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LabelmeP1.0"提取的高粱维管束参数与农艺性状关联研究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茎秆维管束对作物机械支撑和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高通量导出作物茎秆切片的维管束参数,本研究开发了基于Labelme标注图片和Python编程语言的方法“LabelmeP1.0”。利用该方法导出了92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茎秆维管束和区域相关的26个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中归纳了各区域面积以及和维管束数量、大小、位置、比例和密度相关的15个参数作为核心指标。研究还发现,高粱维管束性状和农艺学性状关系密切,维管束数目、密度与穗重、粒重和一级枝梗数正相关。进一步可将资源材料分为3类,分别为矮粗薄皮、种子少和维管束大而多的类Ⅰ,高个细茎、种子少和维管束少而稀的类Ⅱ,以及矮粗厚皮、种子多和维管束数多的类Ⅲ。本研究可为禾本科作物的茎秆解剖学结构参数研究提供技术和新思路。


叶面施氮对芹菜叶绿素含量及代谢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芹菜(Apium graveolens)是我国重要的绿叶类蔬菜,营养丰富,品种多样。芹菜食用部位的叶绿素含量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氮肥对芹菜叶绿素含量及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以‘紫衣仙子’‘赛雪’‘四季西芹’‘黄太极’‘宁芹1号’五个品种的芹菜为材料,开展不同浓度氮肥叶面喷施处理试验。通过比较分析各组芹菜植株表型差异,测定芹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现:5、20和50 g·L~(-1)的氮肥处理分别促进了芹菜叶片中叶绿素a、总叶绿素及叶绿素b的积累,且20 g·L~(-1)氮肥处理提升了各试验芹菜品种中叶绿素含量。氮肥喷施对各品种芹菜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赛雪’在20 g·L~(-1)氮肥喷施后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5 g·L~(-1)氮肥可促进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20 g·L~(-1)氮肥喷施主要提高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Agglt X、Ag HEML、Ag HEM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芹菜叶绿素含量;50 g·L~(-1)氮肥对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Ag HCAR、Ag PAO表达下调作用更明显,且能促进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比值提升。研究对促进芹菜叶绿素含量的最适氮肥处理浓度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


贵州地方鸡种主要疫病流行情况监测
《中国畜禽种业 》 2023
摘要:为充分了解贵州地方鸡种常见疫病流行情况,做好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提高贵州地方品种鸡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2021年采集贵州乌蒙乌骨鸡、威宁鸡、普定高脚鸡、兴义矮脚鸡、黔东南小香鸡、赤水乌骨鸡、长顺绿壳蛋鸡和瑶山鸡8个贵州地方鸡种鸡场(户)的血清、泄殖腔棉拭子和肿瘤样本,开展贵州地方鸡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8个贵州省地方鸡种禽白血病阳性率为10%~76.66%;新城疫抗体水平较为理想,但禽流感抗体水平不整齐,威宁鸡、赤水乌骨鸡、兴义矮脚鸡、黔东南小香鸡和普定高脚鸡需加强禽流感疫苗接种,均未检出禽流感和新城疫感染病例;除贵州乌蒙乌骨鸡和威宁鸡外,其他6个贵州地方品种泄殖腔棉拭子中均分离出大肠杆菌菌株,普定高脚鸡和赤水乌骨鸡的泄殖腔棉拭子中分离出沙门氏菌菌株,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8个贵州省地方鸡种中仅发现一例肿瘤病变。可见,贵州地方鸡种抗病性加强,常见流行疾病为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不同区域、不同品种流行情况并不一致,需因地制宜,制定各场相应的防控净化措施。


贵州多花木兰根际溶磷菌株的鉴定及代谢组学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溶磷菌如何响应和应对缺磷,将难溶性磷转变成可溶性磷的机制.利用贵州多花木兰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溶磷菌株PD19-4,设置无磷(CK)、难溶性磷(UP)和可溶性磷(SP)3 种磷元素条件下培养,并采用 LC-MS/MS 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磷元素条件下培养产生的差异代谢物.经形态学鉴定、理化特性比较和 16S rDNA序列比对 NCBI数据库,发现PD19-4 与巴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etica)最相似,且同源性达 99.65%.代谢组分析发现:(1)菌株代谢物共鉴定出 253 个.CU(CK∶UP)、CS(CK∶SP)和US(UP∶SP)中差异显著下调的代谢物有 68、101 和 108 个.代谢物中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和核苷酸类差异物最多;(2)与CK相比,UP和 SP中共同上调较明显的代谢物有磷酸糖类D-甘露糖 6-磷酸、D-木酮糖-5-磷酸和核酮糖-5-磷酸类物质,且仅在 UP 中最活跃的代谢物是 D-葡萄糖-6-磷酸和 2-脱氧核糖 1-磷酸.与 UP 相比,CK 和 SP 中有机酸类精氨基琥珀酸差异倍数较大且相反,分别为 17.28 log2FC 和-17.28 log2FC;(3)KEGG注释和富集,与 SP相比,CK和 UP都共同富集在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途径、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及 ABC转运体通路.仅在 US中富集的代谢通路有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综合以上,溶磷菌株从可溶性磷转到难溶性磷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同时增强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来提高溶磷性.


