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苏沿江地区以大麦为主体的间套作种植方式初探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大麦的栽培习性,介绍了江苏沿江地区以大麦为主体的几种间套作种植方式,指出了这些种植模式带来的一些新问题,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改进的地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结合限制的多任务学习策略及其应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义任务之间的偏序限制,基于偏序限制可以联系原先独立的任务.分析偏序限制的应用,给出一个协同演化的多任务学习框架,它反复地通过各个任务的独立演化以寻优,通过联合调整以结合偏序限制.给出本框架在构建猪肉预冷损耗曲线过程中的应用:考虑了低湿损耗曲线与中湿损耗曲线间的偏序关系,利用协同演化,在样本量很少时,也能获得合理的低湿和中湿损耗曲线.对于4个标准测试函数的测试显示了本策略对于一般问题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任务学习 半监督学习 多目标优化 协同演化 偏序限制 猪肉预冷损耗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
《玉米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玉16(JB×Y53)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选用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556对SSR引物,对玉米农艺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并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556对SSR引物对亲本Y53、JB及其F1进行多态性检测,获得85对多态性引物,多态率为15.3%,其中有76对引物扩增带型清晰,可用于后续QTL的研究工作。共检测到3个与抽穗期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16%~14.10%;6个与株高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01%~15.83%;6个与穗位高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9.58%~31.89%;4个与茎粗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84%~11.05%;2个与雄穗分枝数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21%~24.76%;2个与雄穗长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56%~7.67%;2个与散粉期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4%~16.7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哒嗪·茚虫威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1%哒嗪.茚虫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2~1.5 kg/hm2,药后3 d的杀虫效果为88.54%~92.94%,与225 mL/hm215%茚虫威悬浮剂(90.42%)一致,明显好于2 250 mL/hm220%哒嗪硫磷乳油(81.58%);药后14 d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分别为91.20%~92.27%、93.86%~98.55%,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各单剂的防效。21%哒嗪.茚虫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2~1.5 kg/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均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关键词: 21%哒嗪·茚虫威 稻纵卷叶螟 杀虫效果 保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不同碘、硒水平对绒山羊绒生长相关激素及酶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碘和硒对辽宁绒山羊非产绒期和产绒期血液中褪黑激素(MT)、催乳素(PR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生长激素(G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以及脱碘酶(DIO)的影响,选择36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8.0±2.94)kg)的2周岁辽宁绒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个水平的碘(0、2和4 mg/kg,DM)和2个水平的硒(0和1 mg/kg,DM)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非产绒期,日粮添加碘显著提高了血液中GH和IGF-1的浓度,降低了血浆MT的浓度(P<0.05),对PRL、TPO和DIO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硒对血液MT、PRL、GHI、GF-I和TPO没有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DIO的浓度(P<0.05)。2)产绒期,日粮添加碘极显著提高了血液中IGF-I的浓度(P<0.01),对MT、PRL、GH、TPO和DIO浓度没有影响。添加硒则显著提高了DIO的浓度(P<0.05),对血浆MT、PRL、GHI、GF-1和TPO没有影响。通过2个阶段的比较,综合碘促绒生长作用,推断碘或甲状腺激素促进山羊绒生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GF-I分泌途径实现的;硒仅提高了血液中脱碘酶的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