途径;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以及植物抗旱的机制;农业上如何使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和化学物质避免干旱的危害。简述了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优良抗旱高产品种的进展。为农业抵御和降低干旱危害,培育抗旱农作物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干旱 植物旱害 抗旱育种 抗旱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大豆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含有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双T-DNA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经农杆菌EHA101介导,采用子叶节转化法转化大豆,使用除草剂Glufosinate作为筛选剂,获得了一批携带有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转化效率为2.0%,共转化频率及实际转化率分别为56.25%、1.12%。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玻璃苣D6D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上。RT-PCR检测结果显示,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关键词: 共转化表达载体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转基因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粗榧的离体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