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鉴定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地方品种蕴藏着许多重要农艺性状的优良基因资源,是高粱遗传改良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利用 10 个表型性状和 23 对 SSR引物对 373 份贵州省高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调查,并筛选鉴定核心种质资源.结果表明,373份高粱种质表型调查显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部分表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SR标记扫描共获得了 85 个标记位点,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 0.59,Nei's多样性指数为 0.3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2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贵州高粱地方种质不能根据来源地聚集在一起,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利用 Core hunter 软件构建的贵州高粱核心种质包含111 份材料,等位基因覆盖度为 95.24%.核心种质和所有种质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相关遗传指标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也显示,核心种质能够很好地代表全部种质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可为贵州高粱的品种改良、优良基因挖掘以及种质创新打下基础.


长日照条件下2个热带玉米自交系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长日照条件下2个热带玉米自交系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揭示玉米在长日照下的开花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光敏型(FT32)和光钝型(FQR273)热带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技术筛选差异蛋白,并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网络.[结果]从长日照条件下FT32和FQR273热带玉米自交系4叶期叶片样品鉴定出6082个有效蛋白,其中显著差异蛋白605个(107个上调表达,498个下调表达).605个差异蛋白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共79个条目,其中在生物学过程分类中,主要注释为翻译过程、谷胱甘肽代谢过程和蛋白质折叠;在细胞组分分类中,主要注释为膜整体组分、细胞质和叶绿体;在分子功能分类中,主要注释为ATP结合、金属离子结合和核糖体结构组成.有140个差异蛋白富集到13条KEGG信号通路,其中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磷酸合成、核糖体代谢和翻译过程是玉米叶片在长日照条件下的关键途径.对被功能注释的196个蛋白进行归类和深入分析,根据生物学功能将其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活性氧(ROS)体内平衡(33个)、蛋白代谢(59个)、相关转移酶(25个)及其他功能(79个).[结论]在长日照条件下,光敏型FT32玉米相对于光钝型FQR273的ROS体内平衡能力和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及相关转移酶活性均呈下调表达,其他功能蛋白种类繁多且功能复杂,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在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感FT32玉米叶片以核糖体代谢和翻译过程为主的调控系统,维持玉米正常生长.
关键词: 热带玉米 长日照 串联质谱标签(TMT) 蛋白质组学 功能注释


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粮油与饲料科技 》 2023
摘要: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抗旱性,具体是指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不仅能生存,还能保持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代谢水平,能够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在释放之后能很快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上对干旱的响应,主要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适应性、渗透调节物质及干旱胁迫下的激素反应与抗氧化系统等。


高原山区"稻+鱼+鳖"共生关键技术
《科学养鱼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贵州6种花椒精油含量测定及组成成分比较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23
摘要:采用蒸馏法,对在贵州不同地域生长的6种3年生花椒资源开展了精油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成分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种花椒资源精油含量为7.5~23.2 mL/kg,遵义新舟青花椒的精油含量最高.6种花椒资源精油共检测出24种化合物成分,其中13种烯类、6种醇类、4种烷类、1种醛类,其共有组分数1个.红花椒以桉叶油素、柠檬烯为主,含量较高,分别达38.22%、35.50%;青花椒以芳樟醇为主,含量在50.71%~94.40%.


烟秆生物炭对贵州坝区杂交稻生长的影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摘要:为了探明烟秆生物炭对贵州坝区杂交稻生长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对杂交稻晶两优534在不同烟秆生物炭浓度下的分蘖、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入烟秆生物炭对杂交稻晶两优534生长存在影响。分蘖期和抽穗期C3浓度的分蘖数高于对照C0,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齐穗期杂交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表现为C0﹥C3﹥C2﹥C1,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施入适量的烟秆生物炭能够增加杂交稻齐穗期的干物重,且C1浓度与对照C0的叶片干重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茎鞘干重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成熟期考种数据表明,施入适量的烟秆生物炭能够增加成熟期晶两优534株高、一次枝梗数和千粒重,但有效穗数、穗长、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实粒数以及结实率6个性状在各处理间差异未到达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将为烟秆生物炭在贵州坝区杂交稻生产中的利用提供指导。


氟吡菌胺和喹啉铜在黄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氟吡菌胺和喹啉铜在黄瓜上的残留行为,评估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方法]在黑龙江、山东省等12地进行了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2种农药在黄瓜上的残留和消解动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进行样品中氟吡菌胺及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和喹啉铜定量分析.[结果]氟吡菌胺和喹啉铜在黄瓜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规律,半衰期为2.38~5.92、2.04~3.09 d;试验过程中2,6-二氯苯甲酰胺残留量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宏基因组解析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溴氰虫酰胺胁迫对小菜蛾肠道酶活、微生物菌群、相关功能基因及抗性基因的影响,为双酰胺类杀虫剂处理小菜蛾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浓度为0.15 mg/L溴氰虫酰胺浸叶饲喂小菜蛾后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溴氰虫酰胺浸叶饲喂后小菜蛾肠道中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增高,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溴氰虫酰胺未处理与处理小菜蛾肠道的微生物分别注释到34和35个门、66和64个纲、120和125个目、200和214个科、261和294个属、347和401个种,其中微孢子门(Microsporidia)、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处理与对照组的共有优势菌门,小孢子虫属(Nosem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共有优势菌属,但溴氰虫酰胺处理后2种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降低。小菜蛾肠道微生物在eggNOG与KEGG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11 682和6437个功能基因,分布于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翻转、遗传信息处理等功能类群;在CAZy和CARD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410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及18类311个抗生素耐药性本体。溴氰虫酰胺处理改变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功能,其在eggNOG与KEGG数据库、CAZy数据库中及CARD数据库中可注释的功能基因均增加,分别为15 432和8591个功能基因、577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及22类419个抗生素耐药性本体。【结论】溴氰虫酰胺浸叶处理增加小菜蛾肠道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降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降低肠道优势细菌的相对丰度,但增加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抗生素耐药性等功能基因的数量。
关键词: 小菜蛾 宏基因组学 溴氰虫酰胺 肠道微生物 群落结构 功能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