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王水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中砷和汞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探讨检测土壤中砷和汞的新方法,采用王水-水体系进行消解,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砷和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砷的质量浓度处于0~100.0ng·mL-1,汞的质量浓度处于0~2.0ng·mL-1时,浓度与荧光强度均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3,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60和0.022ng·mL-1,将该方法用于不同土壤标准物质的测定,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允许范围内,RSD处于1.3%~3.5%,说明该方法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可广泛用于批量土样中砷和汞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高粱绥杂7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高粱是一种高产适应性强的作物,随着商品市场的开放及酿酒工业的发展,对商品高粱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高粱品种的类型从高秆类型向矮秆过度,为了加速高粱品种类型的更新换代,促进黑龙江省高粱的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开展了早、矮、密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粱新品种选育研究,在此期间选育出了早熟、矮秆、耐密、适宜机械收获的高粱杂交种绥杂7号,并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氮源对球孢白僵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白僵菌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利用,以含碳量8g.L-1的葡萄糖、含氮量0.29g.L-1的蛋白胨及无机盐为固体基础培养基,用蔗糖等3种碳源(酵母膏等4种氮源)分别等量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蛋白胨),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或麦芽糖对菌株B70、B72和B76的生长和产孢明显优于其它碳源,相对于无机氮源,有机氮更利于上述菌株孢子的形成。菌株B76在生物量和产孢上对氮源的利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硫酸铵显著促进菌丝的生长,而玉米浆更利于孢子形成,其生物量及产孢量分别为645.7mg.菌落-1和3.6×109孢子.菌落-1。菌株B246、B252在研究设定的碳氮营养条件下,产孢量明显低于其它菌株,但多糖类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或硝酸钠为氮源显著促进了菌株的生长,菌丝生长旺盛,以硝酸钠为氮源菌株B246、B252生物量最高,分别达1 188.6mg.菌落-1和1 180.5mg.菌落-1,表现出对碳氮源利用的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b-Cd复合胁迫对三种菊科花卉幼苗生长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明确波斯菊、百日草、矢车菊对重金属Pb-Cd的耐性,研究了不同浓度Pb-Cd复合胁迫对这3种菊科草本花卉种子的发芽率及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的Pb-Cd复合胁迫下,波斯菊、百日草、矢车菊的发芽率、鲜重和株高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Pb-Cd浓度超过750-40mg.L-1时各项指标均下降;百日草、矢车菊的根冠比随着Pb-Cd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Pb-Cd浓度超过750-40mg.L-1时,根冠比下降显著,波斯菊的根冠比则随Pb-Cd浓度的升高而持续降低;3种菊科花卉的根冠比、鲜重、株高值均表现为矢车菊>百日草>波斯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和GA_3配合施用可有效防止李裂果病
《山西果树 》 2013
摘要:为了研究有效防止李裂果问题,从乙烯利抑制果实水分超量吸收和GA3促进表皮增长角度入手,筛选试剂及其浓度组合,剂量和施用时期最佳组合,比较各处理组合果实内物质含量及果皮细胞结构差异。采收前30d左右向果实均匀喷布乙烯利0.5g/L,第2天再用GA30.5g/L喷1次,该处理组合裂果率仅0.4%(对照21.2%),防裂效果98.13%,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水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乙烯利可减少果实水分,使下皮层细胞横向变窄小,并由纵向长条形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尔滨建成区土壤养分变异及相关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哈尔滨建成区土壤有机质和pH变异性与各养分值间相关性,利用GIS软件绘制样点分布图,采用SPSS 12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建成区整体土壤表现为弱碱性,从利用方式上表现出由草地-林地-路边pH呈上升趋势。建成区pH变异均小于10%,表现为弱变异性,其他养分除呼兰区速效磷变异达103.97%为强变异外,其他养分变异均在10%~100%为中等变异。建成区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5.4~73.3 g.kg-1,平均值为45.6 g.kg-1,变异幅度为21.23%~69.56%。有机质和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全钾、pH呈负相关性但不显著。建成区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为适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是IGFBP-1家族的重要成员,它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现介绍了IGFBP-1基因的定位、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IGFBP-1的表达、多态及遗传效应研究,进而阐述了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施肥不合理和作物产量较低的现象,采取增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改良颗粒剂及地表覆膜等措施,共设置5个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田土壤物理性状、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坡耕地增产效果最佳施肥模式。结果表明:覆膜措施有效减少了土壤含水量的波动,非覆膜施肥模式的含水量由表土至耕层底部逐渐增高,且0~15 cm变化较为明显,在生育后期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颗粒改良剂+覆膜施肥模式的耕层15~20 cm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它施肥模式;与对照相比,各施肥模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均有升高趋势,瘪荚率和虫粒率降低趋势更明显;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颗粒改良剂+地面覆盖较其他施肥模式分别增产77.55%、43.52%、40.07%和29.39%,且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因此,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颗粒改良剂+覆膜施肥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丘陵区 坡耕地 土壤物理性状 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春玉米生长参数及产量影响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先玉335为材料,对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进行了15℃低温胁迫及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植株株高、生物量及叶面积明显下降,并且拔节期受低温的影响要大于大喇叭口期;低温导致玉米蒸腾速率的降低及光合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10%左右,蒸腾速率下降58%~64%;不同发育期玉米光谱反射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基本相同,可见光波段,受低温胁迫的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均有所增加,近红外波段(780~1 350nm),受低温胁迫的玉米冠层反射率降低;低温导致产量明显下降,拔节期减产率为34%,大喇叭口期减产率达到38%,大喇叭口期低温对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