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谈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经济研究导刊 》 2022
摘要:在经济体系和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环境之下,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单位资源合理分配、资金高效循环、行政管理有序等方面起着掌控全局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更要牢牢把握住单位发展的方向盘,加强内部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为单位的经营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现状,从内部控制环境、管理会计制度以及管理会计工作执行等角度为构建完备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物质浸种对黄瓜陈种子萌发效应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提高老化种子的生活力和利用率,有效利用黄瓜种子,给黄瓜陈种子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以贮存11 a的黄瓜品种甘丰11号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外源物质CaCl2、KH2PO4、KNO3、SA、ZnSO4浸种对黄瓜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浓度的药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以0.175 mg/L的CaCl2溶液浸种对黄瓜陈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其发芽率为(91.67±1.66)%、发芽势为(87.90±1.40)%、发芽指数为53.63±2.15,较对照只加入清水处理分别提高31.58%、56.96%、69.37%,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产中可以选用0.175 mg/L的CaCl2溶液浸泡处理黄瓜陈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甘肃省特别是陇南越夏区危害严重,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育成333个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在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陇南越夏区条锈菌毒性变异速度快,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性保持时间短,病菌新小种出现与品种抗条锈病性丧失周而复始。介绍了甘肃陇南越夏区在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回顾了主要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条锈病性变异特点,总结了抗源利用及品种应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抗病品种(基因)的利用方向和现有品种的布局建议,旨在为持续控制该区域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GE双标图法的甘肃省西片区域春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准确评价春小麦新品种在区域试验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代表性和辨别力.[方法]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对2015~2016年甘肃省西片水地小麦区域试验的20个参试小麦品种(系)在5个不同生态区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陇春39的丰产稳产性好,地域性较强,适合在白银和武威等生态类似区域种植;甘育4号适应性较强,可在在甘肃省西片区域各试点种植,尤其适宜在甘肃黄羊和张掖类似区域进行推广.同时,对甘肃省西片区域春小麦各试点进行分析,发现酒泉试点的辨别力和代表性最强,是较为理想的试点;武威试点对品种的辨别力较弱,并且它与其它很多试点之间存在负相关,建议适当调整武威试点.[结论]本文展示了Genstat软件中GGE双标图在小麦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和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为甘肃省西片区域春小麦新品种和试点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
关键词: 春小麦 Genstat GGE双标图 丰产性 适应性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小麦/玉米带田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寒旱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小麦与玉米间作是西北干旱灌区常见的高产栽培模式,为了给小麦/玉米带田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干旱灌区进行的小麦/玉米带田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养分均衡供给与合理运筹为核心的优化施肥模式(施有机肥 22.5 t/hm2、N 30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20 kg/hm2,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及 20%的氮肥做底肥,80%的氮肥在小麦三叶期追施 10%、小麦挑旗期追施 20%、玉米喇叭口期追施 30%、玉米灌浆中期追施 20%)促进了间作体系作物植株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相对于增量施肥模式,优化施肥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 38.8%和 36.9%,氮肥利用效率增加了 14 百分点,0~1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减少 43.9%~58.0%,小麦产量达 5358 kg/hm2,玉米产量达 12453 kg/hm2.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小麦/玉米带田 产量 养分吸收 硝态氮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的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寒旱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研究观赏向日葵品种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改良现有观赏品种,筛选出有市场前景的观赏向日葵新品种,对 30 份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的 11 个质量性状和 7 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根据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观赏向日葵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质量性状中,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舌状花颜色(1.4087),舌状花杂色的分布频率为40.00%.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从大至小依次为舌状花宽、舌状花瓣数、舌状花长、株高、花朵数、SPAD值、分枝长.基于表型性状,在遗传距离为 10处将供试的 30 份种质划分为 3 个群组,第Ⅰ群组共包含有 12 个种质,第Ⅱ群组共包含14个种质,第Ⅲ群组有4 个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发展数字农业的几点思考
《寒旱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优化甘肃省农业产业链组织结构,提升产业链生产效率,根据《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统计数据,用数字农业理论分析了甘肃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平台建设、基地建设、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甘肃省发展数字农业的建议:加强数字农业平台建设,打造基于产业链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强化数字农业技术研发,在遥感和气象领域进行技术突破;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重视数字农业学科发展,培养数字农业细分专项人才.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农业产业链 智慧农业 发展现状 发展建议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BSA-Seq方法快速定位作物农艺性状QTL/基因概述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了利用生物学技术和手段来解决农业问题,让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基因及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农业遗传育种服务,实现常规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的紧密结合,加速作物精准育种进程,近年颇受学术界关注.现梳理了一些分子生物学专用名词概念,概述了目前在正向遗传学研究中如何利用极端表型材料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BSA-Seq方法(MutMap法、MutMap+法、MutMap-Gap法、QTL-seq法)快速定位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基因,为快速定位和克隆候选基因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QTL定位 BSA-Seq方法 遗传群体 基因克隆 农艺性状 分子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熟梨新品种-香蜜
《中国果业信息 》 2022
摘要:“香蜜”是以“甘梨早6”梨为母本、“黄冠”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中熟梨新品种。2022年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梨(2022)620005。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303.7 g,果实纵横径比为0.97;果皮中薄、黄绿色;果面光洁,锈斑无或极少,果点中、密显、外凸;果梗斜生,长2.72 cm、粗2.60 mm,梗洼和萼洼中深、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