家禽养殖中疫病防控要点
《现代畜牧科技 》 2023
摘要:禽流感对于家畜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可通过呼吸、消化、生殖、神经等方面的疾病传播,这些疾病会降低家畜的存活率、减缓它们的成熟,并降低它们的繁殖能力以及品质.该文旨在探讨如何采取一系列科学的、实用的、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家禽的患病风险,尽可能地减小其带来的损失.


柏果–盘州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
《食药用菌 》 2023
摘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柏果–盘州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大型真菌资源。采用样方及随机路线法在该生态功能区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174份,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生态功能区分布有大型真菌196种,隶属于2门,6纲,17目,55科,102属;优势科以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为主,共68种,占总种数的34.69%;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裸脚伞属Gymnopus和蘑菇属Agaricus等8属,共62种,占总种数的31.63%;五种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针阔叶混交林117种、阔叶林65种、针叶林59种、灌木9种和草地5种。经济价值分析显示:食用菌44种,药用菌18种,毒菌20种,食用兼药用菌10种。
关键词: 柏果–盘州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大型真菌 优势科属 真菌名录 物种多样性 资源评价


猕猴桃溃疡病菌不致病菌株G230的鉴定及形成原因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田间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致病力丧失的分子机制,针对从猕猴桃果园中分离获得的1株不致病菌株G230,通过特异性引物检测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并设计引物检测其是否由已知遗传变异引起,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基因表达、超敏反应和荧光素酶报告菌株检测确定引起菌株G230致病力丧失的原因。结果表明,不致病菌株G230为Psa生物型3(Psa3),其致病缺陷不是由已报道的遗传变异引起;基于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菌株G230中的hrpS基因被转座子ISPsy36插入破坏,导致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不能正常表达;而在不致病菌株G230中表达hrpS基因后能恢复其T3SS功能,使其具备致病能力及激发非寄主超敏反应的能力。表明转座子ISPsy36插入hrpS基因内部可以破坏Psa的T3SS功能进而使其丧失致病力,这是自然条件下Psa3丧失致病力的一种新型机制。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致病性 转座子 Ⅲ型分泌系统 hrpS基因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黔东南州533个农户调研数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夙愿的现实需要.文中通过构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测量维度,围绕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利用黔东南州533个农户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村生活时间对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学历越低、家庭年收入越少、需求程度越低和信息公开越少反而农户参与行为发生概率越高.3)农户身体越健康、家庭离村委会越近、家中耕地面积越多、对治理项目了解程度越高、越认可人居环境治理和社会关系网络越好,则农户参与行为发生概率越高.综合看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治理需同农村文化习俗、经济水平和地理条件相协调,同农户实际需求相适应.


2022-2023年贵州黔南肉牛血液原虫感染情况调查
《畜禽业 》 2023
摘要:为了解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规模化养殖场肉牛和放牧肉牛血液原虫感染的情况,通过牛颈静脉无菌采血制血涂片,采用甲醇固定,利用美蓝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及瑞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鉴定,对该地区 298份肉牛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黔南地区肉牛血液原虫感染率为37.9%,平均感染强度为9.82%;感染原虫主要有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牛边缘边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 5 种,双芽巴贝斯虫的感染率最高(39.8%),其次是大巴贝斯虫(29.2%),牛边缘边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 15.9%、14.2%、11.5%;感染高发季节为4-9 月,与蜱虫高繁殖季节一致,5 种常见肉牛血液原虫均为牛蜱传性;散养户肉牛总感染率为48.5%,高于规模化养殖场肉牛感染率(32.7%);在生长阶段中日龄越小的肉牛感染率越高,感染的原虫种类也越多,其中,1 岁以内犊牛感染率达 23.2%,其次是 1~2 岁肉牛(感染率为 12.7%),3 岁以上肉牛感染率为2%;肉牛血液原虫多重感染情况以双芽巴贝斯虫和大巴贝斯虫同时感染类型为主,1 岁以内犊牛多重感染率较高,占该生长阶段感染率1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