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香蕉果实SMART cDNA文库的构建及利用PCR方法筛选香蕉Actin2基因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at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提取果实少量总RNA,经15-25轮LD-PCR扩增获得全长ds-cDNA,构建了海南主栽的食用香蕉巴西蕉(Musa AAA Group Cavendish)果实的cDNA文库。所构建的文库容量为5×106Pfuml-1,重组率93%。利用此cDNA文库,采用96孔板PCR法筛选香蕉Actin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序列全长1723bp,编码区长1134bp,编码378个氨基酸,与蝴蝶兰Actin2基因序列同源率达83%,已递交GenBank,接受号692696。

关键词: 香蕉 果实 SMARTcDNA文库 96孔板PCR Actin2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基因枪法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园艺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菇菌株V1308对潮霉素、卡那霉素、遗传霉素、膦丝菌素的抗性测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潮霉素敏感,而对其它三者不敏感。进一步测定结果显示,潮霉素的最低筛选浓度在PDSA固体培养基上为75μg·mL-1,在PDSB液体培养基中为50μg·mL-1。以含有35S启动子、gus报告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CAMBIA1301为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法对草菇菌丝体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基因枪的最佳轰击参数为:氦气压力1100Psi,真空压力87·88kPa,靶距离6cm,轰击次数1次。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gus基因已整合进V1308基因组中。GUS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证明,gus基因在V1308菌丝体中获得了表达。草菇出菇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草菇和对照都能正常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组织分离长出的菌丝体经GUS组织化学检测,证明了外源基因gus能够在转基因草菇的菌丝体中稳定表达。

关键词: 草菇 基因枪 遗传转化 gus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渭北几种柿树的叶片结构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渭北旱区火柿、水柿、木洼柿和柿属君迁子气孔形态和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柿树对干旱有一定的适应性,其气孔的大小与气孔指数呈正相关,气孔在中午表现出“午休现象”;干旱影响柿树叶片的形态建成,表现为春季叶片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细胞密集度大于其秋叶。从柿树叶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上看,柿树具有偏旱生植物的倾向。

关键词: 柿树 结构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嫩果型椰子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杀菌剂对杧果采后病害的控制效果

植物保护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果炭疽病菌和果蒂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咪鲜胺.异菌脲对炭疽菌的毒力最高,EC50和EC75分别为0.12μg/mL和0.27μg/mL、其次为咪鲜胺。而与果炭疽病菌相比,4种杀菌剂对果蒂腐病菌生长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异菌脲对蒂腐病菌的毒力较高,EC50和EC75分别为0.35μg/mL和0.82μg/mL。采后病害防治试验表明,267μg/mL咪鲜胺.异菌脲常温浸果3~5 min,贮藏15 d,对炭疽病的防效达91.07%,防治效果最佳。供试4种杀菌剂对蒂腐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仅有1 250μg/mL异菌脲常温浸果1 min对蒂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经综合评价,咪鲜胺.异菌脲对控制果采后病害发生效果最好。

关键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杧果炭疽病 杧果蒂腐病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雾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应用

果树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珍珠莲雾为试材,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5μL ISSR反 应体系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Buffer(不含Mg2+)、2.0 mmol/L Mg2+、0.2 mmol/L dNTPs、Taq DNA聚合酶1.5 U、引 物0.2 μmol/L、模板1.0 ng/μL。此外,加入1.6%的甲酰胺有利于减轻背景噪音的干扰。并利用该优化体系对12个连 雾类型和2个近缘种进行了ISSR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稳定可靠。

关键词: ISSR 莲雾 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花草RAPD品种鉴定方法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柱花草不易从种子表型进行品种区分、品种真实性缺乏有效的早期鉴定技术,尝试建立柱花草种子RAPD品种鉴别方法。选取11个柱花草品种,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种子中提取总DNA。在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下,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条构建指纹图谱。4条引物总扩增带45条,其中多态性带42条,多态带比率达93.3%。通过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可靠性评估。11个品种的聚类情况与其亲缘关系相符合,表明依据图谱上的DNA带进行品种鉴定是可信的。本研究首次为柱花草种子的品种鉴定提供了完整的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关键词: 柱花草 种子 品种鉴定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proteinase omega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初步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技术从番木瓜基因组中克隆了proteinase omega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5′侧翼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到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同源性为96%,长1039bp的5′端侧翼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同源片段。预测5′端侧翼序列有两处基础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TSS)分别为是A,T。在基础启动子区域都存在TATA-box,上游发现多处CAAT-box,G-box,I-box等顺式作用元件和AT富含区。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并用基因枪轰击番木瓜的叶组织,GUS基因瞬间表达结果表明,该长1039bp的5′端侧翼序列具有驱动GUS基因在乳管中表达的功能。该启动子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启动子的功能和开发番木瓜作为生物反应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番木瓜 proteinase omega 启动子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血型转换功能的咖啡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遗传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大粒种咖啡(Coffea liberica)和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中分离克隆到了α-半乳糖苷酶(α-D-galactosidase)cDNA的开放阅读框架即编码区,分别记为Gal-D与Gal-Z,长度与已发表的小粒种咖啡cDNA编码序列相同均为1 089 bp,同源性与已发表的小粒种咖啡cDNA编码序列相比分别为98.7%和99.27%。将克隆到的Gal-D与Gal-Z用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分泌甲醇诱导型)和pGAPZαA(分泌组成型)成功地构建了如下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Gal-Z,pPICZαA/Gal-D和pGAPZαA/Gal-D,并转入酵母宿主菌GS115进行了发酵表达研究。实验得出工程菌株pPICZαA/Gal-D/GS115的重组表达产物酶活最高可达48.22(U/mL),对发酵产物进行了SDS-PAGE电泳,得到一条清晰的主条带。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cDNA克隆 咖啡豆 B→O血型转换 P.pastor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P番荔枝园生草栽培效应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传统的果园土壤管理是以中耕除草为主的“清耕制”。在该方法的长期管理下,土壤有机质大量消耗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补充,结果土壤理化性状逐步劣化,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旱坡地果园还形成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水土得不到保持。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覆盖作物的一种果园土壤管理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