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杧果VA菌根形态结构观察

中国南方果树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大力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ACC氧化酶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烟草的转化

果树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反义基因技术抑制水果成熟过程中内源乙烯的合成,从而培育耐贮运品种是解决水果延熟保鲜难题的可行新方法。一个来自甜瓜的ACC氧化酶cDNA全序列被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从而构建了甜瓜ACC氧化酶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用该反义基因载体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并且转基因在转化植株的自交子代中发生孟德尔分离,由此验证了该载体构建的成功和可用性。此项研究为下一阶段用该反义基因载体转化甜瓜栽培品种做了充分必要准备。

关键词: 甜瓜 ACC氧化酶 反义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源细胞分裂素调控油菜叶片衰老进程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嵌合基因PSAG1 2 ipt导入双低油菜 (Brassicanapus)品种H16 5 ,经双重PCR检测和基因组总DNASouthern杂交证实 ,共获得 11株转基因植株。生长观察结果显示 ,11株转基因植株生长发育正常 ,除 2株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外 ,其余 9株叶片衰老时间明显延迟 ,主茎有柄叶衰老延迟 15~ 2 0d ,无柄薹叶延迟 2 0~ 30d ,长势较旺。对其中的 2株 (Line 5和Line 7)进行衰老生理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 ,转基因植株主茎基本定型叶上部叶片 ,叶绿素含量、细胞分裂素含量、SOD活性和MDA积累量与对照基本一致 ,转基因植株Line 5和Line 7基本定型叶下部第 5片叶叶绿素含量、细胞分裂素含量和SOD酶活性约为对照的 2~ 4倍、3~ 5倍和 3倍 ,MDA积累量仅为对照的 4 0 %和 70 %。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PSAG12-ipt嵌合基因 叶片衰老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无性系蔗茅抽穗开花特性的观察和花粉贮藏条件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源于较低海拔地区的3个蔗茅无性系的抽穗期较短,来源于较高海拔(大于1500m)地区的16个蔗茅无性系的抽穗期较长,且抽穗期与原产地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827**)。蔗茅的这一特性在集中种植后仍能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蔗茅花粉量较多,花粉发育良好。在自然条件下,蔗茅新鲜花粉仅能存活1h左右;而经低温(10℃)硅胶干燥2h后贮藏于?80℃条件下,其生活力保持可超过360d。蔗茅贮藏花粉生活力的下降比率与花粉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33**);含水量降至10%以下的花粉在低温中贮藏时才能保持较高生活力。

关键词: 蔗茅 甘蔗 抽穗期 花粉贮藏 杂交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ipt-GUS转基因拟南芥中双组分信号传导基因应答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增加(英文)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ipt-GUS转录融合基因在拟南芥植物中表达,其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可达到野生型的20~30倍。从拟南芥种子萌发后的6、12、20和30d四个时间分析了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提高对其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中基因的影响。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CRE1比CKI1基因更容易被增加的植物细胞分裂素诱导表达。拟南芥植物细胞分裂素反应调节基因ARR4和ARR5在植物发育的不同时期应答植物体内增加的植物细胞分裂素,ARR4的应答反应比ARR5早,种子萌发后的第6天幼苗真叶形成初期,ARR4基因被明显诱导;而ARR5的应答反应在幼苗真叶形成后的几个时间段均能检测到,并且在种子萌发后的第20天,花枝形成开始时特别明显。在双组分信号传导途径中,从受体到反应调节基因传导磷酸基团的传导基因AHP4在幼苗发育的后期种子萌发后的第20和30天,应答植物体内增加的植物细胞分裂素,并且在花枝形成初期比较明显。

关键词: ipt-GUS转基因拟南芥 细胞分裂素 基因转录 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雾的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用对豇豆荚螟的联合毒力

农药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了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用对豇豆荚螟(Marucatestutalis Geyer)的联合毒力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按有效成分9∶125混配后对豇豆荚螟的毒力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对豇豆荚螟α-NA和β-NA羧酸酯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联合抑制作用。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吡虫啉 豇豆荚螟 联合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香蕉枯萎菌生理小种的RAPD分析

菌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海南省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小种1和小种4)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的15个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发病蕉区的分别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的16个代表菌株及广东省2个1号和4号生理小种对照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产生97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有76条,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寻找到了1、4号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条带,为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提供更为便利的手段。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1号生理小种 4号生理小种 RAPD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菌的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研究

植物保护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 0 0 1~2 0 0 4年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发病的1 8个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分离物进行了培养性状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的分离物不仅在培养特性上存在明显区别,且在致病性上也存在强、弱2种不同类型:即致病性极强的4号生理小种和致病性相对较弱的1号生理小种。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香蕉枯萎病菌 培养性状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