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CH4产量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2
摘要:为研究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CH4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利用体外法,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CON)、0.5%(OEO1)、1.0%(OEO2)、1.5%(OEO3)的牛至精油,每组3个重复.在人工瘤胃缓冲液中发酵48 h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及不同时间总产气量和CH4产量.结果表明,发酵2、24、48 h时,总产气量、CH4产量随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发酵2 h和48 h时,OEO3组总产气量、CH4产量显著降低(P<0.05),OEO1组和OEO2组总产气量无显著差异(P>0.05);从CH4产量比例来看,发酵24 h和48 h时,随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甲烷比例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1),与CON组相比,发酵24 h和48 h时,OEO3组CH4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OEO3组TVFA浓度、丁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牛至精油能够降低瘤胃体外发酵的总产气量和CH4产量,改变CH4产量比例,调控瘤胃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复合拌种对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效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是影响马铃薯品相及产量的主要土传性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类病害,选取0.3%四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9种药剂进行马铃薯复合拌种试验.结果表明,4个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和长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38.10%~69.66%,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为32.06%~61.50%.各处理马铃薯增产14.52%~40.36%,均增产显著.其中每100 kg切块种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0.3%四霉素水剂15 mL+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 g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为69.66%,对疮痂病防效为61.50%,增产率为40.36%,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适于生产上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PY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关键信号分子,脱落酸(ABA)通过其核心信号通路PYLs-PP2Cs-SnRK2s广泛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过程,PYLs蛋白作为ABA信号传导的核心组件,在ABA信号传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PYLs (PYR/PYL/RCARs)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进化以及表达模式,本研究从马铃薯全基因组‘DM-v 6.1’共鉴定到17个StPYLs基因,并对其分布、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特征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个StPYLs基因不均匀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其氨基酸大小在163~231aa之间,等电点在4.5~8.6之间,相对分子量在18.71~25.29 kD之间。根据基因结构和蛋白的系统发育特征, StPYL家族成员共分为3个亚组, motif 1存在于本家族所有基因中,说明它在StPYLs的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StPYL家族成员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除StPYL1在外源激素(BAP、ABA和IAA)和非生物胁迫(高温、盐和干旱)下均上调表达外,其余基因存在功能分化,不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各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StPYLs基因在马铃薯中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马铃薯区试品种产量性状和环境鉴别力评价分析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甘肃省2018—2019年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区域试验中丰产、稳产和适应性强的品系,同时评价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本研究收集整理2018—2019年在甘肃省安定区、秦州区、渭源县、永昌县、临夏县、庄浪县6个试点种植的各育种单位育成的15个品系的产量数据,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模型(GGE)联合对产量进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评价品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环境的鉴别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系的产量在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互作效应(G×E)中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其次是基因型效应,互作效应占比最小.AMMI分析结果显示,丰产稳产的品系是0730-185;品系凯薯2号、0730-156和0730-185在永昌县的适应性较好,庄薯8号在安定区的适应性较好,GN-99、W1在渭源县的适应性较好,GN-99、GN-122和W1在临夏县的适应性较好;AMMI环境的鉴别力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年的永昌县、2018年的安定区、2019年的临夏县等.GGE分析结果显示,丰产稳产的品系是GN-99;品系凯薯2号在永昌县的适应性最好,品系GN-122在渭源、安定区、秦州区、庄浪县、临夏县适应性最好;GGE环境的鉴别力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年的永昌县、2019年的临夏县、2019年的安定区等.利用AMMI模型和GGE模型共同对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联合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价并筛选优良品种.两种模型对基因型丰产性分析的准确性取决于其解释变异的大小,AMMI对基因型稳定性和环境鉴别力的分析优于GGE,GGE对基因型适应性分析优于AMMI.两种模型鉴定出高产稳产品种(系)有GN-99和0730-185;高适应性的品系试点组合有GN-122-临夏县、GN-122-庄浪县、GN-122-秦州区、GN-122-安定区、GN-122-渭源县、凯薯2号-永昌县;环境的鉴别力最好的两个试点为永昌县、安定区,其他试点均属于以上两试点的品种生态亚区.本研究结果为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和后续的区域试验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分析优化早酥梨醋发酵培养基
