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BLG基因敲除牛乳腺上皮细胞系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BLG基因敲除牛乳腺上皮细胞系(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MECs),同时检测BLG基因敲除后对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体外切割试验筛选获得靶向牛的BLG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序列的3条sgRNA,与CRISPR/Cas9表达载体电转染入bMECs,利用浓度为1.8μg·mL-1嘌呤霉素和6μg·mL-1稻瘟菌素双药筛和PCR分析鉴定获得BLG基因编辑的单克隆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WB)验证细胞BLG表达;绘制生长曲线和CCK-8试验检测BLG基因敲除对bMECs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根据sgRNA序列,对基因组上潜在脱靶位点进行PCR测序分析。经筛选和PCR序列分析,共筛选获得了9株BLG基因编辑细胞株,其编辑效率为90%(9/10),其中4株细胞株BLG基因大片段删除。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单克隆细胞株编辑位点呈现片段插入缺失和碱基替换等多种编辑类型,WB结果显示敲除细胞株BLG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细胞生长曲线和CCK-8检测结果表明BLG基因敲除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果构建了牛乳腺上皮细胞BLG基因高效敲除方法,BLG基因敲除后可显著影响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为探究BLG敲除牛在乳腺上皮细胞水平探究其功能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关键词: BLG基因 牛乳腺上皮细胞系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MABR膜对比微生态制剂对河蟹池塘水质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探明MABR膜与微生态制剂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带来的不同影响,本研究以扣蟹培育阶段作为背景条件,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分别使用MABR膜和微生态制剂,通过测定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定量分析,河蟹营养品质分析,探究两种水处理方式对于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和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Ⅱ组的方式对于水质改善效果最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池塘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总磷、总氮、COD的含量,同时,所培育河蟹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总氨基酸和必须氨基酸含量最高(P<0.05)。而Ⅰ组方式可显著增加浮游生物量(P<0.05),且必须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MABR膜与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河蟹养殖池塘的水质,并且还可提高所培育河蟹的营养品质。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研究
《种子科技 》 2024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药剂在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效,选取40%吡唑·王铜悬浮剂、铜锌肥可湿性粉剂、84%王铜水分散粒剂、20%噻唑锌悬浮剂(碧生)、20%噻菌铜悬浮剂等不同药剂进行大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取的药剂当中,在第2次施药7d后,40%吡唑·王铜悬浮剂900 g/hm2(T2)处理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了 68.33%,与其他用药处理防效相比达显著性差异(P<0.05).淮安市淮阴区水稻种植中每隔7 d喷施1次40%吡唑·王铜悬浮剂,持续2次,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效良好,而且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建议推广及应用.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段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的反应原性,探究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可能的抗原优势片段。本研究通过PCR、克隆技术将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的编码基因分别插入表达质粒pET32a,经IPTG诱导、Ni柱纯化、透析后,获得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8~101 aa片段(P-1#)、58~101 aa片段(P-2#)、101~158 aa片段(P-3#)、8~194 aa片段(P-4#),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与p30蛋白免疫兔血清和ASFV阳性猪血清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上述片段均获得诱导表达及纯化,表达形式有可溶性表达(P-1#、P-3#)和包涵体表达(P-2#、P-4#)。各片段以1.0 mg/L包被时,p30免疫兔血清与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4种片段均能发生免疫反应,ASFV阳性猪血清与P-4#、P-1#反应较佳,与P-3#反应中等,与P-2#反应最弱。综上,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反应原性的差异为认识p30抗原优势区域提供了数据,这将有助于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抗原的科学筛选。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30蛋白 氨基酸序列片段 反应原性


化控剂和喷施时期对夏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浓度、类型化控剂和喷施时期对夏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江玉877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喷施二氢卟吩铁0.009 g/hm2,调环酸钙7.5、15 g/hm2,抗倒酯37.5、75 g/hm2,以外施清水为对照,测定化控剂喷施后玉米株高动态变化及对成熟期玉米茎秆形态、力学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喇叭口期喷施二氢卟吩铁使玉米每穗粒数增加10.3%,穗长伸长13.2%,穗粗增加4.3%,秃尖长缩短42.6%,玉米增产10.2%.此外,该处理还显著加快化控后玉米0~5 d内营养生长速度,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分别提高6.3%和7.5%,增加玉米茎粗和节间长,提高了基部第2节茎秆抗折力.综上,大喇叭口期喷施0.009 g/hm2二氢卟吩铁可以改善夏玉米茎秆农艺性状,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还能优化穗粒结构,增加玉米产量.


有机氮部分替代无机氮对高砂土西瓜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以西瓜品种"美都"为试材,研究等氮施肥条件下单施化肥(SNF)、有机氮替代20%无机氮(SNF+OF1)和有机氮替代30%无机氮(SNF+OF2)对土壤肥力和西瓜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索最佳有机肥氮替代比例,以期为泰州市姜堰区高砂土设施西瓜栽培提供合理施肥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SNF处理相比,SNF+OF1和SNF+OF2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速效钾增幅均超过50%;普遍提升了西瓜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增产2.33%~11.82%,增幅随替代比例增加而增大;改善了果实营养品质,显著提升西瓜可溶性糖含量11%左右,降低硝酸盐含量高达20%.主成分分析显示SNF+OF2 处理综合得分最高.综上,SNF+OF2处理较适合高砂土西瓜种植,与SNF处理相比,SNF+OF2处理增产11.82%,西瓜氮磷钾含量和可溶性糖分别增加4.46%、6.01%、8.55%和10.86%,硝酸盐降低21.68%.


基于短视频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叙事策略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在国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背景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弘扬工作,策划创制了 9部以优秀农业科学家、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及团队典型事迹为主题的原创系列短视频,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系列短视频在叙事视角层面,以限知视角为主,全知视角为辅,利用多元视角展现立体的人物故事,通过内视角的叙事手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叙事结构层面,采用板块式结构进行价值链接,运用递进式逻辑传递情感氛围,同时以并列式的叙事结构丰富视频的情感呈现;在叙事内容层面,利用紧凑的节奏和舒缓的情感表达构建情感氛围,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激发观众情感认同,以朴素真实的话语与公众建立情感联结.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学家精神系列科普短视频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3个维度解析农业科普短视频的制作手法,旨在为农业科普短视频的制作探索新范式与新路径,进而促进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有力传播.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价值引领 科普短视频 叙事策略 叙事视角 叙事结构 叙事内容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施药频次对水稻穗颈瘟防控效果及糙米中药剂残留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常用的8种杀菌剂施药不同次数后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及在收获后稻米中的最终残留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不同杀菌剂施药1次、2次和3次后在稻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及其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相同药剂施药次数越多,对稻瘟病防治效果越好,但稻米最终残留量也越高。施药1次,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防治效果>90%;施药2次,三环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防治效果>90%;施药3次,三环唑、稻瘟灵和嘧菌酯防治效果>90%。除稻瘟灵施药3次后最终残留超过最大残留限,其余药剂均未超标。综上所述,采用三环唑、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分别在水稻破口期及齐穗期施药1次,能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无残留风险,适用于水稻绿色生产。


生姜应答间/套作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CSCD
摘要: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重要的药食两用作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姜喜阴,生产中常采用遮阴栽培,合理的生姜间/套作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研究综述了间/套作对生姜生长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构建简易、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姜产业提供参考;提出了生姜间/套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根际微生态协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生姜在间/套作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