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谈金针菇的菇期管理
《蔬菜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浅谈金针菇的菇期管理201106上海农科院园艺所陈海荣,陈幼源菇类生产,尤其是金针菇的生产因其种植比较简便近年得到大力发展,但有许多的种植户对于菇期管理的要点掌握不够,产量上不去。笔者针对上述情况,结合两个高产菌株(常金和白金),经过多次试验比较,总...


短季棉棉铃的生长发育与纤维中糖的组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短季棉中棉-16自开花后,棉铃的体积、铃壳的干物质积累和种子体积的增长都快于中熟品种泅棉2号,一般需时约20d;种籽和纤维的干物质积累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加,但仍然表现为短季棉中棉-16快于中熟品种泗棉2号,在开花后20d中棉-16纤维中阿拉伯糖与木糖的含量显著增加,葡萄糖含量下降,这种规律在泗棉2号品种中要延迟20d,这与纤维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棉花;棉铃;种籽;纤维;单糖


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法制种
《上海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法制种,是用纯合两型系(基因型:不育株MsMsrfrf,可育株MsMsRfrf)、临保系(基因型msmsrfrf)、恢复系(基因型__RfRf)三系配套制种的新技术。其做法是,先用纯合两型系与临保系按核不育油菜二系制种法生产全不育系(基因型Msmsrfrf);再用全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杂交种。纯合两型系育性分离比例稳定在1∶1,繁殖时每公顷产两型系种子580.5千克;临保系的保持株率(全不育系)在99.5%~100%,全不育系的繁殖每公顷产种414~585千克;恢复系的恢复株(F1)率达到98.0%~100%,F1制种每公顷产杂交种子876千克。已筛选到一批强优势杂交组合,其中(6CA×村青)F1已在生产上试种1万公顷以上,并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油菜;临保系;三系制种法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蔬菜作物系的芹菜育种计划
《上海蔬菜 》 1995
摘要: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蔬菜作物系,是目前世界上主要从事芹菜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极少数研究机构之一。与其芹菜生产占世界重要位置的加州芹菜业相适应,其研究在此领域中居领先地位。戴维斯分校研究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育抗病和抗虫,包括对枯萎病、晚疫病以及对潜叶绳具有抗性的品系。为了能解决目前和今后加州芹菜产业的需求,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芹菜育种计划,其优先的主要任务是征集大量的种质资源和开展芹菜的遗传基础研究。目前已征集到300份的芹属种质材料,包括了商用品种和所有陆地栽培种以及几个野生种。尽管在该属中至少有15个种,但是在全世界的所有种质库中几乎还未加以阐述。因此,目前几乎还不知道它们在芹菜育种中的潜力。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育种计划强凋以下几个方面: 一、抗病和抗虫性育种 枯黄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


菜田除草膜的应用技术
《上海蔬菜 》 1995
摘要:为解决菜田草害,提高蔬菜产量,我们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将除草剂制成药膜进行试验,以寻求省工、增产、高效的除草新途径.现就除草膜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配制含有Ⅰ、Ⅱ、Ⅲ号除草剂药膜,以及Ⅰ+Ⅱ和Ⅱ+Ⅲ号的不同混配药膜.选择杂草基数较高且地势平坦的田块,耕翻整地划小区,每个小区10—12m~2,分别覆盖含不同除草剂、不同剂量药膜以及混配药膜,每个处理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排列.另外在辣椒、茄子试验田,每年分别各设1个试验点,盖膜后30天、60天,分别考查残存杂草数,最后1次加测杂草鲜重,计算除草效果.并目测安全性和作物农艺性状,最后测产.


应用双单倍体克服籼粳交的不亲和性初探
《作物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籼粳交F_1体细胞愈伤组织的秋水仙素处理和四倍体花药培养,建成了水稻四倍体诱导及双单倍体分解系统。应用这一系统获得了44个籼粳交组合的双单倍体及其自交后代。对这些双单倍体及其后代的遗传分析表明,籼粳交育性可能受寡基因控制,双单倍体途径通过改变正常的世代交替过程,能部分克服籼粳交的不育性及倾籼或倾粳的偏态分离,并具有比F_2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双单倍体一代群体中,育性正常的植株约占40%,这是F_1所没有的类型。大多数育性正常的双单倍体一代植株,其自交后代仍将保持正常而稳定的育性。在双单倍体后代中,有45.06%的株系倾粳,35.80%的株系倾籼,19.14%的株系属中间型。籼粳双单倍体综合性状的稳定与常规育种相似,需较长时间。


大麦种质资源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潜势及其利用
《上海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1987~1989年,按随机模型重复研究了175个大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和7个品质性状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1)产量及有关产量分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极高,平均在14.0以上;大多数品质性状的也较高,平均为10.0~14.0。说明大麦的种质资源是相当丰富的,通过直接筛选可能获得较好的基因型;(2)二棱皮大麦是较适于作为啤酒原料的大麦类型,而裸大麦,尤其是二棱裸大麦,是较适于饲用或粮用的大麦类型;(3)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几乎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优质育种似有可能与高产育种同时进行;(4)品质性状之间,仅发现蛋白质和谷氨酸与赖氨酸呈负相关,但直接通径显著值(t)相对较小。因而,满足不同要求的优质育种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关键词: 大麦;遗传潜势;品质性状;农艺性状;直接通径显著值


莫能菌素与其它种类球虫药的田间对比试验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将江西亚星抗生素厂生产的莫能菌素与克球粉、盐霉素进行临床对比试验.277羽AA商品代雏鸡随机分为5组,前三组于10日龄分别饲喂食80ppm莫能菌素、125ppm克球粉或50ppm盐霉素三种抗鸡球虫药的饲料,另二组分别为不感染不给药、感染不给药组.25日龄时除感染不给药组外;其余各组每鸡一次感染5×104个孢子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强毒卵囊.根据试验期间鸡的增重、成活率、粪便卵囊检出率和饲料转换效率等指标综合评定.结果,莫能菌素各项考核指标均优于其它药物试验组.


覆盖喷涂除草剂的非织造布对番茄、草莓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在非织造布上喷涂除草剂,既能保持非织造布的保温优点,又可赋予其除草的作用,因此,更能达到改善作物养分供应提高产量的目的。


香菇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食用菌学报 》 1995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香菇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养料成分的不同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不影响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性;大部分酶随着每一潮子实体的成熟出现一个活性峰值;营养生长阶段,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生殖生长阶段则呈下降趋势,部分酶活性在后期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