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龙血树抗肿瘤新用途研究
《中药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海南龙血树的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分别用溶剂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对海南龙血树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处理,利用MTT法测定各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体外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甲醇洗脱物显示了弱活性,水提取、水洗脱物和50%甲醇-水洗脱物则没有活性。在各提取物中氯仿提取物活性最强。结论:氯仿提取部位是海南龙血树主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部位。


抗冷冻蛋白基因遗传转化草菇的研究
《微生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 PCR技术从瑞典的北极云杉卷叶蛾幼虫中扩增出抗冷冻蛋白基因 ,利用基因枪法遗传转化草菇。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 ,抗冷冻蛋白基因已整合进草菇基因组。低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草菇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转基因草菇生物学特性观测结果显示 ,大多数草菇转化子的生长速率明显地慢于对照的宿主菌株 ,多数转化子的菌丝也明显地比宿主菌丝细弱。转化子筛选结果表明 ,采用三轮的转化子筛选程序 ,即第一轮在固体培养基上筛选、第二轮和第三轮在液体培养基中筛选 ,有利于获得真实转化子和淘汰假转化子。转基因草菇一代低温胁迫结果证明 ,转基因草菇后代仍然具有较强的低温耐受能力 ,这说明转基因草菇的耐低温性能在世代之间是稳定的


棕榈油供需及其竞争力分析
《中国油脂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棕榈油市场的供需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分析与论述 ,基于国际、国内棕榈油市场的发展状况、我国对油棕研究的技术力量以及我国的自然环境 ,建议在我国海南岛建立油棕种植基地 ,发展我国的棕榈油产业 ,以缓解我国对棕榈油进口的依赖 ,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南方温室不同时段遮阳降温效果及对甜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试验主要研究了南方温室中一天内不同时段遮阳降温效果及对甜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遮阳降温效果显著,最大降温幅度可达7℃,但不同时段及不同时间长度遮阳降温效果差异不大,有效降温和有效降温时间段基本是一致的。不同时段遮阳降温对甜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在中午12:00至下午15:00时间段进行遮光降温,植株净光合速率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坐果率,甜椒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显著提高。随着遮阳降温时间的段前移和延长,植株表现徒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坐果率降低,产量明显降低。


朮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果树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朮果不同生态型、不同胚性、不同果形与果色的38份品种和1个近缘种-扁桃朮进行了RAPD分析,19个引物在39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96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87.89%,表明品种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0.755的水平上将38个品种分成3组,该结果与传统上以胚型为依据进行品种类群划分比较吻合.发现了多个与胚性密切相关和1个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的RAPD标记,并就部分品种的系谱关系、胚性和果皮颜色的遗传进行了探讨.


具有杀虫活性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以棉铃虫(H.armigera)为初筛试虫,采用常规浸虫和微型筛选法测定采自中国海域的908株海洋微生物的杀虫活性,获得了14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在初筛中具有高杀虫活性的JAAS01菌株浓缩发酵液对棉铃虫、菜青虫(P.linnaeus)、粘虫(L.separata)、小菜蛾(P.xylostella)和菜缢管蚜(R.pseudobrassicae)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JAAS01菌株浓缩发酵液对粘虫的杀虫活性最高,达94 36%,对菜青虫和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中等,而对菜缢管蚜和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低。研究结果显示,从海洋微生物中可筛选出对农业害虫具有杀虫活性的新型微生物资源。


人类1号染色体可变剪接与普通剪接基因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分析I.同义密码子偏爱使用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类1号染色体可变剪接(选择性剪接)基因344非冗余蛋白质编码序列(188183密码子)和普通剪接(非可变剪接)基因的386蛋白质编码序列(223116密码子)被用于研究人类密码子使用偏爱模式.全部密码子使用数据分析表明,人类可变剪接基因密码子的偏爱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剪接基因.在人类1号染色体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置的G+C含量有很大的异质性(0.24~0.95),并且可变剪接基因密码子第三位置平均G+C含量(64.66%)大于普通剪接基因(59.97%).NC值对GC3S图显示密码子偏爱使用除了受核苷酸组成制约外,其它的因子可能也影响密码子的使用变化.此外,可变剪接基因中以G 或C结尾的密码子比普通剪接基因出现的频率高.密码子使用的差异可能是由可变剪接基因PRE-MRNA特有的结构特征和多种剪接模式决定的.


水稻凋亡基因rPDCD5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遗传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稻愈伤组织抑制消减杂交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文库中分离出一个PCD相关基因的EST片段 ,根据水稻基因组的序列设计引物 ,从汕优 6 3中分离与克隆出rPDCD5的全长cDNA。rPDCD5包含387bp的可译框 ,编码由 12 8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显示 ,该检测的蛋白质与已知PDCD5的高度同源。半定量实时PCR分析证实了该基因在环境因子 (低温处理和NaCl处理 )胁迫下表达呈正调控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 凋亡 RTPCR rPDCD5 适时PCR


海南坡地芒果园间作体系水土流失养分损失初步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4龄芒果园间作体系前期水土流失研究表明,热带地区坡地芒果园水土流失严重,在试验条件下,果园不同间作生态系统中,芒果+柱花草间作模式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分别为13747.9m3/hm2,6881.0kg/hm2;芒果+木薯间作模式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分别为11199.3m3/hm2,5105.6kg/hm2,单作芒果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分别为10590.5m3/hm2,4440.3kg/hm2,芒果+蕃薯-花生间作模式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分别为8701.5m3/hm2,3741.3kg/hm2。养分物质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养分流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