《中国调味品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早酥梨醋的产量及品质,该实验以工业化菌种为研究对象,研究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添加对总酸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碳源添加方式以及氮源和无机盐的添加范围,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较优发酵培养基.结果 表明,早酥梨汁中分3批加入总量6%的蔗糖可促进发酵,提高总酸含量;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为:早酥梨汁中添加氯化铵0.27%、硫酸镁0.23%、磷酸二氢钾0.05.采用此培养基进行早酥梨醋发酵,总酸含量可达到57.03 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总酸含量提高了16.3%,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早酥梨醋;响应面法;发酵培养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黄土高原旱作区果园4种水肥管理模式效应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旱作区果园土壤水肥管理模式效应,为优化苹果园水肥管理、实现水肥最佳匹配提供依据。在甘肃陇东旱作区苹果园,选择水肥膜一体(T1)、垄膜集雨+沟内覆草(T2)、施肥枪“肥水一体”(T3)等3种主要模式,以传统清耕果园土壤施肥(T4)为对照,测定分析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叶绿素和叶片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特征。结果表明,旱作区苹果园0~60 cm土壤中,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且递减幅度逐渐减弱;浅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中、下层(20~60 cm)土壤;不同水肥模式、土壤深度全钾含量均较高,表现出明显的土壤养分浅层富集和土壤富钾特征。苹果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降幅均显著低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速效养分。不同水肥模式土壤矿质养分的消耗程度不同,浅层土壤表现更加明显。在0~20 cm土壤中,T4(CK)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模式,而果实成熟期又显著降低,表明清耕管理土壤保肥及养分持续供应能力较低。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苹果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叶绿素含量变化较大,T3幼果期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1和T4,但与T2差异不显著。不同模式不同时期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随苹果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而叶片钾含量呈“升-降”态势;至果实成熟期叶片氮、磷、钾含量达到最低。T2的可溶性糖、总糖和固酸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T4,但与T1和T3差异不显著。旱作区苹果园推广应用“垄膜集雨+沟内覆草”技术措施,能显著改善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杏新品种-陇杏3号
《中国果业信息 》 2022
摘要:陇杏3号是以甘肃地方优良品种曹杏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实生选育的极早熟优良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品种编号:甘认果2016004。果顶平,平均单果重60.4g,最大单果重81.6g,果形较为整齐,纵径4.39 cm,横径4.40 cm,侧径4.38 cm,缝合线明显,两侧对称;梗洼圆形,中深;果面底色为黄色,阳面着红晕;果肉橙黄色,肉质细,纤维少,汁液多,酸甜适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2.4%,可溶性总糖5.79%,有机酸1.02%,糖酸比5.68,维生素C含量4.2 mg/100 g。离核,仁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特色,将旅游引入农业,共同构筑休闲农业,是甘肃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甘肃省休闲农业发展态势强劲,规模效益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发展演化过程中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和市场间匹配度差、低层次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欠佳、配套设施落后、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科学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市场定位,加强创意设计;培育地域公共品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探索利益连接机制,稳定提升农民收入等加快甘肃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休闲农业;资源禀赋;空间分布;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制种玉米病害发生及农牧结合绿色防控技术
《草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河西制种玉米(Zea mays)生产连茬种植和高水肥栽培,导致病原富集、病害发生种类增加、危害加重,且以土传和种传病害为主.本文分析了病害的发生特点、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调研结果,参考相关研究报道和制种基地建设实际,提出农牧结合绿色防控途径:1)玉米种业与草牧业融合发展,制种田增施腐熟有机肥,增加拮抗微生物,培育健康土壤.2)果穗适期早收,秸秆青贮饲料化高效利用,降低病残体田间遗留,阻断病菌侵染链条.实施去雄收获等制种关键环节机械化,节本增效,减少人工操作传病机率.3)推广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节水节肥,遏制病害传播蔓延.4)加快高标准制种农田建设,深翻灭菌,轮作倒茬,改善土壤性状,加强耕作栽培,削减连作障碍.通过综合治理,有效防控制种玉米病害,促进河西玉米种业与草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制种玉米 秸秆饲料化 种业与草牧业结合 水肥一体化 高标准农田 河西走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